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DC釋出了《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市場分析,2021》報告,報告總結並分析了當前階段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產品形態、技術能力、業務進展、市場格局、產業生態進展,重點介紹了(按首字母拼音排序)阿里雲、百度智慧雲、東方國信、格創東智、華為雲、寄雲科技、卡奧斯、藍卓、浪潮、聯想、PTC、潤聯科技(華潤數科)、石化盈科、樹根互聯、徐工資訊、研華科技、用友、紫光等廠商的業務情況。報告研究顯示,許多平臺廠商成長迅速但面臨盈利壓力,在持續碎片化市場趨勢下,廠商定位和業績將加速分化。

本次報告重點調研分析了20多家主流平臺服務商,通過研究分析,IDC有如下發現:平臺廠商成長迅速但面臨盈利壓力

很多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廠商近幾年業務發展迅速。IDC調研統計的重點廠商中,儘管受到收入本身基數小等影響,但 45%的廠商在2018-2020年收入複合增速高達60%-100%,仍能反映出市場整體處於較快的增長狀態。同時,2020年,65%的重點平臺處於基本盈虧平衡或不盈利狀態,儘管一些知名平臺廠商財務上已經實現了盈利,但更多廠商仍在探索如何優化業務模式,實現盈利。

從平臺解決方案方向收入看,一批業務範圍覆蓋廣,在市場已經形成一定影響力,起步早,或有來自所屬集團訂單的平臺服務商,收入已經超過3億元人民幣,佔據第一梯隊。具備一定實力和基礎,業務相對聚焦,或起步晚,沒有來自集團訂單的廠商,正在加速追趕。

平臺產品功能仍有待提升,平臺產品向配置化和模板化發展

工業企業對平臺私有化交付部署需求明顯,單一公有云平臺不能滿足市場要求,廠商大多通過多個子平臺/產品元件組合的方式實現平臺核心功能。目前多數平臺在行業、專業模板和元件的積累不足,提升了客戶的應用成本。IDC調研顯示,平臺當前功能最多滿足客戶需求的80%。持續積累行業模板和元件,是平臺產品的重要發展方向。

平臺廠商業務高度多元化

由於市場處在早期,平臺廠商仍在開展廣泛的業務探索,很多廠商的業務高度多元化,方向上涉及工業企業、非工業企業、政府及產業協同多個行業領域,業務模式上覆蓋軟硬體產品銷售、平臺運營、合同專案等多種模式。高度多元的業務給廠商業務管理帶來一定挑戰。在行業方向,平臺廠商大多廣泛佈局,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探索政府側業務。

 

面向企業數字化的業務,IDC將其從業務模式和標準化程度兩個視角,分為5個方向。其中,弱業務性物聯專案貢獻了廠商收入中的很大比例,且增長較快,業務成熟度相對較高。生產經營業務系統需求最多,各服務商普遍都有佈局,但專案定製化程度高,對行業經驗要求高,且面臨MESWMS等傳統工業服務商的競爭,利潤相對低。平臺產品,尤其是以平臺為基礎的中臺類專案,需求開始呈現快速增長,很多平臺供應商都在加強佈局。

廠商與生態夥伴間合作較淺

大部分平臺對夥伴應用的整合,停留在方案打包和淺整合,主要是源於平臺自身產品不能提供豐富強大的應用開發能力、平臺自身缺少市場地位和號召力、有實力的夥伴也在自己開發平臺,並不希望受制於平臺廠商等原因。平臺與生態夥伴間經常存在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距離產業分層仍需時間。

市場持續碎片化,廠商業務向2類方向分化

IDC預計,市場仍將長期處於碎片化狀態,廠商業績的分化還將擴大,一些業務模式不良的廠商,未來幾年將不得不面臨轉型,目前一些領先廠商也在重新審視該以何種方式進入工業市場。由於業務發展規模和專業度較難兼顧,不同廠商將面臨更清晰的市場定位抉擇,標準化和整體解決方案將是主要的2類轉型方向。結合市場發展方向,IDC建議廠商重點關注產品標準化、聚焦業務定位和麵向行業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