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混戰”,資料安全問題待破解

安全劍客發表於2019-05-06

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夏旭田,實習生繳翼飛,漢諾威報導
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混戰”,資料安全問題待破解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混戰”,資料安全問題待破解

在西門子大中華區數字化工業集團總經理王海濱看來,未來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可能會出現一輪洗牌。
在 4 月 2 日的漢諾威工博會上,他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當下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大都是通用性平臺,“如果出現了三五百家的(通用)平臺,對使用者而言並非好事。”

此前一天,西門子在漢諾威宣佈,其基於雲的開放式工業物聯網平臺 MindSphere 正式落地阿里雲,進入中國市場。

當前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正在進入一個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來自裝備製造、工業自動化、工業軟體、通訊與資訊科技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不約而同地推出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在與企業上雲相關的市場上跑馬圈地。

資料顯示,中國國內至少已湧現出 269 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全國近 20 個省市了推動企業上雲的政策;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勢頭迅猛。然而,國內不少平臺在核心能力與生態建設上與國際巨頭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不少工業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對於使用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心存疑慮,資料歸屬以及資料安全問題是其關鍵,而不斷完善的工業網際網路安全保障體系以及日漸成熟的邊緣計算等新技術或能打消這種顧慮。

平臺或面臨一輪洗牌

漢諾威工博會上遍佈這些爭雄者的身影。工業巨頭西門子、施耐德、ABB、和利時推廣 MindSphere、EcoStruxure、ABBAbility、HiaCloud 平臺,工業軟體企業 SAP、PTC 力推 SAPHANA、ThingWorx 平臺,而來自 ICT 領域的微軟、亞馬遜則力推 AzureIoTSuite、AWSIoT 平臺。

中國亦不甘落後。近年來中國湧現出一大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海爾、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徐工機械、富士康等龍頭製造企業分別推出了 COSMOPlat、INDICS、根雲、漢雲、BEACON 等平臺。

阿里巴巴、東方國信、浪潮、用友、中國電信等大型 ICT 企業基於雲端計算、大資料等技術,也紛紛打造阿里雲、Cloudiip、浪潮雲、用友精智、CPS 等平臺。

雨後春筍般的平臺背後,少不了政策的和風細雨。近年來中國密集了一系列工業網際網路支援政策,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湖南等近 20 個省市了推動企業上雲的政策檔案。

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工業網際網路標識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海花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據工信部去年三季度摸底資料,中國當前已有 269 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由於處於發展初期,政策相對包容,加上工業細分領域較多,中國的工業網際網路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面。”

SAP 全球高階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指出,在中國,大量公司和資本正在湧向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不論 BAT,還是小公司,甚至完全沒有工業背景的公司也紛紛介入,今天在中國宣稱能夠提供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的企業至少有 500 個,拿著商業計劃書去融資的至少有 5000 個。但在美國和歐洲任何一國,敢稱自己能提供工業網際網路完整解決方案的公司估計不超過 5 個。”

西門子數字化工業集團公司營運長 Jan Michael Mrosik 指出,當前全球有大約 600 個工業物聯網平臺,未來可能只有若干個能夠存活。

“人們越來越會發現,讓數百工程師忙於建造第 601 個平臺的價值是有限的。但在一個需要專業知識的領域,通過人工智慧和大資料分析做出改變就能帶來巨大價值。平臺並不是在物聯網的競爭中勝出的關鍵,應用才是。”Jan Michael Mrosik 說。

資料安全顧慮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規模的企業對待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態度並不相同:大企業更願意做私有云或本地化部署,而大量中小企業則更願意擁抱公有云平臺。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中小企業而言,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正在成為一種新型基礎設施,它們可以在平臺上低成本或免費獲得工業設計軟體、工業 APP、工業雲等服務,這大大降低了成本。

“相較大企業,中小企業沉沒成本更低:之前中小企業的數字化需要成立 IT 部門、維護機房,這需要很高的門檻和高額的投資。現在他們面臨的不再是投不投的問題,而是用不用的問題,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正面臨著一個歷史性機遇。”

對於大企業的顧慮,她表示,工業資料是企業的生命線,海量的工業資料不僅涉及工業安全,更是企業寶貴的財富,因而工業企業對把資料放到雲端會要比消費網際網路更為謹慎。

問題的關鍵在於,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上的資料歸誰所有?是否足夠安全?

王海濱指出,西門子一個明確的態度就是:工業資料屬於裝置擁有者,無論連線什麼,西門子不會檢視這些資料,這在技術上也不允許,因為這些資料被鎖定在特定的儲存空間中。“比如,每一個 PLC 程式的功能塊都會加密,它只能在指定的一個 PLC CPU 上執行。你換個 CPU,它就不執行。”

除此之外,邊緣計算也正在成為打消工業資料安全顧慮的一個替代方案。

王海濱指出,未來雲端計算將和邊緣計算結合起來,即在機器裝置上裝一個邊緣計算的控制器,機器上的資料可先在邊緣側進行預運算、預處理,處理完之後再上傳至雲端。

邊緣計算一方面可以使應用程式在現場執行,傳輸路徑更短,能實時處理資料;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裝置企業的自主性,企業可以把自身核心的工業資料和看家的“know-how”放在現場,從而確保資訊保安。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9985/viewspace-2643377/,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