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想被貼上標籤,我曾經也一樣。覺得青春不能被定義,人也不能被分類。但隨著學習和工作的變遷,慢慢開始發現標籤也是一種名片效應。
比如一個做汽車銷售的朋友,他就對BMW的車型非常熟悉,可以說是懂車帝。那麼他在銷售BMW的時候就會特別得勁和順手,顧客也更有可能被他說服成交。同樣的,如果一個深耕某個細分領域的研發人才,如果行業經驗和技術經驗齊飛,那大概率可以在這個行業找到更好的平臺和發展機會。在越來越分工精細的社會,聚焦在一個或兩個領域反而更能做出成績。
我們85-90後通常受到的教育都是素質教育,講究的是全面發展。但是真正全面發展且發展出強大優勢的人不多。就和《少年啦飛馳》裡面說的一樣: “全面發展往往最後是全面平庸”。
這個時代越來越難出全才了,一方面是資訊爆炸,一方面是日益增長的技術挑戰。再也不是那個會玩框架,會建個網站論壇就能找到不錯工作的年代。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很多非智慧的崗位會被AI逐漸替代,而這種社會變革肯定會比上世紀末的下崗潮更加強烈。因為這一輪是認知的收割,是資訊科技改變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巨大改革。
所以還不如考慮先發展成一個領域的專家,然後再對其他感興趣的領域徐徐圖之。很多時候我們陷入了一種知識焦慮,特別是IT從業者,海量的資源和層出不窮的技術沖刷著我們的大腦。是時候選擇一個方向認真深耕了,兄弟萌!
CURD的工作很容易被serverless去替代,初中級T從業者也會逐漸被low code的平臺替代。能活下來的人不多,但一定是聚焦領域專家!
沒有聚焦,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優勢和自我護城河。沒有聚焦和長期的專研,也很難真正做到對某個領域或者技術的突破。這個和投資是一個道理,我們總是在談ROI,如果一直去盲目跟風買那些自己都不熟悉的板塊的個股,即使在牛市裡面也很容易虧損。而如果對一個板塊或者個股長期觀察和認真研判,大概率是能通過波段和長期持有收穫到價值迴歸的快樂。
人生最大的成本就是時間成本和認知成本,幾乎我們做每一件事每一個決定都是為認知來買單!
《長期投資》一書裡面講的也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業,然後投入時間精力去產生商業價值,這種成功率會大於一個人在自己沒有熱忱的工作上成功的概率。中國人總說愛好只是愛好,其實愛好反而是一種生意,可以聚焦到個體優勢的生意。
聚焦才能突破,突破才能有真正的護城河。我們要考慮的是先活下來,然後再活得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