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又生氣了?電影《私人訂製》在收穫高票房的同時,也收到了來自影評人毫不客氣的批評。該片票房突破5億後,一向嘴快的“小鋼炮”連發7條微博痛罵影評人。

多年來,馮小剛執導的賀歲影片很少令人失望過。它們不僅有出色的票房,更能從心靈上打動觀眾,那些經典臺詞總能迅速成為流行語。但《私人訂製》卻遭遇了不少差評。那麼,大家對《私人訂製》到底是怎樣評價的?它真有傳說中那麼差嗎?

《中國廣播影視》聯合數託邦工作室,抓取新浪微博上提及《私人訂製》以及對比影片《泰囧》、《小時代》的共43.1萬篇原發微博,從中抽取30.5萬名獨立觀眾進行資料分析。從大資料的角度分析《私人訂製》的口碑評價,並通過對於觀眾的群像勾勒,看看未來馮小剛電影到底能走多遠?

 

口碑分析

《小時代》、《私人訂製》是2013年引起頗多爭議的電影,而《泰囧》是2012年底票房成績最好的賀歲喜劇電影——三部高票房高關注度的“現象級”影片,觀眾、影評人、財經人士的評價有怎樣的區別?

通過與各電影同時提及的正負面詞彙進行語義統計,《私人訂製》在觀眾中的整體口碑為6.23分,的確不如《泰囧》,但比《小時代》高。《私人訂製》的觀眾評分還可以參考:豆瓣網60695人評價,評分5.5分;時光網14301人評價,評分5.8分。

影評人”即通過新浪微博搜尋出1258個在認證說明、個人標籤或介紹中自稱“影評人”的名單,用社交網路分析方法挖掘出圈中最有影響力的273人。在影評人的評價體系中,《私人訂製》僅得4.05分,是“不及格”水平。《小時代》的綜合評分甚至略高於《私人訂製》。但影評人對《小時代》的評價兩極分化,持好評態度的影評人大多認為應該抱著“寬容的態度”看待郭敬明的處女作;而對於馮小剛,影評人的標準似乎更加“高標準、嚴要求”。看來,影評人的確對馮小剛交出的答卷不滿意。

電影上映前,華誼兄弟舉辦了面向機構投資者的提前看片會。會後多名投資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令華誼股價第二天重挫跌停。那麼,財經人士對《私人訂製》的評價究竟如何?我們選取了新浪微博4362位加V認證的財經行業從業者,發現財經人士對《私人訂製》綜合評分為5.72。他們比觀眾嚴苛,但比影評人要寬容一些。

那麼,馮小剛自己又是如何評價這部電影的呢?他在微博中寫道:《私人訂製》就電影的完整性來說,我給它打5分;就娛樂性來說,我給它打6分,就對現實的批判性來說,我給它打9 分。反過來說,就絕大多數冒充懂電影的影評人來說,我給你們只能打3分。從《一九四二》到《私人訂製》,你們的嘲笑和狂歡恰恰反映了你們的淺薄,我看不起你們。

《私人訂製》並沒有“傳說中”那麼差,有七成觀眾給出了正面和中立的評價。而影評人和觀眾的評價,尤其是在爭議性較大的電影上,確實存在一些差異。不過他們也可以達成共識,比如對《泰囧》的評分就基本相同。從整體口碑來看,無論是影評人、財經人士還是普通觀眾,《私人訂製》的口碑均低於去年同期的喜劇電影《泰囧》。

 

場景提及

那麼,人們在談論《私人訂製》的時候,究竟在談論什麼?

觀眾的吐槽點集中在:和《甲方乙方》雷同“炒冷飯”,網路笑話不好笑,廣告植入生硬,情節跳躍雜亂無邏輯,等等。此外,由於馮小剛擔任2014年馬年春晚總導演,不少觀眾覺得《私人訂製》電影中的四個故事像是一場相聲小品加上詩朗誦的雜燴,彷彿看到了“春晚”在銀幕上預演。

在觀眾的好評中,“向自然道歉”這一段獲得了大家的認同,而插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也是淚點之一。片中被反覆強調的“成全別人,噁心自己”,似乎是馮小剛藉由這部電影發出的自嘲。王朔曾經表示,《一九四二》如果票房失利,“我幫你寫個喜劇,我們們把它賺回來”。某種程度上說,《私人訂製》是馮小剛的還債之作。不過,“成全別人”到底是成全華誼、成全票房還是成全觀眾,就不得而知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觀眾中提及“想去看看到底有多爛”的人數達到了0.24%,這和好評中的“群眾裡面有壞人0.20%”人數非常接近。這些“居心叵測”的觀眾,在某種程度上也推高了票房,看來的確像馮小剛在電影裡感慨的那樣,“群眾裡面有壞人”啊!

 

觀眾屬性分析

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看了《私人訂製》?我們不妨來作個群像勾勒。

 

《私人訂製》和《泰囧》的觀眾平均年齡都是24歲,基本和新浪微博活躍使用者年齡重合。但《私人訂製》的90後和70後觀眾更多,年齡跨度大。《泰囧》則更為集中於80後觀眾觀看,這是電影的主力觀眾群體。《小時代》則與兩片有明顯不同,90後女性觀眾佔絕對主力,有人用“小鎮女青年”來形容這些人。

頗為有趣的是,在觀眾地域分佈上,《私人訂製》集中在北方地區,最遠僅“攻佔”到河南,《小時代》扎堆在南方及中西部城市,《泰囧》則是覆蓋全國。當然,通過微博分析出的觀眾地域分佈並不等同於各城市的票房產出,可以理解為某個地區的人更有意願去看這部電影。

從觀眾偏好度來看,《私人訂製》並不算為全國觀眾“訂製”的電影。王朔的京式調侃、馮小剛及葛優的“馮氏賀歲金句”,更多是語言上的幽默諷刺,北方觀眾喜聞樂見,南方觀眾則不太買賬。而同為喜劇電影的《泰囧》,以情節取勝,穿插80後熟悉的笑料及表達方式,更容易被全國觀眾認同。

 

明星關注排行榜 

這群平均年齡24歲的年輕觀眾到底喜歡什麼,這大概是馮小剛沒琢磨明白的。

通過明星關注排行榜,可以看出《私人訂製》的觀眾和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的觀眾高度重合,並且和《泰囧》的觀眾口味也很相似。除了《爸爸去哪兒》,主持人何炅、作家張嘉佳、演員文章均在前十位出現,這反映了都市白領階層的審美趣味。

在《泰囧》觀眾的明星關注排行榜中,徐崢排第一名,說明這部電影充分調動了徐崢的粉絲,而且很多人是看了這部電影才開始關注並認可徐崢的。而《私人訂製》觀眾關注的明星中,馮小剛排名第十四名,演員白百何、李小璐、鄭愷都沒有上榜,這說明演員對目標觀眾沒有很強的吸引力。反觀《小時代》的觀眾關注明星排行榜,演員郭采潔、陳學冬、郭碧婷、謝依霖以及導演郭敬明均排名靠前,他們的確是演員和導演的粉絲。所以《小時代》定位相當精確,就是為這群粉絲“訂製”的電影。而《私人訂製》的人群定位是模糊的——看《爸爸去哪兒》的、喜歡在年底看賀歲片的白領階層。

 

誰是“馮女郎”

誰是馮女郎?從影片海報來看,李小璐和白百何應該是此片重要的兩個女角,但觀眾對她們二人的提及率分別為1.82%和2.05%,看來觀眾對於“誰是馮女郎”不太在乎。而出演誇張的“有錢人”的配角宋丹丹反而比較出彩,提及率達3.23%,“祝丹姐生日快樂”的配合插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也是觀眾集中的好評點,可見大家對這段情節印象深刻。

和存在感不高的“馮女郎”相比,觀眾對於“鐵三角”顯然更為關注。觀眾提及率中,馮小剛為11.9%,葛優為4.1%,王朔為2.07%。“馮小剛導演+王朔編劇+葛優男主角”的“鐵三角組合”依然是馮氏喜劇最寶貴的金字招牌。這是觀眾點的興奮點所在,也是讓觀眾進電影院的最大動力。

 

票房資料 

馮小剛領取華表獎優秀導演獎時感慨,“我不認真拍的電影,一個星期賣了4億元;我認真拍一部電影,結果不賺錢。”看來,馮小剛對《一九四二》的票房失利依然耿耿於懷。《私人訂製》上映首日在全國20個主要城市的排片量高達50%,上映首周票房破4億元,開局成績不錯。但上映4天后,票房迅速滑落到日均3000萬元左右,並且持續走低,後勁明顯不足。

2013年前三季度的全國票房為164億元,幾乎趕上了2012年全年的170億元。但12月份的前半個月相比去年同期卻是負增長,這是十年來的第一次。可以說,馮小剛這次趕上了一個市場極度需要釋放能量的好時候,但《私人訂製》卻未能挽救2013年賀歲檔的疲軟態勢。而2012年《泰囧》的檔期優勢並不明顯,上映前後強手如林,首日票房3500萬元,但持續高走越戰越勇,領跑當年的賀歲檔。

2010年,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以6.48億元的成績獲得當年票房冠軍,但2010年全國總票房剛過百億元。2013年全國電影票房217億元,《私人訂製》上映已超過兩週,截至記者發稿時票房6.5億元。可以看到,兩年內電影市場的盤子已經翻番,但馮小剛的票房成績卻沒有相應的增長。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票房號召力上,可以說馮小剛是在走下坡路。

馮小剛連發7條微博炮轟影評人,但未能改變影片票房後勁不足的趨勢。影評人的評價確實偏低,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馮小剛的核心競爭力仍然是忠實於“鐵三角”的老觀眾,這次《私人訂製》的口碑爭議較大,讓愛他電影的觀眾遺憾頗多,他們下次是否還會捧場?在這個市場細分的時代,《私人訂製》到底是為誰訂製的?觀眾定位模糊,並仍然集中在北方,沒有擴充套件到全國,馮小剛電影的票房號召力能延續多久?如今電影導演新人輩出,馮小剛的時代是否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