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頭有臉的大資料風控服務商,終究逃不過搞貸款這條路

鐳射財經發表於2020-05-14

有頭有臉的大資料風控服務商,終究逃不過搞貸款這條路

作者 | 小慧吖

來源 | 新流財經

一家在北京的風控服務商,成立兩年,僅個位數客戶。這事聽起來實在令人唏噓,但這只是風控服務市場競爭慘烈,從沸騰到冷靜的一個小小縮影。

近三年來,依靠互金公司成長起來,以大資料風控服務為主業的金融科技公司成百上千家。

在互金大退潮背景下,這類服務商也開啟裁員潮,並面臨客戶大量減少的困境。亦有一直聲稱不涉及信貸業務的服務商,比如FICO中國區代理「睿智科技」也悄悄“下海”做起了助貸。

大資料風控服務市場變得敏感、脆弱、迷茫,多種轉型之路同樣充滿未知數。

資料來源中斷、資本避險

消費金融市場上的風控服務商,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比如——各種信用評分、反欺詐模型、信用模型、黑名單,或者聯合建模,甚至所謂智慧營銷獲客、貸後監測等。

開啟任何一家企業的官網,都能看到這些關鍵字眼。雖然每家都號稱自己科技實力雄厚,可以有效提升信貸效率,但同質化十分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大資料風控服務公司的上述業務,無一不是建立在大資料的基礎上。更多維度的資料來源、更大量的資料,以及更快的處理資料的能力,才有助於機器學習以及人工智慧建模的能力。

換句話說,如果資料來源被切斷,那麼這家公司的風控建模能力或者反欺詐模型都要打一個問號。

其實早在去年9月,部分大資料風控服務機構遭遇清查後,所有的公司都停掉了爬蟲相關業務,很多資料來源也中斷了和此類企業的合作。這類公司的業務發展就進入了困境。

市場上一直有一種說法,做大資料風控服務,應該掌握“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資料來源,再將資料進行分析、處理,進行有效利用,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家成立四年的大資料風控服務公司的高層告訴新流財經,在去年上半年還對接了十多個資料來源,如今該公司僅剩運營商和公安的資料。即便如此,該企業與一些需要找幾手對接資料來源的風控服務商比較而言,已經十分幸運。

一方面,監管對資料隱私管控趨嚴;另一方面,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第三方風控服務合作也變得謹慎。如此一來,資本也不再追逐這一風口。

“但凡有資料服務類的業務,投資機構都會很猶豫。”某大資料風控服務商高層坦言,近期在尋找融資時,處處碰壁。

資料顯示,在2018年-2019年9月這段時間,大資料風控服務市場接連有融資資訊出現,金額都是千萬美元或者上億人民幣——

百融:2018年4月,10億元C輪融資

中誠信徵信:2018年5月,4.5億元A輪融資

九次方大資料:2019年12月,1億元D輪融資

融慧金科:2019年1月,千萬美元A+輪融資

同盾:2019年4月,1億美元D輪融資

睿智:2019年6月,6.5億元A輪融資

冰鑑科技:2019年9月,3.35億元C輪融資

……

再看2019年9月到今天,僅有個位數大資料風控公司宣佈自己獲得新的融資。

據it桔子顯示,2019年10月至今,金融行業大資料風控相關的企業,獲得融資的僅氪信科技、微言科技、排列科技等少數幾家宣佈獲得新一輪融資,且均未透露具體融資額度。

沒有新的融資,對多數大資料風控服務商而言,就缺乏了研發的資金投入。如此一來,技術升級極有可能遇到瓶頸。

貸款!貸款!還是要做貸款生意

有頭有臉的大資料風控服務商,終究逃不過搞貸款這條路

長遠來看,國內對於資料行業的監管只會越來越嚴,大資料風控服務市場前途迷茫。

從去年底至今,監管層已經透過各類檔案,或者動作,對資料安全監管持續加強,對資料保護要求愈發嚴格。

比如《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在【風險資料來源】方面提到,商業銀行進行借款人身份驗證、貸前調查、風險評估和授信審查、貸後管理時,如果需要從外部合作機構獲取借款人風險資料,應當至少包含借款人姓名、身份證號、聯絡電話、銀行賬戶等基本資訊,且透過適當方式確認合作機構的資料來源合法合規、真實有效,並已獲得資料所有權人的明確授權。

敲重點,資料來源合法合規,並獲得明確授權很關鍵。

此後,又有《個人金融資訊保護技術規範》( JR/T 0171-2020 ) 以及新版《資訊保安技術 個人資訊保安規範》(GB/T 35273-2020)釋出。

這些檔案的出,無一不預示著大資料風控服務行業即將進入長時間的冷靜期。

如此一來,大資料服務公司要想繼續生存,不得不探尋一條安全的、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由於大資料風控服務商在長期的業務發展中,積累最多的便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資源。做助貸似乎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其實早前已經有第三方風控商開展“貸超”、“助貸”業務的案例出現,且產品在行業赫赫有名。如百融早已拿下網路小貸牌照——廣州數融網際網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走在了轉型前面。

另外,杭州、上海等地亦有多家同型別風控服務商不僅聯合銀行開展助貸業務,或透過關聯業務團隊佈局自營現金貸產品。

日前,新流財經發現,亦有其他大資料風控服務類機構,也已秘密上線助貸業務。

比如睿智科技「睿智合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至少在2019年3月也已經上線助貸產品“快易省”。

睿智科技官網介紹其提供包括大資料評分、反欺詐指數、導流服務、驗證類服務、智慧機器人催收等服務。不過,該公司最主要的業務還是提供FICO大資料評分。

據悉,國內金融機構要合作FICO 評分均需要與睿智科技簽訂合同,也就是說,睿智科技是FICO評分的中國代理。

當然,終究該公司也沒有繞開做貸款業務的路子。快易省APP顯示,其最高可借20萬元,利息0.02%起,最長可分24期,迴圈額度,正規機構資金。快易省客服告訴新流財經,其資金來源有藍海銀行、中原消費金融等。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多數大資料風控公司所謂轉型聯合運營,也就是全流程參與信貸平臺的風控建設,會憑藉自己的風控能力,對資產進行兜底,這實際上可以看作是開展助貸服務的一種。目前這一模式有多家大資料風控服務商參與。

由於監管多次提醒,金融機構核心風控不得外包,大資料風控服務商承諾資產“兜底”的行為,恐引發系統性風險,因此“聯合運營”模式也屬於較為敏感的模式,目前在市場中稍顯低調。

隨著C端貸款市場監管趨嚴,小微金融市場政策鼓勵加大,以及各地政府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視,亦有大資料風控服務機構開始轉型到企業金融和政府公共政府類服務領域。

誠然,不管如何轉型,當前大資料風控服務市場都面臨著嚴峻考驗,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69060/viewspace-269211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