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拆除“骨鯁”,產教融合的“一魚多吃”創新之路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源泉,也是國民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如何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幾乎是所有國家的當務之急。
近年來,關於教育改革的動作也非常多,“雙減”讓全國家長看到了培養“五化”人才的決心。而將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的諸多省市,也十分注重自主創新人才生態建設,大力推進產教融合的教育改革。就拿高校雲集、科創優勢明顯的湖北來說,讓湖北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三年行動綱要、平臺經濟發展等政策落地見效,自然少不了面向創新人才的頂層設計和機制創新,積極構建產學研用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
究竟需要怎樣的高等教育人才呢?教學改革如何助推計算產業發展?最近,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武漢主辦的“計算產業院長論壇2021(華中地區)”,就聚集了一大批教育領域的大拿,比如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以及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南大學、南昌大學等30+所知名高校的40+位計算產業院長、副院長,共同展開深入討論。
這次論壇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契機,從湖北看向全國計算產業及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探尋教學改革與數字經濟的共生之路,瞭解產學研用一體化對計算產業的重要性。當高等教育學府不再是“象牙塔”,怎樣的教學改革才是切實有效的?在這場尖端技術領域會議上,我們特別希望跟讀者分享第一手的真實資訊,搶先看到高等人才培養的未來圖景。
如鯁在喉的傳統模式:自主創新人才培養的三根骨鯁
想要弄懂教學改革的方向,先要理解傳統模式與人才需求的矛盾究竟“卡”在何處。計算產業的“人才焦渴”,碰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就形成了卡在中國科創“咽喉”地帶的三根魚刺,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第一,理論與實踐適配。數字產業發展需要理論素養與實用技能相結合的高水平人才,尤其是在基礎計算領域,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原理性知識點和產業通用的技術,往往有著各自的教學體系,課程設計不均衡,就會導致教學中講的東西空中樓閣,“上不了天,落不了地”,無法適配產業需求。
第二,科研與產業結合。今天高校科研創新工作,需要智慧計算、AI、雲等新技術來推進,需要大量的算力、大資料、演算法模型、應用場景等等,而高校研究機構往往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理論高度,算力、資料等資源卻更多地為科技企業所掌握。只有產教融合,企業與高校聯合創新,才能兼顧科研創新的理論高度與實用性。
第三,自主創新與基礎人才緊缺。資訊科技的基礎創新,是一個長期積累沉澱的過程。與資訊化較早、產業鏈完整的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基礎軟硬體發展較晚,人才培養和教育相對薄弱。論壇上,來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計算產品線人力資源總裁肖寧就指出,從CPU、作業系統、資料庫、NPU、AI框架等根技術突破,到計算整體架構創新、以及全棧解決方案,都需要大量創新人才共同參與,中國企業需要教學改革, 助力自主創新的底座構建。
加速培養基礎型創新人才,必須除掉教學“咽喉”的“魚刺”,教學改革能否承擔這一重任?
智慧基座“一魚N吃”,探索產教融合全棧模式
教學改革究竟怎麼改,才能拆除人才培養的三大“骨鯁”?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產教融合已經成為共識。在2020年,教育部與華為聯合啟動“智慧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已與72所高校展開深入合作,讓我們看到了產教融合如何以“一魚多吃”的能力,全棧式參與到高校教學改革當中:
1.基礎技術。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而中國在基礎軟體等根技術上還與其他國家有十年左右的差距,而掌握根技術的前提之一,就是人才匯聚帶來的生態繁榮。因此,讓高校師生基於中國的根技術軟硬體平臺學習實踐,逐步匯聚起中國自己的生態,至關重要。華為透過 “智慧基座”,將中國計算產業的根技術,鯤鵬晶片、尤拉作業系統(openEuler)、高斯資料庫(openGauss)開放給高校師生,共同推進中國計算產業自主生態發展。
2.基礎課程。解決教學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問題,產教融合模式,可以把企業多年積累的知識,透過課程、教材、聯合培養、聯合實驗室等方式,成為高校教學資源的重要補充。
此次論壇上,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慧學院院長熊盛武分享了,自2020年加入了“智慧基座”,透過教學改革及課程最佳化,將鯤鵬+昇騰等根技術融入培養體系,學生們不但瞭解到產業先進的技術、獲得產業實踐資源,並有機會參與到產業生態建設中,實現雙贏。
3.基礎師資。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很多高校的基礎軟體相關專業,師資力量匱乏,要培養高質量人才,必須從教師層面發力,培養先鋒教師,為數字經濟提供人才保障。華為基於“智慧基座”,組織100+技術專家,聯合計算機教指委和清華大學出版社,開辦了全國高等學校計算機系統能力高階研修班,培訓和支撐了2000多名老師,還在今年啟動了虛擬教研室,全面提升教師對根技術的理解和教學能力的升級。
4.基礎實踐。對於高校來說,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式十分重要。將實踐活動貫穿在選修和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因此華為釋出了眾智計劃,並連同寶德、麒麟軟體和量資料等40餘傢伙伴推出了優才計劃,為高校學生提供了在真實的產業環境中進行創新實踐和實習的機會。
5.基礎生態。堅持自主創新,持續開源開放、產業共建,是根技術形成產業生態的前提條件。
今年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也進一步升級openEuler和openGauss兩大開源基礎軟體,以及鯤鵬應用使能套件Kunpeng BoostKit和鯤鵬開發套件Kunpeng DevKit兩大套件,為基礎計算軟硬體吸引更多人才奠定了基礎。
五大基礎,覆蓋了產學研用的全流程。其中,企業是引導者,把握技術方向;高校和教師是推動者,促進學生成長;管理機構是護航者,從政策角度最佳化教學體系,共同發力將學生成為中國的創新之魂。
庖丁式拆解,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底層模式”
《莊子·養生主》記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智慧基座的全棧支撐產教融合,源於對技術、產業、教育的庖丁式拆解,找到關鍵點一一補全,也讓我們得以從更加宏觀的視角,找到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底層模式”。
首先,科技企業的參與,強化技術的應用屬性。避免了人才從學校進入社會時可能面對的斷層與不接地氣,對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智慧化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
其次,科技企業合作,形成各大高校的專業特色,透過不同研究方向、基礎的沉澱,打造出差異化的教研優勢,構建百花齊放的科研創新局面,
此外,科技企業創新,提供高校急缺的資源,加速自主創新生態建設及產品應用,透過“強基,強根,鑄魂”,讓中國基礎軟硬體底座打得更加牢固。
從智慧基座與全國多所高校的先行探索中,可以發現: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背後,每一步都需要資源投入、多方協作。其中,更離不開政策助力,為教育改革的方向把關。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以前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專利授權模式,專案結束就沒有後續了,生態沒有得到擴充套件,而華為的“智慧基座”“眾智計劃”“優才計劃”等,能夠實現高校的教學、人才培養和企業很好地融合,為中國自主創新的生態打下基礎。
加速產教融合,未來還需要將省屬教育改革進入更多應用本科高校,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及效率,讓數字經濟發展擺脫人才焦慮。教學改革不僅僅是一個省、一所高校、一些老師的努力,需要整個教學體系關聯者所共同參與的。贏得未來的前提,是始終與代表著未來和希望的人才們站在一起。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83986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思路
- 上好一堂資訊科技融合教學的課
- 軟體專業教學改革三原則 (轉)
- 魚羊兒教學做直播!搭建自己的直播系統原始碼創業!原始碼創業
- 關於“新手教學”的新手教程(一):極少化教學文字
- 基於合作教學的幾種教學方法
-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網路安全人才蓬勃發展
- 騰創網路影片教學應用
- 江民科技榮獲“創客中國”中小企業產教融合大賽優秀解決方案獎
- 教學研究
- 教學影片
- 重大改革:吳恩達,女兒識字後立馬教她學Python!吳恩達Python
- 關於“新手教學”的新手教程(三):教學節奏設計
- 學習請教
- 教學大綱
- 教學隊伍
- 蛙泳教學1
- ollydbg的教學-Run trace
- 翻譯FLEXlm9.2的破解教學一Flex
- Java高校教務教學管理系統原始碼Java原始碼
- 創業教訓:一個獨立開發者的失敗自白創業
- 一個程式設計師的創業失敗教訓程式設計師創業
- 產教融合探新路 思謀科技以智造賦能專業人才培養
- 梭子魚宣佈新的雲融合防火牆功能防火牆
- 安恆資訊苗春雨:學以致用產教融合,全方位助力網路安全人才體系建設
- 計算機教學的看家本領——任務驅動教學法 (轉)計算機
- golang 新手教學群Golang
- 教學課程安排
- scratch要如何教學?
- kafka實戰教學Kafka
- HTML語法教學HTML
- CVS教學(轉)
- 美國之音線上教學
- 最基礎的Nginx教學Nginx
-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
- Node.js入門教學之一Node.js
- 請教robbin一些學習方法
- 雲擴RPA攜手中聯教育引領財務機器人教學創新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