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華為、阿里入局,一場被低估的安防三極之戰

AIBigbull2050發表於2019-12-11
2019-08-29 07:00:00
深度:華為、阿里入局,一場被低估的安防三極之戰


就在本月初,華為安防又開大會了。

這一次的年度安防業務戰略釋出會上,華為拿出了看家的本事,16T算力智慧攝像機與可接入800路影片的邊緣計算產品,以及明年將推出的多模態全息攝像機。順便,還秀了一把業績,今年上半年華為安防中國區的規模增長了450%,軟體定義攝像頭的產品品類已經達到200+款。

事實上,在華為緊鑼密鼓的挺進安防的同時,另一大超級商業航母阿里巴巴,也在悄然入局這個已經異常擁擠的市場。8月14日,阿里雲宣佈與千方科技以及高德聯合釋出“千方阿里雲城市大腦交管聯合解決方案”,這是繼5月末阿里以36億投資了智慧交通領域頭部玩家千方集團,順便將安防行業老三宇視收入生態後,雙方的首次公開合作。

另外, 根據智東西獨家訊息,從今年6月起,宇視以及阿里雲也開啟了合作,7月份,雙方已經開展實質性研發以及產品方案的對接制定,8月起開始市場動作推進,在今年的安博會上,雙方將會有大招公佈

一方面,新的巨頭切入,從去年開始不斷在這個傳統行業中攪起新的水花;另一方面, 老牌安防玩家們也從slogan去安防化開始,主動開啟了一場預謀已久的自我變革

在過去的近十年的歷史中,傳統安防行業的頭部玩家們一直穩定的佔據著市場最大的市場份額與最核心的技術體系。但是在正在洶湧而來的智慧物聯時代中,攝像頭市場所具備的巨大潛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安防時代它能夠起到的威懾作用:

首先,它是智慧城市構建過程之中,最重要的感知來源,是城市之眼。

其次,它也是諸如道路雷達、遠端紅外、溫溼度測量等多維度城市資訊感測器的主要承載。

而基於這些維度的城市感知,一套綜合城市治理的數字化機遇也洶湧而來。從2016年起,海康威視的企業戰略就從“全球領先的影片產品及內容服務提供商”升級成為了“以影片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資料運營服務提供商”。一直緊隨海康之後的大華,也將自己的戰略定義成為了“以影片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

新的市場藍海正在眼前緩緩浮現,海大宇不再是那個海大宇(海康威視、大華技術、宇視科技),而安防也不再是那個安防了。 來自華為、阿里、老牌安防企業三大陣營的參與者,正迅速瓦解此前持續近十年的“海大宇”鐵三角,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之內安防行業無法忽視新格局。

而安防,究竟是一場傳統安防企業的賽道升維,還是一場以華為、阿里、AI明星們為代表的落地探索大狂歡?

一、華為:安防行業的黑土地還是全產業鏈玩家?

“如果過後幾年再看,你會發現華為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存在,它幾乎無所不在。”

談起如今華為入局安防產業,一位入行已久的產業資深人士這樣評價。

因為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在安防行業,華為已經無所不在。

首先通訊,今年4月,著名的市場調查研究機構Dell’Oro Group,公佈了2018年全球通訊裝置市場的全球市場分佈情況,其中華為一家的佔有率就逼近30%,幾乎是市場二三名之和。

深度:華為、阿里入局,一場被低估的安防三極之戰

其次是晶片,從2005年前後就已經以安防領域多媒體晶片切入這個行業的海思半導體,如今已經成為海大宇等一眾安防企業最主要的晶片供貨商,在當前的安防晶片領域牢牢佔據著70%市場份額。

然後是雲端市場,儘管當前在公有云領域,華為的市場份額與阿里相較並不佔優,但是根據IDC最新發布的《2018中國雲系統與服務管理軟體市場Tracker》中,華為雲Stack雲管理平臺ManageOne在市場佔有率位居第一。華為也曾立下壯志,在2020年,華為雲將拿下100億+美金的營收。

最後是產品,從2017年年底開始,華為在安防領域就一路高喊猛打, 任正非親自下令,華為安平必須做到全球前三。而在攝像頭產品層面,迄今為止,華為已經推出了二百多款軟體定義攝像頭產品

在8月8日落下帷幕的2019華為智慧安防業務戰略釋出會上,華為直接推出一款搭載昇騰310晶片,可提供16T算力的新品Huawei HoloSens SDC X2382-HL。華為方面表示,HoloSens SDC X2382-HL在處理本身資料的同時,還能同時接入八臺非智慧攝像機的影片資料,對其進行智慧化改造。也就是說, 這一款產品,同時完成了邊緣以及端側的功能結合,在不大規模替換原有裝置的基礎上,可以對原來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的智慧化升級改造。

此外,在邊緣側,華為則在近期推出了基於華為鯤鵬920與昇騰310晶片打造的全場景智慧感知影片雲平臺HoloSensIVS 3800,最高可接入800路影片。無論是效能還是硬體配置,都搭上了華為最頂尖的產品。

概念層面,華為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在2019智慧安防業務戰略釋出會上,華為還提出了一個全息概念。所謂全息,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攝像頭除了有影片資料獲取功能之外,還應該有時空資料,以及紅外、雷達、溫溼度等環境資料的獲取功能,也就是說 華為認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以攝像頭為主要承載,多維資料感知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行業發展方向

深度:華為、阿里入局,一場被低估的安防三極之戰

將這一切串聯起來,幾乎可以發現在安防行業, 華為幾乎算得上是行業內唯一一家“全產業鏈”玩家。儘管華為一再強調,做安防華為的定義是“黑土地”,不會觸碰最頂層的演算法與應用,而是會將其交給更專業的公司來做。但是無可爭議的是,在華為雲與通訊的“黑土地”上,華為的的確確種出了攝像頭與邊緣計算平臺的果實。

關於華為做安防,“大哥願意帶我們一塊進,我們就一塊進去,他不在的地方我們也可以自己做。”在新銳AI安防企業澎思科技的A輪融資溝通會上,其CEO馬原這樣評價。

當然馬原的這一句“我們”是虛指,因為除了澎思之外,華為的“小弟”還有一群,起碼從華為安防的官方圖冊來看,包括商湯、曠視、依圖、雲從在內的CV獨角獸都是華為安防的座上賓。與此同時,易華錄、華尊等老牌安防軟體企業也同樣是華為的重點合作伙伴。

深度:華為、阿里入局,一場被低估的安防三極之戰

儘管都在華為畫起來的安防生態之中,但同一個安防,不同的夢想。

如果回顧華為當年做手機的歷程,我們會發現在安防領域,華為幾乎照著當年管道戰略精準復刻了其中的精髓。

所謂管道戰略,是華為2012年提出的核心戰略——面向即將到來的數字洪水時代,華為將透過提升管道容量、增強管道使能、最佳化管道管理,使管道越來越寬,管道覆蓋無處不在。

在這之上,任正非認為智慧社會的出現需要兩大基礎條件: 第一,高畫質影像需要寬頻的低成本;第二,AI、VR、AR需要網路的低時延。這兩者不是要求同時實現,頻寬的低成本在未來3-5年內,需求非常迫切;網路的低時延可能未來5-10年迫切需要。

而在2017年的徐直軍華為內部發文中,他則對任正非的這番講話進行了進一步的詳述,人類走向智慧社會的過程中,華為經歷了幾年的探討,確立了三大戰略,總結如下:

  • 做多聯接。聯接所有未聯接的人和物,並使得頻寬更寬、體驗更好。
  • 撐大管道。影片將無處不在,發展好影片,就能撐大(通訊資訊流)管道。
  • 使能行業數字化。透過促進ICT基礎設施全面雲化,助力所有組織與行業數字化。

基於這套管道戰略,在華為內部,但凡需要開展新的業務,無論市場空間如何,是否與通訊網路主航道直接相關,都是其決策的重要標準之一。

而對於華為而言,前些年的手機終端部署如果只是其管道戰略中的一隻水龍頭,那麼安防或者說影片物聯網業務則是戰略中一個24小時全開的洩洪閘。

它不僅滿足了影片聯網的第一個低頻寬需求,同時基於影片物聯網資料之上的綜合城市感知治理,又滿足了其第二個低時延的需求。

試問,在華為佈局5G的過程中,還有有比影片更合適的應用嗎?

當年,海康威視的二股東龔虹嘉,也曾選擇了一條與如今華為極為類似的戰略佈局。在投資海康威視的同期,龔虹嘉還參與創立了掌握3G流媒體核心技術的富年科技以及影片平臺微錄客,一手抓通訊管道,一手抓視覺應用,三家企業當時在行業內都是炙手可熱的存在。

而對於如今的華為,儘管在當前的安防領域已經紅海一片,但是從安防行業轉型升級物聯網的角度來看,市場的藍海才剛剛開啟。

安防成,那麼這將是繼手機終端之後,華為的另一大業務增長引擎;安防敗,華為的一系列積極的動作,也在過程中催化了一眾其他參與者的發展速度,為通訊市場的擴張帶來了源源活水。

二、阿里+千方、宇視:一場從雲到端的全面狙 擊

與華為的管道戰略相一致,阿里的安防業務根基同樣不在硬體,而是來自雲端。

在阿里全面上雲的口號號召下,阿里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培養企業層面的戰略合作伙伴。對於資料儲存具備天然優勢的安防行行業,自然是阿里不肯放過的一塊肥肉。

在安防領域,2016年,阿里雲就已經公開發布城市大腦,迄今為止已經落地杭州、海口等十餘城市,單一專案訂單額數億元不等。

另一方面,阿里也在以戰略合作以及投資的方式積極的培養著業務層面的合作伙伴。今年5月,阿里36億正式入股浙江宇視科技的母公司千方科技,一躍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行業內人士向智東西獨家爆料,在阿里雲投資千方的同時,宇視這邊也與阿里雲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合作,此前阿里雲以及宇視方面總裁以及負責產品研發的高管都已經有過會面。儘管在此次“千方阿里雲城市大腦交管聯合解決方案”合作中,宇視的參與程度並不算高,但是從今年6月前後,阿里雲與宇視這廂就已經開啟了相關產品上的合作。

據可靠訊息,宇視與阿里的合作,啟動於6月前後,7月雙方開展實質性研發、產方案等層面對接,8月已經有相關市場動作開展, 大概在安博會前後,雙方會對具體合作內容進行官宣

該訊息人士還進一步透露,關於阿里雲與宇視的合作,總共分了四個方面:

在影片計算服務線,阿里VCS團隊與宇視的合作最先起步且進展最快的一個內容,雙方未來將以安防影片智慧為切入點,進行業務端的合作,並且在今年會分節點逐步落地。

在IoT線,宇視與阿里的物聯網事業部也有相關的接觸,而雙方的合作重點很可能是基於阿里雲去年釋出的雲邊端物聯網影片服務Link Vision,面向人居、園區、SMB等市場進行探索。

在儲存線,雙方或將進行進一步的混合雲端儲存方案的合作。因為阿里雲在公有云領域目前優勢較大,但是對於安防這類有海量資料儲存的行業而言,如何找到一個更低成本的儲存方案也是其考慮的一大重點,而傳統安防企業則正好可以解決其邊緣側儲存以及影片儲存低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 ,即總擁有成本,包括產品採購到後期使用、維護的成本)的需求。

最後是資料智慧線,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合作可能還是更偏向與邊緣以及終端裝置,當前的進展會稍晚於其他三條線。

事實上,這並不是阿里首次在安防以及智慧交通領域與行業內玩家達成合作,而且顯然也不是最後一次。早在2014年,阿里雲就相繼與海康威視以及大華宣佈達成戰略合作,而且在2016年的阿里雲城市大腦首次亮相中,這兩家企業又同樣作為唯十三的合作伙伴與阿里同臺亮相。

那麼為什麼最後會是宇視?

營收上看,這家企業與真正的頭部玩家海康威視以及大華還相距甚遠。2018年海康威視營收498.37億元,大華營收236.66億元,宇視營收40.7億元。與龍頭十倍多的數量差而言,宇視與海康大華並列,的確算是高估。

但是長期以來,宇視的研發能力以及在高階市場上的發力卻是行業內有目共睹上,簡單來說,就是營收雖有差距,但是能力並不落後。

唯獨在雲端,海康與大華各自建立了螢石雲與樂橙雲,而宇視在並未有進一步的部署,而 雲能力的部分欠缺,或許正是讓阿里選擇時最無後顧之憂的地方

另外,有行業內人士爆料,在宇視與阿里接洽合作之前,曾經有另一家安防巨頭與阿里雲密切往來,合作幾近談成,但是最終卻因為沒有在渠道與利益分配上達成一致,最終擱淺。

而回到阿里這廂,對於阿里而言,為雲業務擴容,同樣沒有比影片更划算的增長點,透過投資千方+宇視,阿里雲一邊為其城市大腦業務找到了最合適的合作伙伴,另一邊也為其雲業務找到了更合適的搭檔。

但一切也並非完美無缺,一位行業內人士表示,傳統的公有云的特性是少存多讀,而影片安防的特色則在於多存少讀,這在技術上對於阿里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三、老牌巨頭:定位、據守、求變、反攻

我自己是誰?要成為誰?要和誰合作?

早在新玩家正式入局之前, 老牌巨頭們的求變之路就已經默默開啟。不過那時候擺在他們面前的,還只是尋找業務增長點的出路尋求,市場的變化還遠沒有今天這樣動盪。

他們首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是我是誰。而這個問題,從海康、大華歷年來的財報定位便可知一二。

從2014年起,去安防化成為了一股盛行業界的潮流。以“海大宇”為代表,一眾安防企業掀起了一陣戰略更新熱潮。

在當年度海康威視的財報中,海康威視的企業戰略之中去掉了“安防”二字,從前一年的“全球領先的綜合型安防企業”變成了“全球領先的影片產品以及內容服務提供商”。從戰略層面,海康已經將影片內容的運營分析提上了日程。

緊接著到了2016年,海康威視的企業戰略又從“全球領先的影片產品及內容服務提供商”升級成為了“以影片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資料運營服務提供商”。

一直與老大哥你追我趕的大華科技,也在2016年的財報中將自己的定義從“領先的影片監控產品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服務商”升級成為了“以影片為核心的智慧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服務商”。

宇視這廂,儘管此前多年沒有公開的財報內容可考,但是同年度,“可視、智慧、物聯”也出現在了企業的戰略宣傳之中,成為持續發展的一大主航道。

在一次與宇視高管的對談中,宇視科技直接將這一場安防行業的鉅變形容成 “賽道的升維”傳統安防正在從單一的資料感知邁向AIoT的多維感知與城市治理。

一方面是順應市場變化的定位與求變,另一邊則是應對新入局者的據守與求變。

從2014年起,一眾CV獨角獸們紛紛將目光瞄準了安防領域,企圖以演算法的優勢,成為這個行業的挑戰者。

但時間差卻為他們帶來了的場景理解鴻溝、產品打磨鴻溝以及業務邏輯鴻溝。而這些,則是老牌玩家們用了九死一生之力,才換來的今天的地位。

對於AI企業做安防,一位安防行業的老兵一口氣列了十幾個問題:如何應對低光照情況?如何應對高溫天氣?怎麼抓拍高速運動物品?抓拍人臉與抓拍車牌否能用同一套產品?面向政府的工程需求與面向校園的教室部署,產品的研發與成本又有什麼區別……

“還有,攝像頭要裝多高,哪個角度裝,難道指望一群博士來爬電線杆子調角度?都看不清,談什麼看得懂?”

或許,一直以來 與演算法、智慧城市這樣天生帶著高大上色彩的未來產品相比,安防硬體的重要程度一直以來都被嚴重低估了。而對於傳統安防企業而言,向新入局者發起反攻,來自硬體的優勢正是他們最重要的據點所在

結語:安防新戰——一場被嚴重低估的物聯網路卡位賽

安防行業暗流湧動的背後,是一次新的市場機遇的開啟。宇視國內市場部總裁林凱將其形容為“賽道的升維”,而所謂升維,“並不是放棄原有的內容,而是建立更加開放的AIoT體系,從資本角度、市場預判到產品技術開放合作進行全方位的改造。”

而新三巨頭之戰,則正是B端物聯網爆發前夜在安防行業中的一個縮影,市場容量在不斷擴大,需要的市場要素也在不斷的增加,而新的玩家也在不斷的湧入。入局者,老的玩家想要繼續保持龍頭,新的玩家想要借勢扶搖直上。在這一場卡位賽中,他們一邊是新興技術的持有者,一邊是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另一邊則是累計數十年的產品理解與硬體能力。

技術上你追我趕,戰略上則是合縱連橫,未來誰勝誰負,時間會揭曉一切。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69946223/viewspace-265545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