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AI之星:百度獎學金到底在嘉獎什麼?

naojiti發表於2020-01-07

自古以來,人們對於星星似乎就有著數不盡的嚮往。從殷商時期搭建摘星臺,到人類真正開始探索太空,嚮往閃耀著的光芒,似乎是我們本性中的一部分。其實在商業世界中也是一樣,企業對於優秀人才的嚮往,如同想擁有星星的光芒。

在AI這種高度依賴智慧創新,又人才稀缺的產業領域中尤其如此。過去兩年裡,我們見證了無數種企業招攬和培養AI人才的方式,在高薪聘請、聯合培養、競賽舉辦等一系列關鍵詞下,我們見到了眾多AI人才在企業中熠熠閃耀,利用技術改變世界的案例;當然也會有本來在學術界表現優異的人才在企業中水土不服。

如果問及企業與人才之間的關係,僱傭、合作、共創利益似乎就能概括有所答案。但在昨天參加了百度第七屆百度獎學金頒獎典禮後,我又對企業與人才,尤其是AI企業與AI人才之間的關係,有了全新的理解。

百度 “AI觀”:當百度在佈局AI時,它到底在佈局什麼?

百度獎學金自2013年設立至今,已經連續七年關注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學子,累積發放了超過千萬元的獎學金。在今年,同樣也有十位來自史丹佛、MIT、清華等等國內外頂尖名校的十位學子,獲得每人二十萬元獎學金。

(2019百度獎學金頒獎禮現場,百度CTO王海峰致辭表示,希望為年輕AI人才搭建起更好的舞臺)

在講述這些AI新星的故事之前,我們想先談談百度的“AI觀”。

其實人工智慧本身是個很寬泛的詞,從學術上來說,它囊括著統計、語言、數學、計算機甚至生物科學。而從商業角度,它更像是一個能夠與各行各業結合的技術底座。所以才會有AI並非產業,只是工具的說法。正因這種彈性空間的存在,讓企業可以擁有各種各樣的AI觀。有的企業會因此改變自己的發展邏輯,有的企業選擇搭建團隊追求更遙遠的技術挖掘,甚至有的企業僅僅將AI當做裝點門面的工具。

至於百度這家從十年前就開始佈局AI的企業,其AI觀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

第一是實用。百度AI的起點來自與搜尋引擎的真實業務場景,也就決定了百度AI註定將關注真實場景。不論今天已經進入海量家庭的小度音響系列硬體,還是與產業深入結合輸出技術的百度智慧雲,都是利用AI改變工業效率以及生活品質的案例。

第二是開放。在去年一年中,我們可以從百度的種種行動中無數次聽到“平臺化”這個詞。在百度大腦AI開放平臺中,越來越多的技術被打造成即拿即用的SDK。“飛槳”這樣的深度學習開源平臺也在被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應用。可見百度在把AI打造成商品的同時,也把AI打造成了趁手的工具,讓更多人可以利用。

在理解了百度實用與開放的AI觀之後,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獲得百度獎學金的AI之星們。

那些讓AI擁抱世界的年輕人

或許是因為獎學金以學生為主題,頒獎現場有著濃濃的青春氣息。除去獲獎者以外,現場還聚集了海內外大量高校學子,可以說百度聚集起了未來一代AI人。而在獲獎專案的展示中,本來我已經做好了理解艱難高深論文的準備,但讓人意外的是,現場的一位位獲獎者,展示出的專案都是AI與現實世界的一個個連線點。

例如,他們中有的人想利用AI在社會媒體中挖掘出抑鬱症的影子。

展示這一專案的,是來自復旦大學的獲獎者桂韜。採訪時他提到,一直想利用AI做一些有用的事,而如今都市生活壓力大,抑鬱症成了人們常常面對的問題,其治療往往又不具備普惠性。於是自己就選擇了相關課題,希望通過對社會媒體大資料的分析挖掘,找出具有指向性的內容,以供人類專家更好地分析。尤其為了應對社會媒體內容有文字也有圖片的特徵,團隊還訓練了分別處理文字和圖片的智慧體,基於多智慧體協同去進行模型訓練。

又比如,獲獎者中有人專注於無線訊號感知的應用,其技術成果甚至還成為了知名美劇《生活大爆炸》的入鏡題材。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趙明民,選擇了“睡眠”這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場景,他提到睡眠是健康監測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於是他把實驗室“搬回”了家,開始利用基於人工智慧和無線感知技術的系統,對於睡眠狀態進行追蹤分析。這一系統可以在不穿戴裝置的情況下追蹤睡眠狀況,對於早期慢性病的預測以及用藥過程中療效的監測提供了新的可能。不僅如此,他之前研究的無線訊號感知情緒專案,還成為了《生活大爆炸》的選題,成為低情商理工宅男利用AI理解周圍人情緒的有趣橋段。

還有的人,乾脆把目標設定在了“AI+X”上。

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羅宇男,看到了AI常常在跨學科研究中出現的重點,開始著手於讓AI與X更好的結合。像是將其他學科的實際問題重新描述成一個電腦科學下的問題,尋找到為了完成目標,哪些資料是可以利用的。他這一次所展示的專案,就是利用AI加速藥物發現,讓健康醫療更高效地發展。

幫助發現抑鬱症、監測睡眠狀況、藥物發現……讓我未曾料想到的是,原來這些尚在象牙塔中的學子們,已經在著手利用AI改變現實世界了。很多影視作品中總喜歡把AI描述成不近人情的冷血機器,但在現實中我們卻看到,因為人類是AI的造物主,於是人類關心人類,AI也關心人類。

而從百度的角度來說,選擇這些注重實用性、利用技術創新改造現實世界的學生作為鼓勵物件,同樣也是在踐行自己的AI觀。

百度AI人才觀:擦亮AI的星星

在百度的AI觀之後,我們還要談談百度人才觀。

作為國際頂尖的AI企業,自然也聚攏了國內外頂尖的AI頭腦。但今天我們所要討論的並非是百度各個部門和研究院中的人才儲備,而是百度對於AI人才的種植和培養。

在最近幾年間,百度除了在世界各地招攬人才之外,更多其實是投入於高校與社會中,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AI和更好地學習AI。

像是在學界方面,百度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等多所高校達成戰略合作,在聯合培養、實踐平臺建設、技術競賽、課程與學科建設等等方面共同深耕。迄今為止,百度已經完成了很多細節上的工作,像是開設國內首個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向老師們提供“AI集訓”,至今已走出超過1000名一線專業教師,覆蓋400餘所高校,惠及數萬學生;又比如推出雲端AI線上教育平臺AI Studio教育版,向高校提供AI教程、程式碼環境、樣例工程和豐富的資料集,目前學生線上學習累積次數已將近7萬次。這些一點點的細節拼湊起來,為中國AI人才最初生長的土壤提供了養分。

當然在產業方面,百度也在為各個行業的開發者提供接觸AI的機會。從零基礎深度學習集訓營到黃埔學院-首席AI架構師培養計劃的一系列培訓設定,針對著不同級別的開發者,讓他們都能儘可能的獲取適合自己的AI知識。尤其百度還發布了國內AI領域第一個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標準,為智慧對話工程師和深度學習工程師提供企業級認證。百度如同一位全能的建築師,一邊為中國AI人才的發展規劃藍圖,一邊為中國AI人才添磚加瓦。

我們不難發現,百度的人才觀其實與AI觀如出一轍,在人才選擇更注重實踐理論相結合產業現實需求解決能力。其人才發展思路也是更加開闊的,與其說百度的種種動作是為了吸引人才到百度,不如說是向整個行業釋放人才能量。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千萬年間人類對於星空無比嚮往,我們看過、記錄過甚至“征服過”,但從未有人能夠擁有過一顆星星。即使是同樣掛在天空中的恆星,也僅僅能讓其他行星圍繞著自己的星軌轉動,共享光芒。

同樣,其實即使在僱傭關係之中,企業也從未真正“擁有”那些偉大的頭腦,只是與他們共同走過和創造。

從百度獎學金的頒發,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百度真正的意圖。這些與百度AI觀相契合的學子們,也許以後並不會因此就來到百度任職,在採訪中,也有不少獲獎者表示,自己未來會留在學界,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但百度所鼓勵的,也是百度正在做的——讓能改變世界的AI,擁抱世界。

結束語

最後還可以透露給大家一個有趣的細節:對於從事研究的學生們來說,20萬的獎金顯然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在提到這次獲獎時,我們曾想過,或許會從獲獎者口中聽到,這筆獎金將會完成他們的哪些願望。但超出意料的是,獲獎者們除了提及百度獎學金表示了“祖國AI界的高度認可”之外,說的更多的是對於和百度更多合作的期待。像是桂韜告訴我們,在實驗室中獲取資料往往沒有那麼容易,他希望能借助百度的廣闊平臺,讓這個本應該作用於現實世界的技術真正在現實世界裡摸爬滾打一番。又像是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羅宇男,他提到了百度大腦AI開放平臺和靈醫智惠系統,可以讓研究者們更好的推動以醫療價值為核心的智慧醫療發展。

看,這些屬於AI未來的人才們,其實也和百度保持著同樣的關注方向,讓AI更好的作用於產業世界。因為恆星一直在散發著光芒,於是圍繞在身邊的行星也反射出了同樣的光亮。

於是在擠滿年輕面孔的百度科技園中,星星被擦亮了。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7236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