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玩微信小遊戲?

遊資網發表於2021-02-09
從資料來看,玩微信小遊戲的人很多,非常多。

前一陣的微信公開課 PRO 上,官方公佈稱小遊戲的月活躍使用者數(MAU)已突破 5 億,這個數字還是挺令人驚訝的,對比一下其他遊戲平臺:2020 年 Steam 平臺月活是 1.204 億,Epic 是 5600 萬,TapTap 是 2500 萬——這些玩家們耳熟能詳的遊戲平臺,月活都遠低於微信小遊戲。

儘管,依附在有十幾億使用者的微信這樣一款社交軟體下,小遊戲平臺的起點就比別人高很多,但要做到月活 5 億也不算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或許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樣的疑問:

這一大群小遊戲玩家,他們在哪?他們是誰?

誰在玩微信小遊戲?

也許是社交圈層原因,我本人身邊聚集的不是主機單機的硬核玩家,就是一些熱門手遊網遊如《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的玩家,提起微信小遊戲,很多人能想到的也還是《跳一跳》《捉住神經貓》這種「古早」產品,我甚至沒有在身邊見到過一個正在玩小遊戲的人。

微信小遊戲官方也公佈了一些描述這個玩家群體的資料:男女使用者比例 5:5,30 歲以上使用者群體佔比 66%,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使用者規模超過 60%,我們大概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女性玩家數量較多、年紀偏大、下沉城市人偏多」,但這些結論都很冰冷,或許你隨便拿一款休閒手遊的使用者資料來分析也是得出這些結論。

我嘗試著去玩微信小遊戲,但一開始甚至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在哪能玩。

微信裡有個叫「遊戲」的地方,但它並不是一個「小遊戲中心」,而是一個關聯所有騰訊遊戲的平臺,我點進去後直接展示的是《王者榮耀》《使命召喚手遊》這些手遊的戰績和動態,尋覓了很久,才在一個不太顯眼的地方,找到一個叫「創意小遊戲」的按鈕。摸著排行榜隨便試玩了幾個,老實說,我個人不是太玩得下去,太輕度太休閒,沒有什麼預料之外的驚喜。

這月活 5 億背後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我帶著巨大的好奇,採訪了幾支小遊戲製作團隊,並潛伏進了小遊戲的粉絲群,跟幾個玩家聊了聊,探索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也有一些很出人意料的東西。

「有遊戲玩就不錯了。」

在 2019 年之前,五十一區工作室的遊戲製作人鐵王,也不能理解誰會玩小遊戲。當時的小遊戲平臺還比較「荒蠻」,產品都比較初級,品質低,「這種遊戲都有人玩?咋想的?」不僅僅是鐵王,很多遊戲開發者都有這個疑惑。

直到鐵王第一次親眼見到小遊戲玩家,小明。

大概兩年前,鐵王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孩子小明在上小學,大人們忙著聊天的時候,就會把手機給小明讓他自己玩一會兒,於是鐵王就看到他點開了微信,開始玩一個畫面極其粗糙的小遊戲。鐵王很好奇,問他說:「你為什麼玩這個遊戲?有很多其他更好的遊戲呀,你不感興趣麼?」沒想到小明說了一句令他印象極其深刻的回答:「有遊戲玩就不錯了,還挑三揀四。」

鐵王發現,小明不是沒玩過《王者榮耀》《和平精英》這些手遊,但大部分時候,父母只會短暫地允許他使用手機:比如大人在忙別的讓你自己待一會兒,比如剛寫完作業休息一會兒……這短暫的碎片時間,小明就會選擇小遊戲,玩起來很方便,隨時開隨時關,更重要的是,不用下載到父母的手機上。這時候的他根本沒工夫管所謂的遊戲品質,能玩上游戲就已經很開心了。

小遊戲裡的廣告

後來,鐵王專門去調研採訪了一些玩小遊戲的人,還認識了一位典型玩家:小剛,特別喜歡看小遊戲廣告。

小剛很少在一個小遊戲裡停留,一旦彈出其他遊戲廣告,他看著覺得有意思,就會點選跳轉去另一個小遊戲,如果這遊戲好玩他就多玩一會兒,沒意思就關掉或者再跳去其他遊戲——就這麼從遊戲 A 跳到遊戲 B,又從 B 跳到 C,C 跳到 D。鐵王見到他時問:「你最近在玩什麼小遊戲啊?」他居然一口氣列舉了差不多 20 個產品,還說:「有廣告多好,省得我還不知道去哪兒找遊戲玩。」

廣告,是微信小遊戲生態裡一個極其重要的存在。

絕大多數小遊戲的主要營收都來自於遊戲內廣告分成。基於「興趣推薦」,小遊戲裡彈出的廣告一般都是在安利其他小遊戲,因此,玩家進入一個小遊戲,很可能是從其他小遊戲裡跳進來的,也可能過一會兒他就跳走,就像小剛一樣。

這樣的特性,使得小遊戲的使用者留存比手遊低不少,玩家很難有什麼忠誠度可言,對開發者來說,也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廣告放多了,怕影響遊戲體驗,放少了,怕收不回成本。目前小遊戲裡常見的廣告,都是設定為「觀看後反饋福利」的形式,比如你沒體力了、沒鑽石了,你就可以通過觀看一段 30 秒的廣告來補充這些能量或資源。

從一般遊戲玩家的心態來想,一個遊戲裡不斷彈廣告,是一件很乾擾體驗的事。但令鐵王感到意外的是,只要不是惡意騙點選或者粗暴打斷遊戲程式,很多小遊戲玩家不僅不反感廣告,反而非常喜歡廣告。除了像小剛那樣,認為「廣告可以給我推薦遊戲」的玩家之外,更多人的想法是:「玩這個遊戲看廣告就行,都不用花錢,多好!」

李先生,一個三四線城市的小賣部老闆,就曾經找鐵王「投訴」過他們工作室的一款小遊戲廣告太少。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坐著看店,大部分時候都很閒,一款小遊戲單日能展示的廣告數量是有上限的,李先生每天都會把所有數量的廣告刷完,然後抱怨說:「你們這遊戲也不能充錢,但廣告我能看的都看完了,想買的道具還是沒攢夠錢,能不能多放點廣告?」

誰在玩微信小遊戲?
鐵王團隊做的小遊戲《荒野求生 3d 版》,裡面最「值錢」的道具是「黃金地板」,每獲取一塊都要看很多廣告,而排名第 1 的玩家已經把自己家鋪滿了。

這些人讓鐵王意識到,我們不能以常理去推斷小遊戲玩家的想法,作為開發者,更是要完全擯棄之前開發手遊或端遊的固有經驗,去重新認識這群人。

「當你在想誰在玩小遊戲時,你不要去想什麼男女比例 5:5,30 歲以上 60%,你就想象你親戚的孩子,或者你老家的大舅、二姑、表姐,他們是怎麼玩遊戲的。」鐵王說。

女玩家

獨角獸遊戲是一家專門做微信小遊戲的公司,他們的王牌產品《一消傾心》,是小遊戲平臺女性向產品的代表之作。

從玩法上來說,《一消傾心》可謂是把「女孩子喜歡的東西」都放在了這個遊戲裡:三消,換裝,談戀愛,古風。大致來說就是,背景設定在古代,通過三消獲得資源去買好看的衣服,換上後跟遊戲裡的男性角色互動。

誰在玩微信小遊戲?
《一消傾心》遊戲畫面,在三消過程中,小哥哥會釋放技能幫玩家過關。

我潛伏到了《一消傾心》的粉絲群裡,觀察了幾天。雖然沒有具體統計,但是從名字和頭像來看,這個群裡 100 多號人幾乎都是女孩子,她們平時在群裡主要聊的也都是這個遊戲,比如什麼時候更新衣服,這關好難怎麼過,體力值不夠哪裡能領,這個地方好像有 Bug。

偶爾,她們的話題也會突然延展。比如,一天女孩 A 說自己的手機玩遊戲老是黑屏,女孩 B 就推薦說用三星手機,女孩 C 就說應該支援國產用華為……由此,她們開始探討文化自信,中國傳統,等等……期間也有人跳出來說「別扯遠了,我們們還是聊遊戲吧」,試圖把話題拉回來,但她們越扯越遠,開始聊古代的女性地位等等。

我加了群裡兩個很活躍的女生,分別聊了聊,沒想到,她們恰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

一個是小夏,19歲。她已經工作了,但是不太願意透露自己的職業。在幾個月以前,小夏通過微信遊戲的推薦開始玩《一消傾心》,這個遊戲的「古風仙俠」題材,是她喜歡這個遊戲的原因。她很喜歡仙俠題材的遊戲,但也沒玩過《天涯明月刀》《劍俠情緣》之類的產品,「都聽說過,但是手機記憶體太小,下不了那些遊戲。」

跟小夏交流,必須儘可能地避免遊戲術語,哪怕是我們覺得最簡單普遍的詞,否則她就會有些答非所問。比如,她似乎不太能區分小遊戲和手遊,都統稱為「手機上的遊戲」,所以不能問「你玩手遊嗎?」,得問「你會玩王者和吃雞嗎?」我問她除了《一消傾心》還喜歡玩什麼其他遊戲,她一直重複說「很多啊」,但是卻一個遊戲的名字都列舉不了,說「名字太多,寫不出」。遊戲之外,小夏說她平時還喜歡寵物、看抖音、拍照剪視訊。

小夏或許是我們大部分人想象中小遊戲女玩家的樣子,很休閒,幾乎沒有接觸過重度遊戲。然而,另一個女生小蘭,就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甚至有些震驚。

小蘭是上海人,25歲,日系二次元宅女,日語是可以做同聲傳譯的水平,自己開了個翻譯工作室,管理著 7-8 號人。她從小學就打單機遊戲,從《仙劍》《古劍》系列入的坑,日本遊戲她玩得更多,「無雙」系列、「機戰」系列,都直接玩日文原版。她幾乎不玩其他網遊或手遊——除了《一消傾心》這個小遊戲。

「朋友圈看到這個遊戲的廣告,換裝遊戲我看到過很多,但三消換裝還是第一次見,就隨便試了試,沒想到很上頭。」提到《一消傾心》,小蘭這樣說,「有帥哥,有好看的衣服,三消效果也做的不錯,最重要的是,不用氪金啊!」

小蘭的工作節奏不太穩定,有翻譯訂單時就會連續幾天都很忙,沒活兒時就都很閒。閒的時候,她會把遊戲時間都給到那些大型單機裡,一天泡在裡面 10+ 個小時;但忙的時候,她就在碎片時間裡玩《一消傾心》。「單機要開電腦,或者插 PS4,不能隨時隨地玩嘛。」小蘭說,「一般的手遊和網遊,動不動就要我定時做任務,玩起來比打工還累,對我這個單機黨實在太不友好了。」

在見到小蘭之前,我很難想象一線城市從小玩主機單機的人,會這麼認真玩一個微信小遊戲。但仔細想想倒也合情合理,主機單機是在大段的休息時間裡玩的,小遊戲是碎片時間玩的,兩者為什麼不能共存?

在截稿前,《一消傾心》群裡的最後一個話題是在抱怨「體力值太少」,說:「有的人會一整天都在玩,這點體力根本不夠用。」


後記

玩微信小遊戲的人,當然不止剛剛提到的那幾類人。

在採訪時,《荒野求生 3d 版》和《一消傾心》的開發團隊,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結論:微信小遊戲玩家跟手遊玩家,其實重合度並不高。由於微信小遊戲進一步降低了遊戲的進入門檻,一些手遊時代都沒有「入坑遊戲」的人,這個時候才被覆蓋到,因此給這批人設計遊戲,玩法一定要更加簡單粗暴,反饋和獎勵也要更加明確,「千萬不要去挑戰他們的耐心。」

目前小遊戲的型別裡,有的是原生小遊戲;有的是手遊移植小遊戲;也有的先做小遊戲,成績還不錯就開發了手遊版。各種不同型別的小遊戲,背後的玩家畫像可以天差地別。但一個可見的事實是,比起一兩年前,小遊戲的品質在變好,玩小遊戲的人也在變多。

「小遊戲平臺現在還沒完全成熟,恰恰是我們的機會,手遊現在競爭太激烈了,我們這樣的小團隊很難入場。」提及為什麼要做小遊戲,兩支團隊給我的答覆也基本一致。

當然,也有遊戲團隊暫時不打算做小遊戲。一個做休閒遊戲的手遊公司就這樣跟我說:目前小遊戲生態還不夠成熟,也就意味著很不可預測,品質好的產品未必就能獲得與之相匹配的收入,而且產品迭代速度太快了,我們團隊嘗試過之後覺得很痛苦,就放棄了。

但我追問說:「很多人看好小遊戲,認為更方便的遊玩體驗、以及微信本身強大的社交屬性,都是這個平臺的優勢,您認同嗎?」他也毫不猶豫地說:「認同。」

*文中人物名字均為化名。

「IGN 中國」由騰訊集團運營,但「IGN 中國」的編輯團隊為獨立運作,涉及任何騰訊集團公司、產品或服務的觀點、意見、評測與其他重要的論點,均不受騰訊集團影響。

來源:IGN中國
地址:https://www.ign.com.cn/you-xi-chan-ye/31357/opinio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