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一直是零售行業中被給予厚望的一個類目,行業規模持續增長,出現了不少創新品牌。

新一醬持續關注著這個行業,第三年推出“知城·便利店指數”,目的是為了衡量作為城市商業便民服務設施之一的便利店,在數量配置以及位置分佈上是否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以及評估不同城市的便利店發展潛力。

和2019年相比,全國共關了15萬家便利店,超八成城市的便利店數量都在減少。這是2020年便利店指數的重要影響因子,讓便利店指數排名前20的城市中,出現了一些新的二線城市,而一線城市排名有一定幅度的下滑。

和2019年釋出的“知城·便利店指數”一樣,新一醬以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為研究物件,從城市的便利店數量、便利店萬人擁有量、便利店覆蓋率、便利店平均服務面積和便利店成長力5個維度,綜合計算便利店指數。具體公式如下:

便利店數量×0.2

+便利店萬人擁有量×0.2

+便利店覆蓋率×0.2

+便利店平均服務面積×0.2

+便利店成長力×0.2

=便利店指數

從2020年便利店指數排名來看,廣東佔據了“絕對優勢”,這種優勢體現在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8個廣東城市。相比2019年,除了東莞、深圳、廣州、中山、佛山五個城市繼續“霸榜”前六外,惠州也從去年的第14位躍居第5位,珠海和汕頭分列第8和第9位。

除此以外,便利店指數方面各個城市的差距逐步拉大。在相同的評分機制裡面,頭部城市的優勢愈發明顯。去年排名第二的深圳還能拿到87.62分,而今年雖然排名不變,得分卻只有62.58。全國337個城市中,有289個城市的得分在15至25之間,和頭部城市差距明顯。

便利店成長力主要衡量的是城市內便利店數量較去年的增長情況。今年,337個城市中,有276個城市便利店成長力為負數,也就是說2020年這些城市的關店數量要大於開店數量,尤其是一線城市。而在2019年,僅有5個城市為負增長。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在《2020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中指出,雖然近年來便利店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但從去年的整體品牌便利店數量來看,首次出現了自2015年以來門店增速放緩的現象。

而新一醬這裡的便利店有著較廣泛的含義,包括國內品牌連鎖便利店、外資便利店、雜貨店,還包括小本經營的夫妻老婆店。那些生存在城市毛細血管的小店,因為疫情、因為城市管理,不得不關店歇業。

和去年相比,上海總共關閉了4781家便利店,而深圳和北京關閉的便利店數目為4733家和4144家,在便利店成長力指標中排名倒數三位。

便利店成長力指標的變動也導致了一些城市在便利店指數排名上波動較大。

上海的“便利店文化”一直為人稱讚,今年卻僅僅排名第32,北京則落到了第148位。如果剔除便利店成長力指標重新計算便利店指數,上海和北京的排名和去年相差不大,分列第6位和16位。

這個指標的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便利店在一線城市的風口暫時緩下來了。另外,也因為成長空間大,二三線城市會在這類成長性指標上更佔優勢。

如果去看今年便利店成長力的絕對值,和前幾年相比,增量並不顯著,但在大部分城市負增長的環境下,二、三線城市便利店的發展潛力體現了出來。惠州、烏魯木齊、大理等城市的便利店增量被看見了,強勁的成長力讓其在今年便利店指數的總排名上躍進。

便利店成長力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6個廣東城市。珠三角城市在便利店各項指標上絕對是“乘風破浪的C位”,在便利店的覆蓋率、萬人擁有量、密度、數量上優勢明顯。

與上海遍地外資便利店的情況不同,珠三角城市的優勢和本土便利店的不斷擴張關係緊密。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20年的資料,廣東本土品牌美宜佳不斷擴張,其總數已經遠遠超過其餘本土、外資便利店品牌。而這些擴張往往都是在省內,這就讓廣東省內的城市在數量和覆蓋率上獲得了絕對的優勢。除了美宜佳,天福、中業愛民等本土便利店在廣東的發展態勢較好。

惠州便利店指數排名上升就是便利店擴張的結果。在大部分城市便利店數量負增長的大環境下,惠州新開便利店數目為1852家,遠遠超過其他城市,高居榜首。

除了此之外,惠州在便利店萬人擁有量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優勢,每萬人擁有47.63家便利店。便利店數量的增加,人口規模相對較小,這是讓惠州在便利店萬人擁有量上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

回顧2020年便利店指數的資料可以得知,雖然過去一年內多所城市經歷了便利店關店潮,但便利店行業仍然是零售業中快速、穩健發展的業態。在常態化防疫的背景下,城市便利店扮演著解決居民日常多樣生活需求的角色,在二三線城市,便利店行業仍有很大的機會。

來自: 新一線城市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