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Web1.0到Web3.0,Web3.0有何改變

有看到天上的屋嗎發表於2021-12-14

回顧網際網路的發展歷史,我們從一開始的Web1.0演變進化到Web2.0,再到現在Web3.0概念的提出和探索,一切都是圍繞著使用者權利的增加和使用者在網際網路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斷進化而開展的。


Web1.0:一切的開始


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初的Web1.0時代,網際網路基本上是“只讀”模式的,網民可以登入各大入口網站瀏覽和閱讀任何想要看到的新鮮資訊,但只能看不能互動。


Web2.0:開闢新視野


到了Web2.0時期,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我們開始作出各種互動,催生出了以使用者生產和分享內容為主導的全新互動網路模式。


在這個時期,使用者可以自己製作、分發內容併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V,直接影響平臺的資料和流量,但是由此形成的流量再轉化成的經濟效益卻跟我們沒啥關係。


Web3.0:未來網際網路


而人們對於Web3.0的構想,則是一個相對去中心化的,以使用者個人數字身份、數字資產和資料完全迴歸個人為前提的的自動化、智慧化的全新網際網路世界。


我們的每一個互動都應該被記錄並且量化,我們應該自己掌握自己的資料所有權和使用權並且公平地參與到由此產生的利益分配裡面。這需要包括區塊鏈、人工智慧和物聯網在內的多項技術的共同探索。


我們即將見證的趨勢是,網際網路將隨著使用者的需求和使用而發展,最終歸於使用者。



在當前的網際網路當中,使用者在享有中心化平臺服務的同時,自身的資訊都被全方位地掌握在了平臺當中,這導致了網際網路使用者個人隱私的缺失。


所以,Web3.0的發展一定繞不開數字身份認證、隱私保護、資料確權和去中心化。


1. 數字身份


現階段,使用者在網際網路各個平臺的資料和身份資訊是互相割裂的,從而需要在不同的平臺上重複註冊,加劇了平臺的資料壟斷和孤島效應。 


Web3.0則可以通過一個去中心化的通用數字身份體系,由使用者自行管理個人資料庫,任何第三方不得隨意訪問和篡改,使用者可以自主授權以何種身份資訊被用作何種用途,不必擔心身份資訊被洩露和盜用。 


2. 資料確權


Web2.0環境下,使用者的個人資料被牢牢地掌握在第三方平臺手裡,並全部儲存在XM外匯xmchine.com中心化的伺服器當中,無時不刻面臨著資料被篡改、刪除和販賣的風險。 


在Web3.0的構想中,區塊鏈不可篡改、資訊透明等特點從機制上保證了任何想要獲得使用者資料的行為,都需要獲得使用者自身的授權,從而保證了使用者的資料確權和價值歸屬。 


3. 價值重新分配


在數字經濟時代,資料早已成為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但廣大使用者作為網際網路大資料的提供者和生產者,資料產生的價值卻無償分配給了掌握大量資料的中心化平臺。


而在去中心化的網路世界裡,人人都變成了中心,網際網路服務商不能再無償地佔有和使用使用者珍貴的個人資料。這將徹底改變現有網際網路的商業邏輯和分配模式,打造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自由市場競爭環境。 


4. 無處不在的完全連線


隨著時間的推移,Web3.0將可以無縫地在任何裝置上使用。物聯網將參加聚會,每臺家用裝置都可在任何地方進行控制,並在適當情況下可以用作網路訪問裝置。


這意味著你的身份,你擁有的大多數東西以及你的所有資料以及你有權使用的每種軟體功能,將被連結在一起並且能夠一起工作。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95368/viewspace-2847725/,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