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晶片的特殊戰爭:從微流體技術的新突破說起
在國家隊的加持下,晶片成為當之無愧的帶貨網紅。各路媒體們焚膏繼晷,幾天就炮製出了不少“晶片製造為什麼難”“一文讀懂晶片產業”“X國晶片往事”等雄文。
不過,大家的關注點都聚焦在晶片之於電子行業的重大意義。
可能少有人瞭解,晶片在生物醫療上也有著不小的價值,並且也是一條不容忽視、日新月異的科技主賽道。
就在本月,著名學術期刊《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微系統與奈米工程”)就發表了一項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化學和生物系統工程系的研究成果——一個整合的微流體治療晶片Therapeutics-on-a-Chip(簡稱TOC)。
它的特殊之處在於,能夠經濟且高效地將治療性蛋白質完成合成及純化。而這對於解決相關藥品的全球運輸問題,尤其是對於偏遠貧困地區的患者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治療性蛋白質藥物的普惠難題
大多數人都知道,人體會製造許多蛋白質來維持生命與健康。其中有一類蛋白質,輸送到體內可能會對某些疾病起到有益的影響,它們都可以被成為“治療性蛋白質”。
比如胰島素能夠調節血糖,一些天然血液因子能夠幫助傷口凝結,阻止失血,還有一些蛋白質是“訊號兵”,能夠促進特定型別細胞的生長,免疫蛋白質則能夠幫助殺死身體的入侵者。血友病、癌症、囊囊性纖維化、心臟病等一系列疑難雜症,都可以通過蛋白質治療藥物得到控制。
(天然人類蛋白質的基因工程版本)
而隨著基因工程的發展,以治療性蛋白質為基礎的藥物已經告別了依賴人體產生這一自然渠道。通過細胞培養,單個細胞就可以含有所需要的人類基因。然後將治療蛋白放進容器中,以注射等方式接觸人、動物或微生物,就能發揮相應的作用。
目前,治療性蛋白質藥物已經佔到了藥物市場的極大比例,並且隨著新蛋白質的發現而日益增長。與此同時,治療蛋白的大範圍普及也存在一些長期性的挑戰。
大多數治療蛋白都是經由重組酵母、動物細胞等方式培養出來的,經過大規模生產之後,它們會從集中式生產廠家經過封裝再分銷到全球。
然而,這些合成治療蛋白的半衰期往往是有明確限制的,對運輸過程中的冷鏈、裝置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對於非洲、東南亞等偏遠地區的患者和護理點來說,想要引進和長期儲存大規模的治療藥品十分困難,這就使其很難幫助更多的人。
改善終端的醫療條件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所以,不少研究人員就把主意打到了治療蛋白的“包裝”身上。
最近弗吉尼亞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系統工程系的Travis W. Murphy墨菲教授和他的同事共同開發了一種晶片治療系統(TOC),在上面可以利用無細胞蛋白質合成(CFPS)工藝完成對治療蛋白的即時合成與純化。因此,藥物可以在相對寬泛的溫度條件下儲存,同時凍乾的有效物質還能夠保持穩定。
降本增效小能手:TOC是怎麼做到的?
實驗顯示,墨菲等人通過TOC成功合成並純化了天蠶素B——一種廣泛用於控制生物膜疾病的抗菌肽。在六個小時內,天蠶素B的濃度為63 ng /μL,純度為92%,並且具有非常不錯的抗菌效能。
在CFPS反應器準備開始生產治療蛋白的前期設計階段,科研人員製作了一個蛇形通道微流控晶片。這個微流體被連線到注射泵上,細胞裂解物、反應緩衝劑和DNA模板分別通過130cm的蛇形通道,以0.15μL/ min的流速在其中停留1.5個小時。
然後,科學家使用加熱反應器和COMSOL Multiphysics軟體對這一組合流進行建模。這一步驟的作用是驗證裝置的機制是否正常,來保證最佳的擴散混合和反應。
設計完成,接下來,系統就開始生產大量的治療蛋白質了。
到了第二階段,則需要利用微流體裝置對合成的治療蛋白進行純化。
墨菲等人對治療蛋白質純化的工作流程:吸附——洗滌——洗脫進行了優化,設計了一種微流體裝置,通過電磁閥操縱該裝置來控制單個微機械閥和相關的振盪壓力脈衝。
這一發明將產品純度提高到了98.5%,產品收率到了54.6%,遠高於其他方法。
純化實驗成功之後,科研人員又接著開發了一個整合的微流體平臺,即TOC。它可以讓治療蛋白的合成與純化(CFPS + P)都實現自動化工作。
人們將連續流動反應器和批量純化裝置結合在一起,並藉助管儲器將兩個過程結合在一起。在純化之前,管儲器會將連續流動反應器(那個蛇形通道)所生產的蛋白質儲存在晶片上,從而讓不同流程能夠在一個便攜裝置內更好的相容。
這一整套操作微流體系統的裝置只有公文包大小,已經是高度便攜的治療蛋白生產系統了。同時,也表現出了非常好的活性和抗菌能力。
這樣既把治療蛋白的生產變得簡單高效經濟,又能最小程度地減少試樣和試劑,研發和生產速度也能十倍上百倍的提高,對於治療蛋白的大範圍推廣,尤其是讓老少邊窮地區用上有保障的藥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
微流控晶片:TOC的關鍵武器
有心的小夥伴會發現,TOC裝置能發揮如此驚喜的效果,核心就在於一個微流控晶片(micro-chip)上。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晶片,除了能夠控制和優化蛋白質的生物表現之外,還將是基因工程、生物遺傳等領域非常重要的技術基礎。
這麼牛逼的技術是怎麼誕生的呢?
微流控技術全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是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Richard Feynman教授於1959年提出的,其概念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半導體技術,將現實生活中的機械系統微型化,形成微型電子機械系統。
一開始,微流控分析晶片只是作為奈米技術革命的一個補充。受限於製造、應用等難題,比如早期的微流控晶片,其微小通道在設計時就會遇到的噴射問題。這些導致了遠遠沒有展現出半導體應具備的“摩爾速度”。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隨著材料科學和流體移動技術發展後,加上生物感測器與基因工程的欣欣向榮,才共同推動了微流控技術的進步,也帶動了微流控晶片的繁榮。
體現在醫療領域,微流控晶片的作用除了前面所說的幫助純化治療蛋白之外,還有許多用武之地,比如:
1. 抗原抗體檢測。利用蛋白質晶片技術,能夠根據與某一蛋白質的多種特徵,篩選某一抗原的未知抗體,將常規的免疫分析微縮到晶片上進行,使得免疫檢測更加方便快捷。
2. 生化反應的檢測。這個能力有點類似前面提到的CFPS反應器設計,就是通過微流體晶片來測定酶促反應的變化,瞭解藥物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為藥物開發和臨床用藥提供實驗依據。而且,這種蛋白質晶片可以重複使用,大大降低了試驗成本。
(天津微納芯公司生產的Pointcare M生化檢測儀)
3. 疾病診斷。微流體晶片還能夠檢測生物樣品中與某種疾病或者環境因素損傷可能相關的蛋白質情況,比如Ciphelxen Biosystems公司就利用蛋白質晶片分別檢測了健康人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樣品,僅用了三天時間就發現了6種潛在的前列腺癌的生物學標記。可以說,微流體晶片技術的發展,將給未來疾病的探索和早期預防、治療帶來重要而積極的價值。
中美競速:微流控技術產業地圖
既然同屬半導體晶片,那麼在微流控技術上,中國到底處在什麼戰略位置呢?會不會以後各種相關的醫學檢測、新藥開發都受制於人呢?還真令人細思極恐。
目前,全球參與微流控研究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美國及加拿大)、亞洲地區(中國、日本、韓國)。從絕對量級上來說,美國在該領域的研究位居全球首位,其次為中國、日本。
企業方面,位居首位(根據專利申請人分析)的是日本ROHM CO公司,美國生物技術公司Caliper和Myriad Genetics公司位列第二、三名。排名第四的則是中國蘇州汶顥晶片,主要產品就是微流控晶片。
(微流控機構研究排名)
在學界,中國高校(以東南大學為代表)和美國高校(加州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等都是排名靠前的科研機構代表。
總體來看,中國在微流控領域的科研實力還是遠遠強於大多數國家的。
但落地到產業端應用上,以微流控常見的醫療診斷方向為例,中國市場目前還是由Roche和Abbott(雅培)等大型跨國廠商來主導的。
不過,由於政策的大力支援,近年從國內科研院所獨立出來了許多微流控技術創業公司,同時也在積極招攬海外迴流的華人工程師,導致近兩年中國的微流控產業鏈發展非常蓬勃,天津微納芯、杭州霆科生物、微點生物、華邁興微、百康芯、上海速芯等等,都在微流控器件製造方面有不錯的表現。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微流控晶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事實上,由於起步的時間較晚,儘管科研方面並不弱,追趕的勢頭也非常凶猛,但在產業供應鏈上的成熟度還是有所不足。
目前,只有少數中國企業擁有從設計和原型開發,以及後續大規模製造、後端處理的完整供應能力。
不過,中國在數字化移動醫療上的井噴式發展,都將不斷給微流控產業添磚加瓦。
據Yole分析師預測,中國廠商的微流控產品銷售額將從2017年的1.71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7.54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28%。
換句話說,微流控技術中埋藏的不僅有國家科研力量的尊嚴,萬億市場的金礦,還有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生命健康與安全。在這場特殊的“晶片之爭”中,或許,我們更加沒有退路,唯有吟嘯前行。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5603/,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醫療技術能成為解決新加坡醫療保健挑戰的方案嗎?
- 虛擬模擬技術給醫療行業帶來新突破行業
- 從技術到醫療,雲知聲全棧AI技術為智慧醫療加碼全棧AI
- 人工智慧晶片之爭報告:技術戰中的中國挑戰人工智慧晶片
- 從氣象戰和攻城戰說起,《率土之濱》與它的“古代戰爭玩法宇宙”
- 鯤雲科技CAISA資料流技術實現新突破,AI晶片實測效能提升3.91倍AI晶片
- 漫談混淆技術----從Citadel混淆殼說起
- 人工智慧技術助力醫療保健人工智慧
- 創新研發高通量晶片技術,JASMINER實現區塊鏈晶片大突破晶片ASM區塊鏈
- 醫療防“統方”技術原理深度剖析
- 從Chat-GPT瞭解技術概念及醫療領域應用GPT
- 石墨烯成為晶片突破的新希望晶片
- 醫療人工智慧困局:技術成熟,缺乏立法人工智慧
- 中美科技戰旋渦之中的華為晶片戰爭晶片
- 計算機系統2->從晶片說起 | 晶片怎樣誕生計算機晶片
- 2019重慶智博會現場報導:我們從這些技術創新看到未來醫療
- 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提高醫療的精準率人工智慧
- 德勤:GenAI正在改變醫療技術的遊戲規則嗎?AI遊戲
- 從 CALayer 的 Position、AnchorPoint 說起
- 從《全面戰爭:三國》出發,說說外國人對三國的印象
- 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寸土必爭的新戰場亞馬遜谷歌微軟
- The Coalition深入講解《戰爭機器5》的技術(上)
- 推動智慧醫療程式,淺談運用到的資料標註技術
- 不要盲目使用新技術,說的就是你,JWT!JWT
- 全國3000多名醫護人員感染新冠,醫療機器人與智慧技術提供解決方案機器人
- 實戰案例:醫療臨床大資料實時流日誌分析大資料
- 深睿醫療新產品臻現, AI賦能睿智醫療AI
- 用前端表格技術構建醫療SaaS 解決方案前端
- 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版權領域從何說起?區塊鏈
- 突破自己的技術思維
- 為什麼說流媒體之爭也是新型廣告模式之爭?模式
- 從Kotlin的類開始說起Kotlin
- 從 gRPC 的重試策略說起RPC
- 雲知聲“硬核技術”攜手醫療行業,共探智慧醫療場景發展新路徑行業
- 奈米晶片製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晶片
- 微信公眾號的資料怎麼分析?新媒體技術
- 2020數字醫療:疫情防控新技術安全應用分析報告(附下載)
- 從 JSON 說起J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