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只是未來技術演化的外衣

liukuang發表於2022-01-27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在虛擬空間圍坐K歌不再是幻想。近日全球首款音樂元宇宙應用Party On正式釋出,使用者可通過XR裝置進入虛擬空間,以獨特的身份和形象和任何人盡情K歌、開演唱會、舉辦聚會。

過去的線上K歌,人們可以通過視訊連線進行對唱,但是無法充分體會到線下K歌的氛圍感,但現在,在元宇宙創造的虛擬世界裡,戴上XR裝置可以體會更逼真的K歌場景,有表情和肢體動作豐富的圍觀群眾,也有環繞周身的歌聲迴盪,極其真實。

這就是元宇宙帶來的改變,更具體地說,是擴充套件現實、數字模擬、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共同功勞。

前不久的騰訊科技向善創新週上,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在談論元宇宙時提出實現“臨場感”是元宇宙重要的演進方向之一,元宇宙本身是一種技術漸進式發展的趨勢,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技術集合。這裡的臨場感本質上就是元宇宙這一籃子技術給網際網路世界創造的新東西。

其實技術一直在改造我們的網際網路世界,前二十年興起的頻寬和定位類技術,前十年興起的人工智慧、大資料和雲端計算技術,以及如今興起的擴充套件現實、全息影像等技術,都在讓真實世界變得更高效和靈活。

傳統網際網路為效率而生

網際網路誕生的初衷恰如其名,為了實現互聯,打破資訊互動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到現在,全球化互聯已經實現,0到100的過程已經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有三類技術驅動著傳統網際網路世界的豐滿,激發生產和生活效率的持續質變。

第一類是網路頻寬類技術,比如家用百兆寬頻,它們為網際網路世界的資訊大爆炸創造了基礎條件。第二類是無線傳輸類技術,比如4G、5G,它們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打下紮實的地基。第三類是定位類技術,比如GPS定位、電子導航,它們為網際網路世界提供了非常穩定的動態互動能力。

這三類技術產生的效率貢獻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個是顛覆互動模式,將人帶到自由點對點的無限資訊流時代,提高了互動積極性。以社交場景為例,線上互動比線下有兩個優勢,一是同時間段內可互動更多體量的資訊,因為資訊是即達的,二是可以同時空下無視地點和狀態實現一對多互動。

其次是對資訊媒介的包容度增加,情感和情緒表達形式更豐富,互動更加立體。早期的資訊媒介以文字主導,後來有了圖片,再然後有了視訊以及直播,現如今直播和短視訊成為主流的資訊媒介,原因就在於這些媒介可以傳遞更飽滿真實的情感,增強溝通效率。

再者是賦予人和工具更精準的導航能力,為動態互動場景的繁榮作出巨大貢獻。以網約車行業為例,汽車導航和手機導航的高精準度,大大降低了行業的服務難度,而多路線的規劃能力,則大大減少了路線出錯風險,縮短服務時間。

可見,傳統網際網路世界的技術演化都有統一的方向,即效率的全方位提高,正如司曉認為的這是個從“離線”到“線上”的過程,是網際網路技術對效率的解放和突破。

下一代網際網路為體驗而生

擴充套件現實、數字仿生、人工智慧的興起,是否證明傳統網際網路技術不再重要?並非如此,只是角色的階段性轉換而已,今天的網際網路已經夠快,而且還在變快,但我們的互動和資訊傳遞對此感知已經不那麼明顯,所以技術的下一步,是要強化網際網路世界的感知能力,為各種場景帶來更真實的體驗。

元宇宙涉及的這一籃子技術,從方向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構造逼真的虛擬世界,或是將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進行無界融合,比如虛擬現實、全息技術、感知互動等,另一類是提供資料和算力支撐,比如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目前這兩類技術主要通過三個維度來增強網際網路世界的體驗。

第一,升級互動感官維度,提高虛擬空間的真實等級。

這裡以VR裝置為例,早期搭建的虛擬空間只具備視覺和聽覺的互動感官,通過包裹視覺的形式給人帶來沉浸感,後來技術實現了觸覺、嗅覺等互動感官的加入,強化了在虛擬空間內的互動真實感,人與人的擁抱、人與物的接觸有了更真實的感覺反饋。

第二,復刻實體感官和能力,實現遠端化親臨。

機器狗是典型的仿生學和人工智慧的精密產物,早期機器狗受限於機械能力限制、無法勝任高難度動作,但是通過持續的深度學習後,機器狗已經可以在很多複雜的場景執行任務,人類則能通過機器狗的視覺能力進行遠端場景的探索。

第三,數字還原場景,增強視覺化能力。

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創造了數字工廠,藉助數字孿生能力,工廠能夠全程實現視覺化的實時動態管理,未來隨著數字場景和真實場景的映象化程度提升,數字場景甚至可以做到提前為現實場景預演未來的生產情況。

不難看出,未來網際網路技術的方向就是追求真實,因為真實能帶來最可信的體驗。正如司曉對“在場”概念的解釋,他認為在場是一個空間與時間、主體與客體、本我與他我實時同步的狀態。

臨場的多維價值

以XR、AI為代表的下一代技術,為何會崛起,成為當前技術演化的主角?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技術追求真實,追求體驗的特性,對真實世界的生產和生活的價值遠超想象,它們可能將人類社會帶到下一級階梯,開啟另一個0到1的過程。

就像司曉評價的那樣,“它們最終能夠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些技術追求對真實世界的復刻和模擬,帶來的臨場感具有多層現實價值。

一、優化生產模式

在人和機器高度協同的產業,最先進的工作模式是單人對機器的規模化控制,從而大幅提高生產效率,而下一代技術加入後,兩者關係進一步演變。

以5G遠端挖礦為例,基於無人駕駛、車路協同、5G等技術,機器操控者只需在室內搭建的同步操控臺,即可操控千里之外的任何一臺機器。這是對傳統人車合一生產方式的顛覆,而這種生產方式不受時空限制,能夠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大幅提高勞動者工作環境的安全性。

二、改善生活方式

目前人類與各類生活終端,比如手機、汽車的互動方式已經固定,但下一代技術的應用,正在通過延展裝置能力的方式,將彼此引向全新的互動邏輯。

以自動駕駛汽車為例,依靠高精地圖、空間定位、深度學習等技術,少數汽車已經能夠在泊車、超車、高速行車等日常場景中高度解放駕駛員,加上汽車智慧化、網聯化程度提升,未來人與車不再是全程控制關係,車將會成為一個移動娛樂座艙,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生產力場景。

三、探索生存新空間

面對不容樂觀的地球環境,人類早已開始探索外太空,尋找可能的宜居星球。此前已有國家模擬火星環境建立生存空間來驗證人類居住可能性,也有企業嘗試利用數字模擬還原其他星球地貌。

藉助人類越走越遠的探測器,未來憑藉全息影像、數字孿生、衛星通訊等技術,我們或許可以在地球對其他星球的環境進行實時模擬,並依據人工智慧進行因子推演,從而摸索出利於人類生存的最佳方案。

技術方向始終如一

回到元宇宙概念上來,今天我們表面上是在談論元宇宙,實際上是在談論一籃子未來技術,而元宇宙只是技術演化披上的最新一層外衣。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預測這些技術未來到底會發展到什麼程度,正如司曉所言:“技術有它自己的發展步調與應用規律。”

好在技術的應用是誠實的,儘管從網際網路世界的技術演變史來看,老技術和新技術的應用邏輯有很大差距,但它們出現的初衷都是服務於人和社會,都在追求效率和體驗的無限提升。

通過種種生產和生活場景的新技術落地,以及為我們帶來的改變,我們發現技術演進的方向是統一的,從過去的重效率到現在的重體驗,重真實,重臨場感。

因此,即使今天放在我們面前的不是元宇宙,是其他的概念,AI、XR、數字模擬這些技術也還是不變,這些技術的演進方向更不會變。

把時間放更長,這些為網際網路世界帶來臨場感,使互動在場化的下一代技術,必將在持續的演化和應用下,為全人類創造出一個虛實無界的超現實互動未來。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37827/viewspace-2854210/,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