《2022 年新聞、媒體和技術趨勢報告》由路透社新聞研究所在 Google 新聞的支援下出版。作者 Nic Newman 以封閉式調查的形式,對來自 52 個國家的 246 名傳媒行業領導者進行了採訪,同時綜合了出版商、平臺代表、學術界和行業專家的多方看法,對疫情衝擊下的新聞業進行了深度分析。
行業背景概述
1.“創造者經濟” 日益增長的力量將繼續觸及新聞業。
“人人都有麥克風” 的網路環境,實現了對平民階層話語權的賦權,創造者經濟日益繁盛。同時,在網紅經濟和名人效應的持續發力下,內容為王的平臺屬性也將為傳統記者轉型自媒體提供機遇。
2.“虛擬”與 “現實” 將進一步交織
在科技領域,包括虛擬現實耳機和智慧眼鏡在內的新裝置將大量湧現,進一步完善虛擬世界的構建。即使實際收益仍然難以辨別,對加密貨幣和不可替代代幣 (NFT) 的炒作仍將繼續。
3. 傳統媒體加快數字化轉型
新聞紙和能源成本的上漲使某些國家的印刷業發展更加嚴峻,這也加快了傳統新聞機構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對線上新聞收費是許多人的最終目標,但預計訂閱疲勞會限制進展,尤其是在經濟狀況惡化的情況下。
新聞產業洞察
1. 訂閱和會員模式成熟
傳媒商信心的一個關鍵部分是訂閱和會員模式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的持續增長。《紐約時報》現在擁有 840 萬訂閱量,其中 760 萬是數字訂閱,有望在 2025 年之前達到 1000 萬的目標。對於這些傳統媒體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先行者來說,數字收入現在已經超過了印刷品,媒體融合成果顯著。
根據我們的調查,訂閱仍然是 2022 年商業傳媒商的第一要務(79%)領先於展示廣告(73%)和原生廣告(59%),同時活動(40%)和來自平臺的資金 (29%)在過去一年中顯著增長。
2. 創造者經濟與人才爭奪戰
Substack 等新平臺為個人作家、影片博主和播客進一步實現內容創收拓寬了途徑,facebook 等行業巨頭也紛紛入局,為 “創作者經濟” 注入新的活力。
2021 年 11 月,Substack 宣佈已達到 100 萬付費訂閱的里程碑,頂級作家從其以時事通訊為重點的平臺賺取了六位數的收入。Facebook 和 Twitter 都推出了相似產品與 Substack 競爭,同時推出一系列功能來激勵創作者。例如,Twitter 在 2021 年 9 月推出了 Super Follows 訂閱功能,幫助創作者從他們最有粘性的粉絲那里賺錢。
3. 無處不在的音頻
數字音訊消費的增長一直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行業趨勢。去年,音訊產業在內容多樣性和範圍廣度上都有了極大的提升,音訊文章、簡報和音訊訊息,以及社交音訊等逐漸普及。
被稱為第一個 “airpods” 社交網路的 Clubhouse 風靡時,幾乎所有主要平臺,如 Twitter(Spaces)、Facebook(Live Audio Rooms)、Reddit(Talk)等紛紛跟風模仿。
從全域性視角來看,音訊社交平臺的搭建將為創作者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疫情下的新聞業
1. 混合工作成為常態
新冠疫情使得線上辦公逐漸普遍化,誕生了新的辦公模式——“混合工作” 即一些人在辦公室,另一些人遠端工作。我們的報告還發現,混合新聞編輯室的全部影響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線上辦公雖然突破了物理場地的工作限制,但也有新聞機構會擔心線上交流的隔閡會造成創造力,協作和溝通效率的損失。
2. 建設性新聞興起
丹麥建設性新聞研究所與當地電視臺合作開創了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 “建設性新聞” 模式,讓來自不同政黨的政治家直面現實問題,並提出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
在其他地方,一家電視臺已經嘗試讓政客進入觀眾席,聽取普通民眾的意見。同時,《衛報》也推出了一種形式,讓不同觀點的人聚在一起吃飯,尋找共同點。
3. 社交媒體言論極化,制約記者觀點輸出
社交媒體中的兩極分化的辯論也讓傳媒商重新思考記者應該以何種方式參與 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網路。在擔心聲譽受損後,許多新聞機構一直在收緊社交媒體規則。記者在社交媒體上的存在越來越難以駕馭。
一方面,傳媒商從一些通訊員強大的個人品牌中獲利;另一方面許多人要求新聞工作人員保持中立或客觀,尤其是在政治和有爭議的話題上。在社交媒體等充滿政治和文化色彩的環境中,這種平衡越來越難以實現。
4. 報告氣候變化的挑戰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表明,世界正接近一個可能永遠無法恢復的臨界點。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氣候變化是 “人類面臨的最大健康威脅。2022 年記者們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將是新聞機構應該在多大程度上積極宣傳更環保的解決方案,或者只是對其進行報導。
5. 以法律規範資訊市場亂象
三年前,通用資料保護條例 (GDPR) 的引入為隱私和資料保護制定了新標準。該法律提高了資料保護意識,並在全球範圍內帶來了重大變化。
今年,歐盟出臺了反對壟斷行為的數字市場法案 (DMA) 和規範線上內容的數字服務法案 (DSA),以立法的形式來進一步規範數字市場亂象。
2022新技術賦能新聞業
1. 人工智慧 (AI) 和智慧自動化
在過去幾年中,機器學習 (ML)、深度學習 (DL)、自然語言處理 (NLP) 和自然語言生成 (NLG) 等人工智慧技術已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到新聞業務的各個方面。
半自動化新聞
DALL‑E 是來自 Open AI 的新 AI 模型,可根據您在文字中提供的指令自動建立原始影像。這可以開闢一系列新的可能性,從簡單的故事插圖到全新的半自動化視覺新聞形式。在之前的預測報告中,我們強調了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根據文字故事以及自動化新聞主播提供自動化或粗剪影片。
2. 元宇宙
Facebook 去年更名為 Meta,以表明其對元宇宙的關注,馬克祖克伯認為這將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繼任者。其他人則深表懷疑,尤其是因為大多數構建模組仍有待到位,因此業界對元宇宙的看法其實存在多維度的討論。
元宇宙一詞最初是由尼爾斯蒂芬森在他 1992 年的科幻小說雪崩中創造的。今天,它廣泛描述了共享的線上虛擬世界環境,其中許多已經以某種形式存在 (例如 Second Life、Roblox),但透過新增虛擬現實 (VR) 或擴增實境 (AR) 將逐漸變得更加逼真。其他人將加密貨幣與這一概念聯絡起來,因為在某些型別的元宇宙中,使用者可以購買和交易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
遠端互動更具備 “臨場感”
就在 Facebook 更名為 Meta 之後,微軟宣佈將在 2022 年將其協作虛擬平臺 Mesh 的功能引入 Microsoft Teams。並將啟用動畫 3D 頭像,並且無論是否使用 VR 耳機,都可以進行互動。微軟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者的數字化⾝將開始透過來自網路攝像頭的訊號呈現出更逼真的面部表情。Facebook/Meta 也專注於企業領域,將 Horizon Workroom 連線到自己的 Oculus VR 耳機,使用者的數字化身可以互動並一起在白板上繪圖,而定向音訊將增加存在感。
新聞報導的超真實感
一些廣播公司正在採用混合現實工作室,例如 Eurosport 的 Cube,它允許主持人檢視周圍的內容並與之互動,並將名人從不同地點帶入工作空間。所有這一切都將使今年的體育和突發事件類報導更具吸引力,但也存在使讀者混淆真實和虛擬創造之間界限的隱患。
3.NFT
NFT(不可替代代幣)成為柯林斯詞典的 2021 年年度詞彙,擊敗了加密貨幣等。
該術語描述了一種獨特的證書,可以記錄任何數字專案的所有權,例如藝術品、照片,甚至是原始新聞故事。這存放在一個分散的公共區塊鏈中,作為所有權記錄。
在 2022 年,我們將看到 NFT 超越藝術投資之外的更多種用途。像 Turner 這樣的體育傳媒商正在將 NFT 構建到電子競技應用程式中,希望讓更廣泛的受眾參與數字資產交易並在此過程中產生忠誠度。
結語
今年的報告和調查顯示,許多新聞機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地將業務重心轉向數字化。
持續的疫情危機已經對全球範圍內的生產與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即使危機最終結束,我們也會花更多的時間在網上,而更少的時間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建立數字聯絡和關係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隨著新一代編輯的出現,我們將看到更集中的嘗試,以更具建設性的新聞報導吸引年輕觀眾以及心懷不滿的觀眾,以及利用視覺和資料更好地解釋故事。
同時,網際網路前沿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對於新聞產業的革新也至關重要,人工智慧將支援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並幫助以更相關和個性化的方式吸引觀眾。儘管在過去一年,元宇宙、Web3 和加密貨幣在新聞界一直是新奇卻略顯 “陌生” 的主題,但由新的銷售和交易方式驅動的更具沉浸感和分散式的網路最終將為傳媒產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