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如何改變敏捷的規則

Matt Hicks發表於2019-09-26

當我們開始推行敏捷時,還沒有容器和 Kubernetes。但是它們改變了過去最困難的部分:將敏捷性從小團隊應用到整個組織。

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因為一個非常明顯的原因開始嘗試敏捷和 DevOps: 企業需要通過更快的速度和更多的實驗為創新和競爭性提供優勢。而 DevOps 將幫助我們得到所需的創新速度。但是,在小團隊或初創企業中實踐 DevOps 與進行大規模實踐完全是兩碼事。我們都明白這樣的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十個人的跨職能團隊中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的方案,當將相同的模式應用到一百個人的團隊中時就可能無法奏效。這條道路是如此艱難,以至於 IT 領導者最簡單的應對就是將敏捷方法的推行再推遲一年。

但那樣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你已經嘗試過,但是沒有成功,那麼現在是時候重新開始了。

到目前為止,DevOps 需要為許多組織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因此往往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整以及付出額外的工作。但在今天,Linux 容器和 Kubernetes 正在推動 DevOps 工具和過程的標準化。而這樣的標準化將會加速整個軟體開發過程。因此,我們用來實踐 DevOps 工作方式的技術最終能夠滿足我們加快軟體開發速度的願望。

Linux 容器和 Kubernetes 正在改變團隊互動的方式。此外,你可以在 Kubernetes 平臺上執行任何能夠在 Linux 執行的應用程式。這意味著什麼呢?你可以執行大量的企業及應用程式(甚至可以解決以前令人煩惱的 Windows 和 Linux 之間的協調問題)。最後,容器和 Kubernetes 能夠滿足你未來將要執行的幾乎所有工作。它們正在經受著未來的考驗,以應對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和分析工作等下一代解決問題工具。

讓我們以機器學習為例來思考一下。今天,人們可以在大量的企業資料中找到一些模式。當機器發現這些模式時(想想機器學習),你的員工就能更快地採取行動。隨著人工智慧的加入,機器不僅可以發現模式,還可以對模式進行操作。如今,一個積極的軟體開發衝刺週期也就是三個星期而已。有了人工智慧,機器每秒可以多次修改程式碼。創業公司會利用這種能力來“打擾你”。

考慮一下你需要多快才能參與到競爭當中。如果你對於無法對於 DevOps 和每週一個迭代週期充滿信心,那麼考慮一下當那個創業公司將 AI 驅動的過程指向你時會發生什麼?現在是時候轉向 DevOps 的工作方式了,否則就會像你的競爭對手一樣被甩在後面。

容器技術如何改變團隊的工作?

DevOps 使得許多試圖將這種工作方式擴充套件到更大範圍的團隊感到沮喪。即使許多 IT(和業務)人員之前都聽說過敏捷相關的語言、框架、模型(如 DevOps),而這些都有望徹底應用程式開發和 IT 流程,但他們還是對此持懷疑態度。

向你的受眾“推銷”快速開發衝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象一下,如果你以這種方式買了一棟房子 —— 你將不再需要向開發商支付固定的金額,而是會得到這樣的資訊:“我們將在 4 周內澆築完地基,其成本是 X,之後再搭建房屋框架和鋪設電路,但是我們現在只能夠知道地基完成的時間表。”人們已經習慣了買房子的時候有一個預先的價格和交付時間表。

挑戰在於構建軟體與構建房屋不同。同一個建築商往往建造了成千上萬個完全相同的房子,而軟體專案從來都各不相同。這是你要克服的第一個障礙。

開發和運維團隊的工作方式確實不同,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我曾經從事過這兩方面的工作。企業往往會用不同的方式來激勵他們,開發人員會因為更改和建立而獲得獎勵,而運維專家則會因降低成本和確保安全性而獲得獎勵。我們會把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並且儘量減少互動。而這些角色通常會吸引那些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技術人員。但是這樣的解決方案註定會失敗,你必須打破橫亙在開發和運維之間的藩籬。

想想傳統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業務會把需求扔過牆,這是因為他們在“買房”模式下運作,並且說上一句“我們 9 個月後見。”開發人員根據這些需求進行開發,並根據技術約束的需要進行更改。然後,他們把它扔過牆傳遞給運維人員,並說一句“搞清楚如何執行這個軟體”。然後,運維人員勤就會勤奮地進行大量更改,使軟體與基礎設施保持一致。然而,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

通常情況下,當業務人員看到需求實現的最終結果時甚至根本辨認不出。在過去 20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目睹了這種模式在軟體行業中上演。而現在,是時候改變了。

Linux 容器能夠真正地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是因為容器彌合開發和運維之間的鴻溝。容器技術允許兩個團隊共同理解和設計所有的關鍵需求,但仍然獨立地履行各自團隊的職責。基本上,我們去掉了開發人員和運維人員之間的電話遊戲。

有了容器技術,我們可以使得運維團隊的規模更小,但依舊能夠承擔起數百萬應用程式的運維工作,並且能夠使得開發團隊可以更加快速地根據需要更改軟體。(在較大的組織中,所需的速度可能比運維人員的響應速度更快。)

有了容器技術,你可以將所需要交付的內容與它執行的位置分開。你的運維團隊只需要負責執行容器的主機和安全的記憶體佔用,僅此而已。這意味著什麼呢?

首先,這意味著你現在可以和團隊一起實踐 DevOps 了。沒錯,只需要讓團隊專注於他們已經擁有的專業知識,而對於容器,只需讓團隊瞭解所需整合依賴關係的必要知識即可。

如果你想要重新訓練每個人,沒有人會精通所有事情。容器技術允許團隊之間進行互動,但同時也會為每個團隊提供一個圍繞該團隊優勢而構建的強大邊界。開發人員會知道需要消耗什麼資源,但不需要知道如何使其大規模執行。運維團隊瞭解核心基礎設施,但不需要了解應用程式的細節。此外,運維團隊也可以通過更新應用程式來解決新的安全問題,以免你成為下一個資料洩露的熱門話題。

想要為一個大型 IT 組織,比如 30000 人的團隊教授運維和開發技能?那或許需要花費你十年的時間,而你可能並沒有那麼多時間。

當人們談論“構建新的雲原生應用程式將幫助我們擺脫這個問題”時,請批判性地進行思考。你可以在 10 個人的團隊中構建雲原生應用程式,但這對《財富》雜誌前 1000 強的企業而言或許並不適用。除非你不再需要依賴現有的團隊,否則你無法一個接一個地構建新的微服務:你最終將成為一個孤立的組織。這是一個誘人的想法,但你不能指望這些應用程式來重新定義你的業務。我還沒見過哪家公司能在如此大規模的並行開發中獲得成功。IT 預算已經受到限制;在很長時間內,將預算翻倍甚至三倍是不現實的。

當奇蹟發生時:你好,速度

Linux 容器就是為擴容而生的。一旦你開始這樣做,Kubernetes 之類的編制工具就會發揮作用,這是因為你將需要執行數千個容器。應用程式將不僅僅由一個容器組成,它們將依賴於許多不同的部分,所有的部分都會作為一個單元執行在容器上。如果不這樣做,你的應用程式將無法在生產環境中很好地執行。

思考一下有多少小滑輪和槓桿組合在一起來支撐你的業務,對於任何應用程式都是如此。開發人員負責應用程式中的所有滑輪和槓桿。(如果開發人員沒有這些元件,你可能會在整合時做噩夢。)與此同時,無論是線上下還是在雲上,運維團隊都會負責構成基礎設施的所有滑輪和槓桿。做一個較為抽象的比喻,使用Kubernetes,你的運維團隊就可以為應用程式提供執行所需的燃料,但又不必成為所有方面的專家。

開發人員進行實驗,運維團隊則保持基礎設施的安全和可靠。這樣的組合使得企業敢於承擔小風險,從而實現創新。不同於打幾個孤注一擲的賭,公司中真正的實驗往往是循序漸進的和快速的。

從個人經驗來看,這就是組織內部發生的顯著變化:因為人們說:“我們如何通過改變計劃來真正地利用這種實驗能力?”它會強制執行敏捷計劃。

舉個例子,使用 DevOps 模型、容器和 Kubernetes 的 KeyBank 如今每天都會部署程式碼。(觀看視訊,其中主導了 KeyBank 持續交付和反饋的 John Rzeszotarski 將解釋這一變化。)類似地,Macquarie 銀行也藉助 DevOps 和容器技術每天將一些東西投入生產環境。

一旦你每天都推出軟體,它就會改變你計劃的每一個方面,並且會加速業務的變化速度。Macquarie 銀行和金融服務集團的 CDO,Luis Uguina 表示:“創意可以在一天內觸達客戶。”(參見對 Red Hat 與 Macquarie 銀行合作的案例研究)。

是時候去創造一些偉大的東西了

Macquarie 的例子說明了速度的力量。這將如何改變你的經營方式?記住,Macquarie 不是一家初創企業。這是 CIO 們所面臨的顛覆性力量,它不僅來自新的市場進入者,也來自老牌同行。

開發人員的自由還改變了運營敏捷商店的 CIO 們的人才方程式。突然之間,大公司裡的個體(即使不是在最熱門的行業或地區)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Macquarie 利用這一變動作為招聘工具,並向開發人員承諾,所有新招聘的員工將會在第一週內推出新產品。

與此同時,在這個基於雲的計算和儲存能力的時代,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可用的基礎設施。考慮到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工具將很快實現的飛躍,這是幸運的。

所有這些都說明現在正是打造偉大事業的好時機。考慮到市場創新的速度,你需要不斷地創造偉大的東西來保持客戶的忠誠度。因此,如果你一直在等待將賭注押在 DevOps 上,那麼現在就是正確的時機。容器技術和 Kubernetes 改變了規則,並且對你有利。


via: https://enterprisersproject.com/article/2018/1/how-technology-changes-rules-doing-agile

作者:Matt Hicks 譯者:JayFrank 校對:wxy

本文由 LCTT 原創編譯,Linux中國 榮譽推出

技術如何改變敏捷的規則

訂閱“Linux 中國”官方小程式來檢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