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開始傾向於大尺寸,尤其是50英寸及以上的電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購買50英寸及以上的電視作為客廳電視,尤其是在中國和北美。
- 對於很多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家庭來說,出於對預算的考慮,都會優先選擇32英寸作為家中的第一臺電視。然而,越來越多的電視OEM、ODM和皮膚廠商正攜手合作,以誘人的價格推廣43英寸電視。一些OEM、ODM和品牌商甚至考慮將43英寸作為32英寸的高價值替代產品。這將逐步改變32英寸和40/43英寸的格局。2018年,32英寸液晶電視皮膚出貨量達到9000萬片,但2019年下降到8400萬片,2020年進一步下降到7300萬片。2021年,32英寸液晶電視皮膚的出貨量預計僅為5900萬片。另一方面,40和43英寸液晶電視皮膚的出貨量在2018年達到6000萬片,然後在2019年增加到6300萬片。2020年,Omdia預計40和43英寸液晶電視皮膚的出貨量為6000萬片。換句話說,32英寸皮膚的出貨量正在減少,而40和43英寸的出貨量正在增加。這引發了平均尺寸的增長。
- 65英寸和75英寸是10.5代線(2,940mm×3,370mm)的經濟型產品,中國大陸新的10.5代皮膚產能的投產有助於促進65英寸和75英寸皮膚的供應。
- 許多中國8.5代和8.6代皮膚產線正在增加43、50和55英寸的皮膚供應。儘管韓國液晶工廠正在關閉其舊的7代和8代產能,但中國的8.5代和8.6代線正在快速跟進。
- 2018-2020年的液晶迴圈最終鼓勵了大尺寸液晶電視皮膚的大幅增長。當市場供過於求時,皮膚廠商為了保持產能稼動,皮膚價格會大幅降低。同時,液晶電視皮膚的尺寸越大,其價格降幅越多。皮膚尺寸的下跌,尤其是大尺寸液晶電視(如50-、55-、60-、65-、70-和75英寸)的皮膚價格下降,有助於電視OEM、ODM和品牌商推廣產品。另一方面,當市場出現短缺時,皮膚價格會大幅上漲,但小尺寸的價格上漲比例要大於大尺寸。例如,2020年第三季度由於缺貨,32英寸液晶電視皮膚價格每月上漲8-10%,但同期65英寸液晶電視皮膚價格每月上漲幅度僅為5-7%。當出現供應短缺時,皮膚廠商更傾向於生產大尺寸的產品,以便最好地利用其產能,從而獲得最大的經濟價值。這就使得從單位面積的價格來看,大尺寸的比較價格漲幅小於小尺寸。
- 套切模式的應用,利用混合法在單塊基板上實現不同的皮膚尺寸切割,幫助皮膚廠商生產了一些超大型尺寸,如82英寸、85英寸和86英寸等。
- 新的畫質規格提升都集中在大尺寸和超大尺寸上,尤其是55英寸及以上的產品。這些規格的改善包括8K解析度、mini LED背光、量子點背光(QLED)、高色域、超窄邊框、四面超窄邊框、超纖薄、高動態範圍(HDR)對比度等。由於這些新功能在32英寸、43英寸、50英寸這樣的小尺寸上都無法實現,所以消費者傾向於購買55英寸及以上的電視,以便享受這些高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