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路由器簡史:越過金門大橋,華為如何搭建金字塔頂端的管道

naojiti發表於2020-03-18

“太平洋一樣寬廣的管道(網路)”是數字世界的基座。

如果說大家最常接觸的家庭接入級路由器是“水龍頭”,那麼分發層(企業級)路由器埋藏在各個小區與街道的“水管”,而運營商級(電信級)路由器,就是整個網路的“水庫閘門”,成為網路建設的重中之重。就在近日,國際權威調研機構Omdia(原IHS Markit)釋出了2019年度全球路由器市場份額報告,報告顯示,華為路由器產品在運營商領域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也是骨幹路由器連續三年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如果僅僅著眼於這個排名,似乎除了評價一句“牛叉”之外也沒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但站在方興未艾的5G啟程路口,這個“第一”卻意味著下一代網路基礎設施的方向。而電信級網路由誰來定義,背後也投射出了新的產業邏輯。

所以,我們不妨先將這張“學霸”考卷放下,來看一看在運營商路由器市場的纖陌縱橫中,華為的奪冠有著怎樣的前因與後果。

運營商路由器簡史:越過金門大橋,搭建金字塔頂端的管道

正如丘吉爾所說,你越能回溯歷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來。

所以我們不妨先將時間倒回到上世界80年代,一起快速遊歷運營商路由器的發展史。

瞭解ICT歷史的人都知道,運營商路由器市場原本是矽谷的專屬。那麼華為在該市場持續佔據領導地位,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我們粗略地將運營商路由器市場的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

1.1980-2005,思科稱霸,群雄逐鹿。

網際網路初興,各國相繼開啟了寬頻網路建設,也為網路基礎設施服務商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增長契機。

初期,思科佔據了運營商路由器市場的領先地位。有報導稱,中國電信163和中聯通169承擔了中國網際網路80%以上的流量,而思科佔據了中國電信163骨幹網路約73%的份額,把持了163骨幹網所有的超級核心節點和絕大部分普通核心節點,而國產品牌之和不超過5%。

1995年,華為在北京成立研究所,開始投身運營商路由器市場,成為思科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2000年華為釋出了中國首款高階路由器——NetEngine,其具備系列化路由器產品能力,使華為在運營商路由器市場佔有了一席之地。

2002年6月,華為首次亮相美國電信裝置展,展示的產品效能與思科相當,但價格卻比對手低20%到50%,甚至打出了極具挑戰性的廣告——“它們唯一的不同就是價格”。

2.2006-2017,天下三分,江山輪轉。

2006年,華為率先發布業界首款核心路由器背靠背叢集。成為當時除美國外,唯一掌握叢集核心技術的企業。

叢集路由器,在當時被看做是IP領域的“珠穆朗瑪峰之巔”,能做出全球最複雜叢集路由器的只有美國的兩家公司。在華為內部,用“送衛星上天”來形容叢集路由器的開發難度。反覆攻關進入困境時,有人說華為試圖挑戰它是在“吹牛”,是在“畫餅”,但最終被專案組一步步拼出來了。

也是自此,華為正式進入了全球僅有的三家叢集俱樂部,開創了運營商路由器市場“三分天下”的新格局。

此後十年,網際網路誕生了高清視訊、電子商務、社交網路等“資料怪獸”,流量如洪水一般向網路湧來,運營商需要承載的流量與日俱增,自然需要頻繁調整和升級,路由策略、QoS策略也要跟著變化,運維人員更是忙的壓力山大,嚴重影響了各類業務的推廣及網路演進。此時,更大頻寬、更可持續、更易擴充套件的產品開始上位。

自2011年開始中國各地因為思科“裝置故障”引發的通訊事故密集上演,思科的產品漏洞及後門問題,也引發了聯通“China169”骨幹網等搬遷工程。

這十年,也是華為在運營商市場技術“後來居上”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華為抓住了運營商更換100G乃至超前裝置400G網路的擴容需求,在高效能路由產品上持續攻關,由此拿下了國內三大運營商新建網路集採專案的最大份額。

2012年,華為釋出業界首款480G路由線卡,引領骨幹網進入400G時代。同年9月,協助中國聯通在無錫完成了核心叢集路由器從思科向華為產品的平滑搬遷。2013年8月,400G核心路由器在沙特Mobily成功商用,更震撼了全球運營商市場。據專業評測,華為NE5000E路由器400G單框與業界同等容器的2+4 100G叢集路由器相比,功耗只有1/8,體積僅有1/6,以歷史最好成績跑贏了這場升級賽。

2017,國外權威機構DellOro公佈了一份報告,顯示華為在運營商路由器市場上,超越思科成為老大。

可以說,華為恰逢其時,從追隨者、並跑者,轉變為新理念的提出者和奠基者。

3.2017至今,華為領跑智慧5G。

也正是從那時起,華為開始以領跑者的姿勢持續躍進。

與思科有限的產品線(主要銷售額來自3個BG)相比,華為已經建構起了一個ICT全產業鏈,覆蓋了晶片、光傳輸、光接入、儲存、伺服器、路由器、終端手機等產品矩陣。

其意義在於,伴隨著千兆寬頻和5G網路的快速發展,對運營商路由器的性格能要求將超速升級。

與此同時,華為的自研之路還在繼續。

2018年,中標全球首個單埠400GE專案,引領400GE標準及商用程式,骨幹網邁入單埠400G時代。

2019年釋出業界首款P位元叢集路由器——NetEngine 5000E-20骨幹路由器邁入“Pbit”時代。目前,華為的運營商路由器業務,已經覆蓋了全球Top35的運營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當然,關鍵不在於“數字碾壓”,華為成為全球範圍內行業頂級玩家,一個更有力的支撐就是,其行業話語權和標準輸入能力也開始位居前列。

在開發驗證方面,華為通過20年經驗積累提煉出IPD開發流程,從端到端保證產品主線版本開發質量;DevOps開發流程保證產品快速匹配企業典型場景。

最近,華為釋出的面向5G和雲時代的智慧IP網路解決方案,就提出了業界首個SLA可承諾解決方案,能夠滿足2C、2B以及不同接入方式下對網路SLA的差異化訴求,支撐起智慧醫院、智慧港口、智慧電網等30多個行業的智慧化轉型。

目前,基於華為SLA可承諾的上雲專線解決方案,已助力運營商完成了政企、教育、稅務、金融、海關等40多個上雲專線業務的開通。

恢弘的ICT產業變遷還有無數的細節可以挖掘。但藉助簡略的驚鴻一瞥,也能窺見,過去的25年間,華為是如何通過一場艱難的“爬坡”站上全球市場的頂峰。

今天回憶這一歷史,是希望引出一個思考,為什麼歷史會循著這樣的路徑發展?或者更明確地說,在ICT領域,勝出者緣何主宰新世界?

走上產業迭代的快車道:華為的勝利是偶然嗎?

從運營商路由器的發展史,似乎很容易將華為在該領域的增長與全球(尤其是中國)的網路升級趨勢掛鉤。同樣站在產業迭代的快車道上,華為能品嚐到時代的紅利,是一種幸運還是必然呢?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的動作來理解:

1.跟隨細分市場變化。

從前文中不難看出,網路的發展也推動著使用者需求的變化,這讓運營商路由器廠商們都身處一個快速、靈活、高效的商業環境之中,也衝擊著他們的經營模式與創新速度。

目前,AR/VR、5G應用、企業上雲等業務方興未艾,也向運營商網路提出了新的挑戰,比如10倍的貸款需求、1000倍的連線。同時,以往被動的網路運維思路也在大頻寬背景下顯得力不從心。

此時,華為的業務連續性管理的戰略思維,愈發凸顯出應對複雜網路環境的優勢。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很早就表示:“我們需要在任何情況下維護網路的穩定執行,特別是在遭遇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和其他突發事件時,這是網路裝置製造業最終的社會責任。”

華為快速打造了一系列軟硬體方案,包括基於SRv6和NCE平臺,為海量應用與終端提供接入;實現快速自動跨域打通和應用級SLA保障;通過智慧演算法,讓網路可以快速排障、自動選路,實現運維的全生命週期自動化。

種種努力,不僅能夠幫助運營商從容應對5G和雲環境下的數字洪流,更通過智慧輸出降低了網路維護的難度與成本。

顯然,這一番操作需要深刻了解行業發展路徑,背靠強大的產品、技術、服務網路,才能持續輸出差異化產品,成為自身佔領市場的根基。

2.打造前沿技術慣性。

對自研技術孜孜以求,華為的升級慣性,也為運營商使用者帶來了持續的驚喜感。

比如面對AI+5G+IoT的基礎設施升級趨勢,如何在網路極簡化的訴求下,同時具備大頻寬和擴充套件性,就成了困擾運營商的新問題。

一方面,5G移動、家庭寬頻、專線、雲等全場景業務,要求運營商不斷提升網路容量,打造超寬網路。同時,降低每位元的傳輸成本,提高投資收益比,也成為長期運營的前提。

因此,下一代高速介面技術400GE就應運而生了。和100GE相比,能夠大幅提升光纖利用率,降低傳輸成本,並且消除100GE鏈路捆綁帶來的流量負載不均衡問題。

作為400GE標準化的首要貢獻者,華為也躋身為業界唯一能夠提供10/40/80km全距離400GE光模組的廠家。

2017年2月,華為與中國電信完成了業界首個400GE商用測試。經過數年的錘鍊,如今的華為路由器產品已經實現了,從接入匯聚、城域匯聚,到城域核心,再到國幹以及資料中心場景下,端到端完整支援400GE解決方案。

除了硬體標準之外,華為還積極參與打造了新一代IP承載網核心協議SRv6,在網路協議簡化、業務靈活可程式設計、網路分片、極簡跨域,以及無縫支援IPv4/IPv6業務等方面,都更具優勢,目前已在全球實現超過20+個商用部署。

在運維方面,華為全棧全場景的AI技術生態也起到了“神助攻”的效果。比如通過廣泛應用自動化和AI技術,90%用例自動化執行,針對變更智慧新增用例精準攔截;自動化智慧排程,零人工干預,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將技術紅利釋放到網路基礎設施的迭代之中,華為的創新慣性正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著所有人對智慧生活的期許。

3.全面產業鏈使能。

華為的市場表現,既是運營商路由器產品自身的答卷,也輝映著產業鏈全面佈局的協同價值。

就拿產品開發來說,通過晶片、散熱、軟體等的輔助,可以讓運營商路由器產品在符合市場需求的同時,能夠具備更高的效能和安全性。各種軟硬體協同開發,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故障,減少運維人員的強度。而支撐著一切的,則是華為的全球創新研發體系,以及引領產業規則標準的影響力。

可以說,今日的華為,成為ICT產業下一輪“十年代際更替”的技術領跑者,既是時代的饋贈,更得益於自身的見微知著、埋頭苦幹。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81254/,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