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的一組特殊社論稱 —— 當前的社交媒體形式,或在根本上上破壞了事實緣由的傳播和呈現。研究者指出,社交媒體正在被演算法所主導,而系統的優先順序卻在不幸倒退。

來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 Dominique Brossard 和 Dietram Scheufele 在這篇短小精悍的文中寫道:

科學話語的規則,及其對證據的系統、客觀和透明的評估,與大多數線上空間中的辯論現狀背道而馳。

試圖利用網民之間的憤怒與分歧換取流量的社交媒體平臺,並不是與懷疑論者討論氣候變化和疫苗等科學話題的有效途徑。

顯然,在秉持科學方法論的研究人員們看來,此事是相當值得商榷的。在社交媒體對科學討論產生負面影響的諸多因素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排序和推薦引擎。

這造成了 Brossard 和 Schefele 所指出的所謂“同質化自我分類”,意味著平臺會側重於使用者的偏好去推薦相關內容,導致群聚的效應會越來越明顯。

同樣的以利潤為導向的演算法工具,可在 Twitter 和 YouTube 頻道上見到端倪。

尷尬的是,社交媒體企業沒有動力去幫助科學家們,為他們與最迫切需要取得聯絡的觀眾們搭起一座橋樑。

究其原因,是科學資訊生態系統中的力量平衡出現了結構性的轉變。社交媒體平臺及其底層演算法,只顧著引流並推動平臺規模的快速增長。

為此,企業會放任對使用者情感和認知弱點的篩選利用。所以對於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一點也不感到意外。

《科學》系列期刊主編 H. Holden Thorp 一針見血地指出 —— 畢竟這是讓 Facebook 等企業大賺特賺的一個絕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