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國內外商業智慧的發展?屬於國產BI軟體的時代來了

思邁特Smartbi發表於2021-11-22

最近,一些企業的朋友們在聚會時,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選購BI產品,他們覺得國外BI產品發展了這麼久,技術方面肯定比較成熟,但是最近國內商業智慧軟體的發展勢頭很猛,國內BI對於本土化企業需求應該更具優勢,不知道該選國外BI還是國內BI?


我們知道,Gartner在1996年首先提出了BI商業智慧的概念。在商業智慧發展初期,那時只有技術熟練的IT人會用資料分析工具,大部分業務人員都不能使用。尤其是財務人員每天花很多時間匯入不同報表的資料,往往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導致資料分析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業務發展的速度,無法對決策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援。


第一批BI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歐美市場,像MicroStrategy、Cognos、Qlikview等領先企業已經在全球擁有極高的知名度。


在2007年,BI市場迎來重磅新聞:SAP收購BO,IBM收購Cognos,Oracle收購HyperionSolutions。後來,BI廠商開始分成兩種:一類是綜合性BI服務商,比如IBM、Oracle、SAP等;另一類是獨立的專業廠商,比如Qlik、Tableau等。


自2010年以來,傳統BI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在BI市場掀起了一股爭論不休的聲音,隨著BI的發展,Qlikview和Tableau逐步佔領了傳統BI三巨頭的市場份額。


眾所周知,中國本土商業智慧萌芽於世紀之交,前期以廣州菲奈特為代表,主要面向金融及政府部門產業。當時國內市場中,SAP、IBM、Cognos等廠商仍佔據著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到2011年,自助BI熱潮開始,國內BI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自助分析BI開始大力發展。同時,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在流量、資本等多重要素驅動下,國內中小型企業也開始對BI有了更加廣泛和深入的認知,國產商業智慧賽道迎來了第一輪行業洗牌。思邁特軟體也在2011年成立,基於原本在國內BI賽道上積累的豐富經驗,在眾多BI廠商中脫穎而出,隨後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在2016年左右,BI發展逐漸朝著智慧化階段邁進。自然語言、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讓AI+BI的發展成為趨勢。尤其是2020年疫情爆發後,智慧BI迎來了重大時代機遇,而國內BI廠商早已將觸角伸向智慧BI領域。在2017年,Smartbi釋出了自然語言分析功能NLA,實現了AI和BI的首次“融合”,使用者可以通過智慧小麥進行互動,讓 資料分析更智慧、更簡單。2021年,思邁特軟體堅持產品創新與技術創新,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還獲得了自然語言分析的發明專利。


目前,我們也可以從國內BI市場中看到,越來越多企業願意選擇並相信國產BI軟體,國內商業智慧的確已經崛起。


的崛起並不是說在各方面完勝,國外BI在技術上畢竟更加成熟。但是基於中國這個大市場環境下,國內企業選擇國產BI工具是更優的選擇。未來,國內BI軟體的發展方向是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小編認為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員工能夠去深度使用BI的能力,那麼我們就應該朝著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BI的未來方向,才能走得更遠。那麼,各位小夥伴,你們覺得BI的未來是怎樣呢?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5912/viewspace-2843461/,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