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技術叫人工智慧,有一種崛起叫人工智慧,Ready?

weixin_30924079發表於2020-04-04

人工智慧的優勢與潛能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發表的文章《人工智慧與權力》指出,人工智慧的最大優勢在於它能夠解決人類能力有限的複雜問題。面對真真假假的海量資料,人類已沒有能力用這些資料確定關係、模式,或者進行推論和預測,因為這些都需要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

德國《國際政治》雙月刊發表的文章《時間問題——人工智慧將攪亂世界政治》指出,人工智慧具體可以創造多少增長很難預測,但數字肯定不小。普華永道的審計師估計,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使世界經濟總量增加近16萬億美元,超過當前中國和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和,相當於德國當前國內生產總值的5倍。多倫多大學教授、《預測機器》的作者阿杰伊·阿格拉沃爾說,人工智慧最重要的經濟效應在於,它大大降低了預測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正如電力大幅降低了照明成本一樣,人工智慧也將使預測未來變得容易得多。

法國《回聲報》網站發表的文章《人工智慧:擺脫成見》指出,在成為威脅之前,人工智慧首先是一個進步機遇。文章認為,雖然有觀點認為“人工智慧具有致命危險”,但是世界不應當因為害怕危險就緊抓住過去不放手,不應當由於過度謹慎就限制進步。人工智慧也可能成為一種出色的工具,來幫助我們完成數千年來的目標——更好的生活。事實上,人工智慧已開始幫助研究交通事故,更好地診斷癌症腫瘤,降低勞動的繁重性。

文章稱,雖然有觀點認為“人工智慧會造成大規模失業”,但是人工智慧帶來的不是勞動的終結,而是勞動的變革,一些崗位消失的同時一些崗位正在誕生。過去10年甚至更長時間裡,對精通數字技術的工人的需求量一直在悄無聲息地增長,如今這種勢頭正在加快,改變著整個勞動力市場。對社會和情感技能的需求大幅上升,比如團隊合作、領導他人、談判和心領神會的能力。這些人工智慧無法進入的職業型別和崗位數量正在增加,尤其是醫療保健、教育、銷售、營銷和管理領域,離不開人類的情感同化、智力水平以及手工操作。至於其他職業,人類和人工智慧可能形成互補關係。比如在放射科,人工智慧已經顯示出精確診斷一些疾病的能力,因此成為一種出色的輔助決策工具,但醫生仍是關鍵性角色。面對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我們一方面要引導人們選擇人工智慧時代需要的職業,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訓。與過去學習20年、工作40年不同,人工智慧時代的勞動者需要不斷學習獲得新技術,並在工作生活中提升現有技能。全球數以億計的工人將需要再培訓機會,雖然目前這些機會還很匱乏。只有存在大量經過培訓且適應能力強的勞動力,我們才能享受技術發展拉動生產力提高的全部好處。

人工智慧的風險與隱憂

勞動力市場的深刻改變或將引發一定社會問題。美國報業辛迪加網站發表的文章《在自動化時代工作》指出,估計到2030年,將有7500萬到3.75億人(佔全球勞動力總數的3%至14%)需要轉換職業類別或失業。如果處理不好,這種變化可能會加劇社會矛盾,導致技能和工資兩極分化現象加劇。麥肯錫全球研究所估計,迄今已知的技術不僅能取代全部職業中的5%,而且可以在過半職業中承擔部分工作。將被人工智慧完全替代的職業,是那些只需要基本認知技能(包括資料輸入)或者主要依靠大量資料學習的崗位。除了手工業或技術水平要求不高的職業之外,還包括會計、金融和法律服務等領域的工作。此外,人工智慧也在顛覆商業模式,徹底改變企業內部的組織方式,帶來更深層次的社會經濟挑戰。

藉助人工智慧修改視訊的技術或將助長假新聞傳播。西班牙《趣味》雜誌發表的文章《謊言的力量》指出,藉助人工智慧技術,黑客竟然能夠將靜止圖片新增到視訊當中,並且收到猶如專業處理一般的效果。人工智慧的發展使質量堪比好萊塢大片的虛假視訊日益增多,如今在鋪天蓋地的資訊中辨別真偽變得愈發困難,維持對媒體和政治體制的信任也成了問題。類似應用軟體變成數字武器的後果不堪設想。假新聞的危害不只是製造一種逼真的假象,騙人落入陷阱,更危險的是社會公信力受損,使人們無法再相信曾經信任的訊息來源以及未曾親身經歷的事物。真相與謊言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不清,也給某些居心叵測者提供了可乘之機。有些極端組織傳播假新聞的目的並不只是造謠生事,更是為了在社會中製造恐慌情緒,讓傳統媒體在受眾中逐漸失信。最讓我們擔心的其實並不是受騙了,而是無法再相信他人。

自動武器或將成為不會疲勞和高效的殺人機器。德國《國際政治》雙月刊發表的文章《時間問題——人工智慧將攪亂世界政治》指出,藉助人工智慧實現自我控制的自動武器,或許是該技術最具威脅性的後果。自動武器可能形式多樣,從自動黑客攻擊到自動駕駛的無人機群。由此產生一系列難題,尤其是人類應該以及能夠在何種程度上保留對這種系統的控制。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文章指出,自動武器擁有很多優勢,比如不會疲勞、精確度高、反應速度快、可在人類無法生存的環境下作戰等。它們無需多年訓練和培養,可以大規模生產。最壞的情況是被摧毀或損壞,而不是被打死打傷,因此如果使用自動武器,也更加容易向公眾解釋軍事作戰的理由。

即使所有國家都簽署國際條約,像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一樣禁止研製自動武器,那也不可能阻止自動武器的誕生。這是因為兩種戰爭模式存在天壤之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兩大特徵決定其效果顯著:一是部署核武器的準備時間比較漫長,因此其他簽約國完全有時間對違約行為做出反應,實施制裁;二是可以有效核查。但是自動武器恰恰相反:一是準備時間非常短。現在已經有了可用來製造自動武器的各種技術,並且正在公開獨立研製。比如,坦克和作戰飛機上的大量感測器和攝像頭可記錄一切,飛行員可以通過計算機重新解讀駕駛指令、與飛機交流。只要與人工智慧結合,它們立即就能變成自動武器。隨著政府和私人實體投入的資金增加,人工智慧研究正在取得越來越迅速的進展,研究型實驗室和遊戲公司都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二是很難建立體系對自動武器進行有效核查,畢竟自動武器所需的大部分技術和研究成果並不只用於自動武器。因此,自動武器的進攻和防禦用途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各國必須發展並壯大其威懾能力。即使世界不能避免自動武器,各國也可以防止這類武器用於平民,共同監督並限制使用自動武器。

人工智慧視野下的國際競爭與合作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網站發表的文章《人工智慧與權力》指出,在社會和各行各業中應用人工智慧將導致顛覆性的變化,塑造出地緣戰略力量的新格局。在這個新的時代,強大的人工智慧試圖通過為政治、經濟和網路空間創造機會和風險,來模仿人類的認知能力。因此,世界主要大國展開競賽,目標是在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方面獲得領先優勢,這是當前和未來國際領導力的一個重要指標。

2017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提醒說,人工智慧是未來,對全人類都是如此。他還說,人工智慧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產生了很難預測的威脅”“誰能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者,誰就能主宰世界”。他強調,一旦某個國家獲得人工智慧技術的壟斷地位,將給世界帶來風險。為此,他希望國家之間能互相分享人工智慧技術,共同發展。這並不是關於顛覆性技術變革的第一個警告。斯蒂芬·霍金曾指出:“它(人工智慧)可能是我們文明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或者是最糟的事件。究竟會怎樣,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從前瞻性來看,我們將面臨一個明確的“遊戲規則改變者”,這是一個影響力巨大的變化因素,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潛在的負面影響。

人工智慧的系統互連為網路攻擊提供了可乘之機,這會對關鍵基礎設施等領域造成重大經濟影響。在德國安聯保險公司釋出的2018年風險晴雨表報告中,人工智慧和其他技術的影響是第七大商業風險,高於政治風險和氣候變化風險。人工智慧增大了機器和演算法最終掌握決策權的風險。一些國家利用人工智慧對公民和社會進行控制,或加強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緣政治競爭力,包括利用人工智慧發動資訊戰。該報告指出,這些國家的公民可能會失去他們的隱私權。

在安全層面上,存在人工智慧暴露缺陷的風險,尤其是當機器人具有自主決策能力的時候,它們將凌駕於人類之上。牛津大學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強調,比爾·蓋茨、埃隆·馬斯克以及歐洲議會等機構已經開始評估人工智慧的風險,併發出相關警告。

在國際層面上,專家呼籲建立一個聯合國下屬的人工智慧國際機構,負責提示新的風險、探討道德問題、防止不同國家和民眾群體之間出現數字鴻溝,並確保人工智慧研究的透明度。

在建立管理人工智慧的國際機制並就人工智慧相關變化達成共識的同時,世界主要大國紛紛試圖利用人工智慧的顛覆性力量,在經濟、軍事和資訊三方面獲得對其他國家的競爭優勢。一份題為《人工智慧與國家安全》的研究報告顯示,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投資自2010年以來每年增長約60%。全球對人工智慧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對汽車製造、金融服務、能源資源、媒體娛樂、運輸物流等領域的投資。有預測指出,2018年,全球20%的商業活動與人工智慧相關;到2020年,人工智慧將承擔企業與客戶之間85%的互動。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報告《人工智慧,最後的數字前沿?》顯示,領導數字化的技術巨頭將是那些在人工智慧方面投入最多的國家和企業。

在軍事方面,世界主要大國之間正在爭奪地緣戰略、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領導地位。人工智慧顛覆性地改變了攻擊和防禦的能力,就像空間武器、核武器、網路戰武器和生物武器的作用一樣。人工智慧有可能在機器人中引入自主或半自主能力,加速普及無人作戰飛機的使用,開發以機器人為載體的爆炸裝置,並將其納入武器系統。

人工智慧引發的哲學思考

美國前國務卿、國際問題專家亨利·基辛格在美國《大西洋月刊》刊發評論文章《啟蒙如何終結》,探討人們應當如何看待並應對人工智慧。他認為,無論從哲學、人類智力乃至每一個層面上來說,人類社會還沒有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崛起做好準備。

資料成了這個時代的統治者

那些能夠自主學習的機器,能夠通過獨特的方式獲得知識,並且將其應用於那些可能超出人類理解的領域,這會對人類歷史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迄今為止,改變現代歷史發展軌跡程度最深的技術進步,莫過於15世紀印刷機的發明,它使宗教時代落幕,使理性時代開啟。塑造當代世界秩序的思想和行為正是發端自理性時代。

不過,在當下這場全新的技術革命中,當代世界秩序正面臨一場顛覆性的變革。我們很難充分判斷這場變革的影響,這場變革甚至可能到達頂點,屆時我們的世界將嚴重依賴由資料和演算法驅動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而道德倫理和哲學規範將完全受到那些機器人的無視。

當年啟蒙運動所尋求的,是將傳統真理置於具有分析能力的人類理性面前接受檢驗。而網際網路則是通過對不斷增加的資料的積累和處理來定義知識。在網際網路時代,人類的認知能力失去了人的個性特徵,一切都以資料形式存在,資料成了這個時代的“統治者”。

搜尋引擎獲得了網際網路使用者資訊檢索偏好的有關資訊,這使其演算法能夠對搜尋結果進行個性化處理,而搜尋引擎甚至可能將使用者的資訊檢索偏好提供給第三方,以用於政治或商業目的。

網際網路使用者們變得不再擅長獨立思考,他們開始被社交媒體上的各種觀點所左右。許多網民使用網際網路的目的,僅在於沖淡內心十分恐懼的孤獨感。這些因素削弱了人們形成並維護自身信念的剛毅品質,只有孤獨的行者才能一直堅持內心的信念,而創造力的本質,正在於這種對自身信念孤獨的堅持。

網際網路對政治的衝擊尤為明顯。亞群體獲得更多曝光度和更多人的瞭解,打破了人們以往對何為政治優先事項的認識。但由於這些散亂壓力的影響,政治家們無暇思考問題產生的背景,進行未來規劃的空間遭受擠壓。

網際網路時代的快速閱讀不利於人們進行深度思考。網際網路對奪人眼球的資訊進行放大,而經過縝密思考寫就的文章,卻在網路上難以獲得大面積傳播。儘管網際網路的出現為人類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其影響利弊相抵,它未來恐怕會將槍口對準自己也未可知。

我們將如何在新世界裡生活

網際網路的出現和計算能力的提高,為海量資料的積累和分析提供了極大便利,人類的理解能力因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其中,意義最重大的技術創新出現在人工智慧領域。人工智慧科學家們正試圖將這一技術的應用領域擴大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為醫學科學、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帶來極大的進步。在不遠的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類工作被人工智慧演算法所取代。

不過,令人感到矛盾的是,隨著世界越來越透明,人工智慧演算法卻越來越神祕。未來世界與我們早已習慣的世界有哪些不同?我們將如何在新世界裡生活?我們該如何管理人工智慧、如何改進它、如何避免它對人類造成傷害?如何避免比人類更快、更好掌握某些能力的人工智慧,使人類的能力趨於退化或使人類的境況趨於惡化?因為人工智慧處於不斷演進之中,它帶來的結果仍然具有某種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但有三個方面值得我們深思:

第一,人工智慧可能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在科幻小說的情節中,人工智慧機器人已經將其創造者列為攻擊目標。不過,另一種情況的可能性更大,由於人工智慧並不是在一個完整的語境中理解資訊,所以它很可能無法正確理解人類的指令。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人類駕駛汽車時需要在每個具體情況下做出特定判斷,我們根本不可能預先想到所有情況並事先為其編寫程式。比如,當一輛由人工智慧控制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得不在一位老人和一個小孩之間撞向其中一人時,它會如何選擇呢?再比如,當人類都未能就“冒犯”一詞的準確含義達成共識時,我們能用什麼辦法幫助人工智慧獲得“冒犯”一詞的準確概念?

第二,人工智慧有能力實現它被賦予的既定目標,但人工智慧無法解釋它實現目標過程背後的基本原理。縱觀人類歷史,我們創造了很多理解世界的方法:在中世紀,我們通過宗教理解世界;在啟蒙時代,我們訴諸理性;在19世紀,我們通過歷史去分析世界;而到了20世紀,我們又找到了意識形態這個工具。至於當下這個我們正在投身其中的新世界,一個最難回答然而也最為重要的問題在於:如果人類個體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能力被人工智慧所超越,如果人類社會再也無法通過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解釋這個世界,屆時人類意識本身會落入怎樣的境遇呢?當人工智慧的思想比人類更加深邃、其行動能力比人類更加強大時,由人類制定的法律體系還能對人工智慧的行為作出裁定嗎?

第三,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人工智慧可能改變人類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在人工智慧涉足圍棋領域之前,人類在進行圍棋對弈時往往抱著不同甚至是多層面的目的:棋手們所追求的不僅是贏得棋盤上的勝利,他們還希望通過對弈領悟可以應用於其他領域的策略和智慧。而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它在棋盤上的目的只有一個——戰勝對手。人工智慧不是像人類那樣通過對概念的理解,而是通過數學運算進行“學習”的,具體表現在對演算法的微調。所以,在學習如何贏得圍棋比賽的過程中,人工智慧與人類的思維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它已經改變了圍棋對弈的本質以及人類圍棋對弈的傳統思維正規化。

人工智慧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思維方式”是人類此前從未想到過的,更是此前從未採取過的。人工智慧前所未有的記憶能力和計算能力,是其“思維方式”有別於人類的關鍵。依靠這兩方面的壓倒性優勢,人工智慧可以在人類給它安排的任何遊戲中勝出。但對於人類而言,“贏”並非唯一的目的,我們還希望在遊戲中享受思考的樂趣。當我們將人工智慧的資料處理過程當作思考過程親自進行模擬,當我們將這一過程得出的結果視為人類思考的結果,那麼人類真正的思考能力就有可能退化,而思考能力正是人類認知能力的核心。

近年來推出的人工智慧程式“阿爾法零”(Alpha Zero),僅僅通過幾個小時的自我對弈訓練,就獲得了人類用1500年才能達到的國際象棋水平。5年之後,人工智慧技術將發展到怎樣的高度?倫理道德在這一過程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科學界和技術界這兩個群體都在探索推進人工智慧技術進步的邊界,但他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試圖去理解這種技術進步到底意味著什麼。他們應該把本文中提出的問題也提給自己,並在今後的研發過程中將那些問題納入考慮。此外,美國政府應該成立一個由各領域傑出思想家組成的總統委員會,以便他們在國家層面協助制定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的遠景規劃。有一點是明確的:如果我們不盡快行動起來,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發現一切已經太遲了。

文章結尾送個小福利,阿里雲伺服器1888大禮包免費領取,每月都可以領哦。

領取最高1888元阿里雲通用代金券禮包,雲產品優惠不止100+款(點選領取)

感謝大家的閱讀,三顆油。

轉載於:https://www.cnblogs.com/buntinginfo/p/10040875.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