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十五載:百度地圖繪就的時代浪漫

naojiti發表於2020-08-29

無論是大航海時期,歐洲人用羊皮卷繪製的南極地圖,還是《周禮》中記載的,“掌九州之圖,以知其山林川澤之阻”;無論是國家大事,如蘇秦為了說服趙王而“以天下地圖案之”;亦或是旅人奔波半生,發出“萬里試披輿地圖”的感慨。

人類文明與日常生活,都跟地圖有著剪不斷的聯絡。

如果說,行走與道路隱喻著我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那麼地圖就是一座平面的燈塔。

在地圖的彼方,可能是某些人,某個家。前一段時間新聞裡,有人在百度地圖的“時光機”中,看到了當時還健在的爺爺的身影,有人找到了拆遷前的老街和老房子,頓時淚流滿面。

也有可能是某些難忘的瞬間與溫情。忘不了父親送我大學報導時,在火車站外攤開一張地圖的樣子;而如今的我,也一點點教給他,在地圖軟體上點選話筒,告訴“小度”你想從哪到哪,就能得到行程推薦……

趕往某地、會見某人、迴歸某處,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就在這樣的遷徙流動之中,交織出了生命的華章。而地圖工具的變遷,也承載著我們的青春回憶和一段段人生際遇。

最近恰逢百度地圖十五週年,不妨一起穿梭時光,回看一場跨越時代的技術翻越,以及你我在阡陌交通之間流淌過的歲月變遷。

十五年世間百態: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疊印

《大眾機械》雜誌曾經這樣形容“地圖”這一工具——(它)照亮了文明的里程碑,並定義了我們今天看待世界的方式。

事實也確實如此,今年突發的疫情讓我們每次出門都會提前掏出手機,檢視一下路況資訊、景區/商場營業情況、擁堵情況……在頻繁的互動中,也讓我開始琢磨:地圖是什麼時候變成今天我們熟悉的樣子?未來又會如何影響和改變我們的出行?

百度地圖的十五年發展,就給我了一個全盤理解出行領域變遷的契機。

如今只有在旅遊的時候,我會收藏一張當地的紙質地圖作為紀念品,而不再是一個實用性的工具。但在15年前,電子地圖還是一件只向少數專業領域開放的事物。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經濟的蓬勃,也讓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有了便捷用圖的需求,此時,百度地圖就成為了面向大眾應用的電子地圖的先行者。

藉助在搜尋業務上對實時動態、互動性、多媒體等技術的沉澱,2005年,百度地圖PC版上線,從此查地點、查路線都可以透過網路一鍵獲得,出發之前,還可以往手機上發一條簡訊,在途中隨時檢視。

但如果是旅遊之類長時間在陌生環境,又沒有上網的條件怎麼辦呢?當時的解決辦法就是依賴於導航軟體。

2011年,百度地圖Android、iOS客戶端釋出,隨後又上線了免費語音導航,出門隨時隨地查個路線,社恐再也不用擔心難以開口向路人求助了。司機們每隔一段距離,便可以聽到指路提醒,線上導航可以實時檢視路況,無需再為下載資料包占記憶體而擔心。

導航服務好雖好,但在當時卻是收費的。對於普通人來說,這顯然是一份“可以有,但很心疼”的支出,2013年,百度地圖敏銳地察覺到了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到來的訊息,免費化是大勢所趨,所以隨後在百度導航App V2.0版中率先開始推行永久免費,自此,使用者端免費的商業模式才開始在行業內推廣開來。

對於那一段歷史,現場一位百度地圖內業製作團隊的老員工印象極為深刻。在他的印象中,2006年,一臺車載導航儀可以買北京五環邊上2平米住房,只有開賓士寶馬豪車的使用者才負擔得起,並且定位誤差還往往在十幾米左右。

隨著百度地圖率先宣佈導航免費,逐漸帶動了大眾市場的成本降低。

此外,早年的地圖都全靠手繪,那會兒不少老員工常常得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帶著繪圖儀、鴨嘴筆等裝置,有一次一個員工在青海採集資料,車直接朝著溝栽了下去,用了2個小時才全隊脫險。

而現在百度地圖的採集全部應用上了人工智慧技術,加上智慧化採集裝置,已經實現了全方位自動化作業,定位精準度更是大幅提升。

從昂貴到免費,從小眾到大眾,從人工到AI,如果要總結百度地圖下一個十五年的發展趨勢,那麼以常年積累的AI技術為基礎,實現創新“井噴”絕對值得側目。

從2014到2018年間,百度地圖先後上線了步行導航、騎行導航等專業版功能,在出行場景上不斷精細化;2016年AR導航和實景結合,讓不少“路痴”收穫了虛擬帶路導遊一枚;而覆蓋全球的國際化地圖,在海外旅遊的同胞們感受到中文指路的快樂;雙手忙著拍照、或在駕駛途中騰不出來?2017年“小度小度” 智慧語音助手上線,開創了語音互動的全流程操控,徹底解放了使用者的雙手;2018年百度地圖還能“未堵先知”了,利用AI演算法和大資料,提前就把出行路線和預估時間安排的明明白白。

劇情發展到這裡,出行途中的“AI味兒”已經挺濃了,但百度地圖表示“這才哪兒到哪兒,我們壓箱底的技術還有很多”,既然人民群眾有需要,那就集體亮個相吧——

2018年,百度地圖正式確立“新一代人工智慧地圖”的戰略,此後,更是開啟了全速前進模式,將AI融入出行全場景。

2019年,全球首個地圖語音定製功能上線,分分鐘安排上自己和寶寶的個性化語音包;2020年,在全民戰疫的浪潮中,百度地圖遷徙大資料平臺更是在返工復工、安全出行等方面,累計服務了30億人次。就在剛剛過去的七月份,千人千面的智慧首頁也上線了,讓地圖從頭到腳按照個人習慣來個大改造,讓出行更加便捷。

回溯百度地圖的十五年發展歷史,對精益化出行體驗的執著守候,貫穿在不斷湧現、業界領先的技術水位上,知識圖譜、NLP、多模態互動等看起來晦澀的名詞被百度地圖打磨成了一個個簡單易得的能力,改變著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表示,“百度地圖在AI時代將加速前進,以新的方式、新的高度,重構我們對地理資訊、生活資訊、甚至萬物資訊的理解。作為中國最大的智慧化位置服務平臺,我們也將擁抱變化,肩負責任,讓未來‘智’在必得。”

眾木成林:產業智慧化的造林者與送水人

對於流動在城市鄉村的每一個人來說,智慧地圖所起到的作用已經十分明顯。如果唐朝就有這樣的工具,我想李白大概不會在酒會上停杯投箸,大喊“行路難,行路難”了吧。

一組資料顯示,百度地圖目前智慧語音助手使用者量破4億、道路里程覆蓋1000萬公里、日均1200億次位置請求、80%資料採集環節AI化,並且擁有190萬註冊開發者、全球POI超1.5億……

等等,開發者是怎麼回事?對於百度地圖來說,個人使用者的體驗得到滿足,與產業服務能力的不斷升級,一直是同氣連枝、殊途同歸的。

早在2010年,百度地圖就宣佈開放地圖API,2017年更是首家開放全球位置服務能力。目前,百度地圖的POI已經覆蓋了全球所有國家和地區,在整個中國地圖產品中是獨一份兒。

為什麼要重視產業端的開放與合作?因為出行早已不再僅僅是個體行為本身,其所產生的大資料與工具效率價值,正在成為各行各業所需要的“新石油”。

作為中國最大的智慧化位置服務平臺,百度地圖自然也義不容辭,將自身的位置能力(定位、影像、出行、軌跡、資料、分析等)、大資料服務透過SDK、API以及雲端服務開放給開發者。

舉個例子,2014年春運期間,百度地圖遷徙平臺上線,多年來不斷從資料維度展示出各個城市的發展面貌。而2020年的遷徙大資料平臺升級版,更是以時空大資料助力全國科學防疫、復產復工。

地圖與出行服務相結合,誕生了一鍵叫車、一鍵接送機等便民服務,今年上半年甚至還能“一鍵呼叫無人車”,提前感受自動駕駛的神奇之處;

地圖與物流行業相結合,打造出了助力物流企業降本增效的全新智慧服務方案;

地圖與城市管理相結合,百度地圖開始賦能於銀川市政府、成都東站聯合打造的智慧停車場等城市智慧交通專案;

城市與零售商業相結合,將大資料化為金融風控、線下營銷等的有力臂助,百度地圖慧眼就曾助力中國銀聯戶外廣告精準投放的點位最佳化;

百度地圖接入全國超過43萬臺公共電樁,因此成為業內最先整合完成全網公共充電服務的地圖產品。

……

2019年,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提出“無限地圖”概念,衍生出與政府、生活服務、便民出行相關的城市地圖與行業應用。從技術支撐到產業賦能,百度地圖的價值外溢,正在加速城市和各行業的智慧化升級。伴隨著百度地圖人工智慧豐富能力的全面開放,2019年百度地圖註冊開發者增長率高達16%,海外開發者也增長了一倍之多。

萬物智慧離不開智慧化地圖服務的支撐,而透過助力產業升級,百度地圖也從技術自證來到了新的價值點位,那就是“他證”,最大化、全方位地伸展AI地圖生態,與合作伙伴一起讓未來變得不同。

百度CTO王海峰在致辭中表達了對百度地圖十五年發展成果的肯定,他表示,“時至今日,百度地圖已實現了從功能到智慧,從平面到立體,從出行參考到行程決策,從出行地圖工具到新基建數字底座的進化升級。百度地圖既是人工智慧地圖的定義者,也是智慧時代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基礎設施。”

為萬世開太平:利他是一種選擇,技術是一種信仰

在十五年的征程中,當然不止有商業世界的風景。更遠處,一個充斥著“利他”主義的世界,也由百度地圖向我們徐徐展開。

所謂“利他”,是那些做了可能對自己沒什麼好處,但全社會都能為之受益的動作,在“可做可不做”之間選擇不做,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信仰。這樣的事,百度地圖偏偏做了很多。

比如利用地圖大資料,進行“預防踩踏事故”研究。百度地圖對路徑搜尋資料進行彙總,再與目標地點的人口密度進行關聯,可以預測特定時間在特定地方的人群聚集狀況,來提前預警做好防範,無形中避免了許多悲劇的發生;

你也一定在疫情期間,接觸過百度地圖的相關資料,比如“疫情小區”專題地圖、復工地圖、醫院急診床位擁擠等級提示等,來改變或作出安全出行的決策。

可以說,舉國抗疫之際,百度地圖幾乎全程出現在了可以發揮資料價值的場景當中。1月22日緊急上線的發熱門診地圖,覆蓋至全國361個城市,包含上萬個發熱門診資訊,就為合理、及時就醫提供了資訊保障;

與京東到家、美團外賣等合作上線支援配送的服務類小程式,連線60萬線下超市、藥店等商戶,讓居家抗疫的民眾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復工復產時期,百度地圖透過“公共交通安全出行指南”,實時公交動態、實時地鐵客流量、周邊疫情與公交資訊、安全出行等提示,撫慰了逐漸步入正軌的生活。

而在關係國運的“新基建”浪潮中,百度地圖也作為排頭兵,用多年大資料與AI能力持續開放,成為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百度地圖十五週年慶典上,獲得了“城市守護者”榮譽的四川涼山州緊急救援中心,就分享了一段令人感懷的故事。

排程員張弦的日常工作,就是接聽患者的急救報警電話,記錄地點並安排出警車輛,然而在漢、藏、蒙古、納西等10多個民族匯聚的梁山,要理解各種方言對本地人來說都不容易,更何況在緊急事故中的人很難冷靜,更容易語無倫次。

因為聽不清、理解困難導致出警延誤、錯過最佳搶救時機,無疑是令所有人都遺憾的事情。隨著急救中心與百度地圖、北京依眾公益基金會的合作,百度地圖急救報警小程式上線之後,使用者開啟百度地圖APP,透過智慧語音呼叫“小度小度,呼叫120”就可以快速報警,急救排程中心後臺可直接精準定位使用者事故地點。

以前透過打電話5分鐘都不一定能描述清楚的內容,現在可以一鍵解決,無疑為更多生命爭取到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這也印證了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曾經在2019年百度地圖生態大會上所說的一番話,希望把百度地圖的能力開放給這些在交通領域長期深耕的單位,“從支援每一位開發者的服務需求,到支撐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百度地圖為各行各業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從而真正解決國計民生的問題。

百度地圖在15年間不斷迭代最佳化,滲透進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細胞,既是社會變遷的忠實記錄者,宏觀經濟決策與城市建設的技術參照系,更成為每個人在回家路、歸鄉路、人生路上變得更便捷、高效、充滿期待的一座燈塔,照亮了那些在路上的人與情感。

從某種意義上,百度地圖的十五年,映照和改變的是一整個時代群體的記憶與人生。時間與空間在不斷輪轉,百度地圖的求索與初心卻始終如故。

莫愁前路無知己,至少,還有百度地圖作陪。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71574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