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數字金融科技聯合會(ZAFT)與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浙大ZIBS)、亞太經濟與管理研究所(APAEM)、浙江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浙大AIF)、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FIRST)在數智變革與共同富裕峰會上聯合釋出2021全球銀行國際化指數(2021 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報告以浙大AIF 2015年首發的中資銀行國際化報告為基礎,對來自40個國家的近150家銀行,從組織國際化、業務國際化和利潤國際化三大維度,通過五大榜單窺探全球銀行國際化格局,並深度剖析中資銀行國際化的發展現狀與變遷歷程。

本次報告的主題是履霜堅冰 馴致其道人方在履霜之時,而堅冰將至2020年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COVID-19) 開始席捲全球,隨後疫情逐漸取代全球貿易爭端,成為全球核心系統性風險,經濟、貿易、金融等各領域均受到嚴重衝擊,國際形勢日益複雜。在逆全球化事件頻發的今天,各家銀行需要馴致其道,勇於解難,積極面對隨之而來的堅冰,進而找到新的道路迎接國際化程式中的新機遇和挑戰。

核心特色

1、優化3大維度,客觀、科學、清晰

銀行國際化指數(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BII)自2015年釋出以來,已經七載時光。在往年報告的基礎上,本報告優化並創新了銀行國際指數(Banks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 ,簡稱BII)體系。通過爬蟲技術和手工核查的方法獲取資料,使用文字相似度計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篩選關鍵指標,採用層次分析法和變異係數法確定各層權重以構建BII,力求科學客觀,幫助銀行明晰自身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開放地位。以下是BII的指標體系及各具體權重:

2、依託2類銀行,全面、系統、實時

2021年,實現對42家全球性銀行與35家區域性銀行的國際化排名與分析。77家參與BII排名的銀行總資產規模達80萬億美元,佔全球銀行業資產規模的60%。全球性銀行來自13個國家,包含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與《銀行家》TOP50銀行中的主要金融集團,代表著最具全球影響力的銀行梯隊。區域性銀行來自21個國家,重點關注以金磚國家(BRICS)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力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銀行發展。

核心觀點

1、全球性銀行BII對比:頭部聚集

2020年,渣打銀行(BII得分61.60分)仍然佔據全球性銀行國際化榜單首位,已連續6年霸佔榜首。西班牙國際銀行、巴克萊銀行、荷蘭國際集團、瑞士瑞信銀行和匯豐銀行緊隨其後,BII得分均超過50分,是全球化經營的典範。

全球性銀行TOP20BII得分均值為40.87分,是21-42BII得分均值(9.99)的約4.09倍,兩個梯隊的差距明顯。第一梯隊中,2020年進入BII排名TOP20的全球性銀行全部來自已開發國家,此外,TOP20中,亞美兩洲共有8家銀行,歐洲則佔據12家,英法德荷意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際化區位優勢明顯。第二梯隊的22家銀行中,中資銀行佔據半壁江山(11家),包括位於BII排名21-30名之間的中國銀行(第21名,BII得分26.87分),中國工商銀行(第25名,BII得分17.11分)和交通銀行(第30名,BII得分8.55分),其餘8家則位於31-42名,尤其集中於36-42名。這11家中資銀行均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或進入《銀行家》資產規模TOP50,但國際化表現總體較弱,仍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2、區域性銀行BII對比:百舸爭流

2020年,總部位於瑞典的北歐聯合銀行(BII得分52.14分)繼續位居區域性銀行國際化榜單首位。新加坡大華銀行、華僑銀行、星展銀行均進入TOP10,反映出新加坡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南非、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均有銀行進入TOP20,代表了新興市場國家的國際金融力量,在未來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區域性銀行的TOP20來源更加多樣,共有來自15個國家的銀行進入TOP20榜單(全球性銀行TOP20來自10個國家)。

值得關注的是,區域性銀行TOP20中有1/3來自RCEP成員國,其中新加坡有3家銀行入榜,馬來西亞、泰國、澳大利亞以及韓國各有1家銀行入榜。RCEP作為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對亞太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

具體而言,RCEP成員國銀行國際化表現具有以下特點。首先,成員國銀行國際化水平呈階梯狀分佈:第一梯隊有較高的國際影響力,如日本的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新加坡的大華銀行和華僑銀行在全球性銀行榜單中成功進入TOP20;第二梯隊,如中國、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尼西亞的銀行,有少數國際化水平較高的代表性銀行,但是國家總體的銀行國際化發展水平與世界一流存在差距;第三梯隊,如菲律賓國家銀行、越南工商銀行等,其本土業務仍占主導地位,尚未完成銀行國際化佈局。

其次,儘管RCEP成員國銀行國際化水平呈上漲趨勢,但是不同銀行的BII得分漲跌互現。2020年,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的銀行BII得分及排名整體有提升,中國、印度尼西亞的銀行中部分銀行BII得分較19年有較大提升,但也有部分銀行BII得分受疫情影響倒退。

三榜:細說全球銀行國際化格局

1、組織國際化榜

2、業務國際化榜
3、利潤國際化榜

聚焦:中資銀行走出去

1、中資銀行國際化排名

回望過去,成績斐然,前有國有大型銀行為先鋒紛紛開啟各自的海外征程,使得全球佈局初步成型,境內外協同效應顯著;展未來,迷霧重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地緣政治摩擦加劇,逆全球化浪潮湧起。在這樣一個歷史的轉折點,分析中資銀行國際化倍具意義。

根據以上指數編制方案,本報告計算出了5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的BII數值,並對其進行排名,具體如下:

2、中資銀行國際化水平穩步上升

隨著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程式不斷推進,中資銀行的國際化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中資銀行走出去的十年間,全球佈局國家數量超60個,翻一番;境外資產總規模超2萬億美元,是十年前的3.5倍;境外營收規模超500億美元,是十年前的4.3倍。

2020年,疫情肆虐,國外控制不力,導致疫情爆發嚴重,大批銀行業務癱瘓,國際化水平降低,使得全球銀行BII均值在2020年出現大幅度下降。反觀中國的銀行,疫情防控應對方面做的相對較好,中資銀行BII均值未降反升。

3、不同型別銀行國際化各具特色

近些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發展,中資銀行相應地加快出海步伐,國際化程式取得顯著發展。出海發展的銀行已不再僅僅侷限於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具有悠久境外經營歷史的中資銀行,其他的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農商行也根據自身特點大力擴充套件海外業務,進行國際化的發展及探索。

根據各個銀行的發展特點,中資銀行的國際化道路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政策性銀行

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其特點是以服務國家整體戰略為要旨,其國際化業務擴充領先於機構建設。

2、國有商業銀行

六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其特點是兼具商業原則與政策色彩,國際化發展起步較早,強調機構網點及產品功能的廣泛覆蓋。從近兩年的BII指數來看,國有六大行(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具有明顯的領先地位。近些年來,國有銀行充分發揮自身規模與品牌優勢,多次為人民幣債券的對外發行承擔承銷職責,在進一步擴充國際化經營空間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身業務的多樣化水平。

3、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以招商銀行為代表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其特點是以商業原則為主,不追求大而全的發展,而是更強調建設必要的海外骨幹網路,以實現差異化特色發展。近些年來,我國股份制銀行海外佈局加快,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佈局分支機構成為趨勢。目前,十二家股份行中有十一家擁有境外分支機構

4、城商行及農商行

以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等為代表的城商行以及以廣州農村商業銀行等為代表的農商行,其特點是業務中心為服務本地以及本土的企業,因此其境外機構的數量以及境外營收的佔比都比較有限。但他們也在不斷探索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其中,北京銀行作為其中的佼佼者。近些年來不斷進行著國際化探索:分別在香港和阿姆斯特丹設立辦事處,這為我國的其他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樹立了領頭羊作用,也為北京銀行在海外設立分行,進一步開展國際化業務奠定了基礎。

4以點連線、以線帶面的業務佈局

最初,中資銀行在海外的擴張是通過開設分支機構和境外併購的的模式來實施其國際化戰略。2006年前,中資銀行的海外擴張模式主要以設立分支機構,即開設分行為主;而2006年後,中資銀行的海外擴充套件模式以發起跨境併購為主,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至2020年,中資銀行一共發生25起跨境併購活動。這種新的擴張模式加速中資銀行的佈局模式,不僅增加了相關區域的市場份額、擴充套件了客戶資源,也為之後的國際化佈局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一帶一路的逐步推進,中資銀行的國際化佈局逐步向一帶一路沿線區域進行傾斜,轉變成為依據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向外輻射出去,形成狀機構佈局。截至2020年底,共有11家中資銀行在29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設立超過80家一級分支機構。

總而言之,中資銀行國際化步伐的推進與中國金融開放的深化程式息息相關。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程式的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不斷加快,中資銀行國際化也會迎來快速發展期。

附錄 · BII榜單

1、全球性銀行國際化排名 

Most International Global Banks

2、區域性銀行國際化排名 
Most International Regional B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