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她們參加了第一屆女子《雷神之錘》大賽

等等發表於2021-09-03
1997年,她們參加了第一屆女子《雷神之錘》大賽


“這種偏見太煩人了,所以我就打算讓一群女孩組隊,一起打比賽。”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伯班克市,1997年的一天,在一家擺放著成排CRT顯示器,擠滿《雷神之錘》玩家的商場裡,勞麗·凱米克·哈珀(Lorie Kmiec Harper)發現自己的滑鼠壞了。時年23歲的哈珀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名助理倉庫經理,那是她第一次出國旅行,目的是參加首屆全女子《雷神之錘》錦標賽(All Female Quake Tournament,下文簡稱AFT)。哈珀闖入了決賽,她的選手名叫Temperance。

“我不知道你對滑鼠的依賴程度如何,但就玩遊戲而言,那次滑鼠失靈的時機真是糟糕透頂。”哈珀回憶說。為了備戰決賽,她花了一個月時間訓練,與世界各地的玩家聯網玩《雷神之錘》,有時甚至鏖戰到半夜。哈珀人生中第一次拿到護照,她對能在男友的陪同下前往洛杉磯感到興奮——她的前男友是一位計算機工程師,曾為她組裝了第一臺遊戲裝置。

“我是最先被淘汰的,你知道的對吧?那一年我是加拿大頭號選手,但全世界排名僅僅第8。”

1997年,她們參加了第一屆女子《雷神之錘》大賽
當年打進八強的玩家,從左到右依次是
Queen Beeatch、Temperance、Kornelia、Killcreek、LaEl、Mars、Shadyr以及Tonka

其他幾位決賽選手都來自北美各地。為了不錯過決賽,布里奇特·菲茨傑拉德(Bridget "t0nka" Fitzgerald)沒有參加茱莉亞學院——世界頂級的表演藝術學校——的新生入學儀式。同年早些時候,科內利亞·塔卡克斯(Kornelia Takacs)已經憑藉在GDC某項賽事中的表現打響了名聲。史蒂薇·凱斯(Stevie "Killcreek" Case)也是一名極具競爭力的選手,她曾在一場備受關注的死亡競賽中擊敗了《雷神之錘》設計師約翰·羅梅洛。

賽前,《紐約時報》在一篇文章中預測凱斯將會是奪冠熱門,但塔卡克斯笑到了最後。“沒有任何兩場比賽是完全相同的。在某種程度上,《雷神之錘》讓我想起了國際象棋。”塔卡克斯說,“朱迪特·波爾加是我的榜樣,她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國際象棋棋手之一。”

賭局

在那個時代,波爾加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女子國際象棋選手,保持著當時晉級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的年齡最小紀錄,也是第一個國際象棋等級分排進世界前10的女子選手。波爾加的傳奇無疑激勵著這些早期的女子電競選手們。

鮮為人知的是,作為一項極具開創性的電競賽事,AFT的誕生起源於一次特殊的賭約。

1997年,她們參加了第一屆女子《雷神之錘》大賽
獲得冠軍的塔卡克斯

首屆AFT賽事是由安娜(Anna "NabeO")牽頭組織的——由於安娜希望人們把注意力放在電競選手身上,所以她堅持匿名接受採訪。比賽前夕,安娜盡力躲在幕後,因為她已經開始收到一些不懷好意的郵件。在那個年代,人們普遍認為玩電子遊戲的女性不多,《雷神之錘》就更不會有幾個女玩家了,但安娜認為事實並非如此。

“這種偏見太煩人了,所以我就打算讓一群女孩組隊,一起打比賽。”安娜說,“我想,這應該就是我們決定舉辦一屆全女子電競賽事的最初想法。”

安娜與《雷神之錘》開發商id Software取得聯絡,希望AFT能夠獲得官方認可,但首先遇到了一個障礙:在id公司裡,舉辦任何活動都必須經過聯合創始人約翰·卡馬克的批准,而卡馬克認為沒有足夠多的女玩家會參加比賽。於是安娜和卡馬克打了個賭。“我記得賭注很小,大概100美元,但那場賭局讓我有了吹牛的資本。”

贏得id的公開支援後,安娜自掏腰包1000美元籌備賽事,並最終吸引了超過800名女玩家報名。沒過多久,AFT又拿下了Total Entertainment Network和伯班克市Slam網站的贊助。

1997年,她們參加了第一屆女子《雷神之錘》大賽
2009年,Shadyr在觀眾席觀看《雷神之錘》比賽

對哈珀來說,與在家玩《雷神之錘》相比,在現場參加AFT決賽的體驗完全不同。哈珀習慣於使用網速14.4或28.8kbps的撥號速率聯網玩《雷神之錘》,但到了決賽現場,她才意識到如果在區域網環境下聯網,遊戲就不會出現任何延遲。“當我在伺服器上玩時,這些延遲讓我可以在開火之前立即跳起,並且不會受傷。”她回憶道。菲茨傑拉德也有同感:由於比賽中沒有延遲,她對時機的判斷受到影響,無法發揮出最佳水平。

雖然早早被淘汰,但哈珀得到了一份安慰獎:賽事主辦方讓進入決賽的所有選手遊覽了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我知道這聽起來很糟糕,但女孩們沒有把比賽太當回事。”哈珀說,“我們認為遊戲就是用來玩兒的,快樂最重要。”

收穫

並非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感覺。作為全世界首批職業電競選手之一,塔卡克斯在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參加過QuakeCon、The Frag和職業電子競技聯賽(CPL)等賽事,她說:“AFT的競爭非常激烈,當時我的大賽經驗還不夠。在QuakeCon賽場,如果我能進入前16,就會很開心了。但在這項女玩家賽事中,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奪冠。”

相比之下,茱莉亞學院的學生菲茨傑拉德的心態更平和,似乎沒有太強的勝負欲。她會很認真地對待音樂藝術,不過在她看來,玩遊戲只是一種娛樂方式。

1997年,她們參加了第一屆女子《雷神之錘》大賽
《雷神之錘2》,1997年

對於首屆AFT賽事,塔卡克斯、哈珀、菲茨傑拉德和安娜都留下了一些美好回憶,其中也包括五花八門的禮品,比如遊戲軟體、開發者親筆簽名的《雷神之錘》主題揹包、電腦配件、定製的婚禮襪帶和化妝品......塔卡克斯領走了一份黑色禮盒,哈珀的禮盒是藍綠色,上邊還印著《雷神之錘》的標誌。

如今回想起來,安娜並不覺得自己當年安排的禮品有任何不妥。“人們喜歡挑選他們想要記住的東西,但我把大量小禮品放在一起,試圖讓整場活動變得更有趣、有親和力。我個人認為,無論當時還是現在,將那些禮物送給另一個女孩都不會令人震驚。當我現在組織女孩聚會時,我仍然會這樣做!”

變化

上世紀90年代,聯網多人遊戲與現在完全不同。《雷神之錘》沒有聊天功能,菲茨傑拉德只能通過IRC伺服器來尋找玩家一起玩。另外,當時聯網對戰的人也遠遠不像現在這麼多,玩家往往會更自覺地維護遊戲環境,約束自身言行。

“如果你不守規矩,其他人就會和你說再見,然後把你踢出去。”菲茨傑拉德說。不過她透露,當其他玩家發現她是女孩時,針對她的垃圾話就開始變得性別化了。菲茨傑拉德最初的網名是《坦克女郎》(Tank Girl)的一個變體,很容易被看出是位女性——在90年代,《坦克女郎》漫畫和1995年上映的同名改編電影曾對許多女孩產生巨大影響。“後來我把名字改成了t0nka,因為我不想再被騷擾了。”

“女玩家確實有可能招來很多仇恨。”哈珀說。某些男玩家不想被女玩家擊敗,有時甚至不相信她是女人。“但我怎麼證明呢?現在你可以和其他玩家一起直播遊戲,但當時我們沒有那種技術。”

1997年,她們參加了第一屆女子《雷神之錘》大賽
菲茨傑拉德,也就是t0nka在《紐約時報》當時的報導中

凱斯也曾談論她所面臨的騷擾。“有人挖出我在高中時候的照片,把它們和我的近照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然後寫很多話指指點點。”2016年她接受採訪時說,“還有一回,我的一個前男友在當時人氣最高的遊戲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侮辱、貶損我的冗長文章。”

不過,塔卡克斯稱,她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女人而受到任何不公平的對待。“我是個左撇子,在匈牙利出生,還是個女玩家,但誰都不會因為這些對我說東道西。”她說,“那時候我還沒有出櫃,但我相信就算我公開了性取向,大部分玩家也會接受。”

菲茨傑拉德認為,在電競行業初期,性別歧視是當時北美社會“厭女症高峰”的一種延伸。她覺得自己在網上看到或經歷過的那些事都不算新鮮,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早就已經看到或經歷過了。“13歲前我沒看過電視,我和切爾西·克林頓同歲......當我聽到人們在電視上對她品頭論足時,我就問:‘媽媽,電視是什麼?’”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電競行業的整體氛圍和文化經歷了一些變化,但隨著社交媒體崛起,人們有更多的方式辱罵和攻擊其他人,針對女性的騷擾變得更危險了。

2016年,《英雄聯盟》女性選手Remilia(她在2019年不幸去世)退役,某些玩家對她的性別歧視和變性人身份的騷擾是部分原因,因為這導致她變得緊張、焦慮,揹負了太大壓力。作為全世界最頂尖的《守望先鋒》職業選手之一,Geguri曾經考慮使用軟體來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更粗......時至今日,始終有人認為舉辦僅限女性參加的電競賽事毫無必要,90%的電競獎學金仍然會被授予男性。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AFT都是一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賽事,也將永遠是遊戲史上的一個亮點。

本文編譯自:http://www.pcgamer.com/inside-the-groundbreaking-1997-all-women-quake-tournament/

原文標題:《Inside the groundbreaking 1997 all-women Quake tournament》

原作者:Alexis Ong


來源:觸樂
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gAt9j59Ruj4V24r6AESag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