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了,套餐裡的流量又沒了,套餐中的流量包越來越大,可為什麼又總不夠用了呢?
有網友質疑運營商偷流量,浙江省質監局和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室通訊測試,在三臺手機上隨機插入三大運營商的SIM卡,下載同一檔案,重複測試數為10次,流量檢測資料偏差值均為0.1%至0.15%,基本上可以排除運營商偷跑流量的嫌疑。
使用者實際的用使用流量確實在快速增加,工信部最新資料顯示,2017年4月,手機使用者平均月流量僅1.24G,而一年後的2018年4月,達到了3.41GB,同比增長了154%。
那流量都增加在哪了呢?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使用者的聯網習慣變化了
手機的資料流量常開的越來越多了,而三年前,我們還是平時都關了資料流量,到朋友家第一件事就是問,你家的wifi密碼是多少?現在沒人問了。聯網一天,即時未操作一下手機,微博、微信以及其他系用的提醒等也會用掉幾十M流量,而三年前,深度使用一天微博,也才幾十M。
2、使用者使用的應用種類變了
高流量的富媒體內容大量增加,這包括,影片、手機遊戲、短影片等,大家也經常透過微博、微信等傳、看影片內容。這都會消耗大量流量。手機支付、共享單車、網約車、外賣、遠端教育等的使用,也增加了流量消耗。
3、網路變快了,手機螢幕變大了應用也升級為更耗流量的版本,微博的九宮格、新聞APP的三圖模式、淘寶的網頁、微信中的手機遊戲、地圖開始提供實景導航……在圖文並茂的同時,消耗流量也快速增加。微信中的群、朋友圈、小影片也更耗能量,一個手機照片的大小,五年前是100K,現在3M\5M的不少,透過手機傳送,就會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流量。
4、雲服務、小程式也較原來的APP更耗能量。
5、手機駐留程式變得多了,其中不少經常聯網。這些駐留程式有系統的,也有應用帶來的,還可能有惡意程式帶來的。
這些大都與使用者的使用環境變化和使用習慣變化有關。所以,手機流量為啥“越跑越快”?使用者應該先看看自己過去和現在都是怎麼用的。而且使用者會發現,雖然,過去幾年來,月使用流量不斷攀新高,但實際月通訊費用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套餐中包含的流量也在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