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OOP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SolomonXie發表於2019-02-16

參考:黑馬程式設計師教程 – Python基礎 物件導向

OOP三大特性,且三個特性是有順序的:

  • 封裝
  • 繼承
  • 多型

封裝

指的就是把現實世界的事務,封裝、抽象成程式設計裡的物件,包括各種屬性和方法。
這個一般都很簡單,不需要多講。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推薦從小往大開始封裝、開發類。比如手槍,子彈這兩個類,我們需要先定義和開發子彈的所有屬性和方法,然後再去開發上一層的手槍。這樣的話會很方便。反過來開發手槍的適合,發現寫到一半寫不下去要到子彈那裡寫,就很亂了。

繼承

子類可以繼承父類和父父類的所有屬性、方法。

繼承格式:

class Parent:
    def func1(self):
        pass

class Son(Parent):
    def func2(self):
        func1()

方法改寫:
子類在不滿意時,也可以進行自己的改寫父類的屬性、方法。
其中有兩種情況:

  • Overwrite 覆蓋重寫父類方法:只需要寫一個同名函式即可覆蓋。
  • Extend 擴充套件父類函式:

    • 第一種方式(主要):寫一個同名函式,並在其中通過super().func()引用父類方法。其中super是一個python builtin 特殊類,而super()即生成一個super的例項。在子類中生成super例項,會得到父類的引用。
    • 第二種方式(python 2.x以前使用):寫一個同名函式,再通過ParentName.func(self)引用父類方法。但是不推薦,因為父類名稱改變的話所有的子類都要改。

私有不繼承:
子類能夠繼承的只是父類的公開內容,但是不包括父類的私有內容。
如果要訪問的話也可以,但是需要間接的呼叫父類再用方法呼叫私有內容。

多繼承

Python中,子類是可以同時有多個父類的:也就是能夠同時繼承多個父類的所有屬性、方法。

繼承格式:

class Father:
    def func1(self):
        pass

class Mother:
    def func2(self):
        pass

class Son(Father, Mother):
    def func3(self):
        func1()
        func2()

注意:
如果多個父類間存在有同名的方法,那麼會繼承第一個父類的方法。

MRO, Method Resolution Order

檢視繼承順序:
通過類自帶的.__mro__屬性(MRO, Method Resolution Order),可以檢視這個類的繼承順序。

子類可以直接寫FatherName.func()來呼叫父級函式。
但是當子類用super().func()時候,python就會根據MRO順序,由近到遠逐次尋找,找到最近的上級則返回。

用上例,如果是多繼承的話,那麼尋找順序是:SON -> Father -> Mother -> object

檢視類的內建屬性和方法:

dir(className)可以檢視內建所有屬性方法。

Python內建的object基礎類

Python3開始使用新式的類定義,即預設讓所有定義的類都自動繼承一個叫object的內建基礎類。object基礎類定義了很多方便的屬性。包括18項之多。
而舊式的Python2.x時代,不繼承object基礎類,自己定義的類就只有__doc____module__兩樣內建屬性而已。2.x時代,如果需要手動繼承,如:

class MyClass(object):
    pass

多型

多型是指,不同的子類物件呼叫相同的父類方法,會產生多型多樣結果的程式設計特性。
多型的前提是能夠繼承父類的方法,且能夠重寫改寫父類的方法。

多型的特點:

  • 是呼叫方法的技巧,而不影響類的內部設計
  • 可以增加程式碼靈活度
def Father():
    def work(self):
        do_job()
     
    def do_job(self):
        print(`Farming on the field...`)


def Son(Father):
    def do_job(self):
        print(`Programming at an office...`)

# ---- Now let`s work ----
Jason = Son()
Jason.work()

以上程式碼中,同樣是work()函式,且要do_work()。但是,不同的人呼叫的是不同的do_work
Father呼叫自己的do_work,兒子因為自己重寫了do_work,所以呼叫自己的方法。
這就是多型——所繼承的方法,不需要再特殊指定誰用什麼方法,而物件會自動呼叫適合自己的方法。

類與例項

Python中,例項是一個物件,類也是一個物件,一切皆物件。但這也是Python OOP中引起很多麻煩的原因。

例項物件非常好理解,也好用,直接用,就不說了。但是類物件就不那麼好理解了。

簡單說,類物件也是一個標準的物件,有自己的屬性和方法,只不過能夠像模版一樣生成多個例項物件而已。
類物件有這兩大研究點:

  • 類屬性:就是能讓所有例項訪問和操作的公用廁所

    • 定義類屬性:位於class的所有方法之外
    • 訪問類屬性:className.propertyName
  • 類方法:比較難理解,必須用到名為@classmethod的裝飾器,函式的第一個引數必須是關鍵字cls,如同self

    • @classmethod裝飾器:用來告訴直譯器這是一個類方法,而不是例項方法。
    • cls引數:

類屬性與例項屬性

這是Python OOP中困擾很多人的特點。但是其實不難理解,總結如下:

class MyClass:
    # 在這個位置定義的,叫類屬性。==等同於其它語言的“靜態屬性”
    # 這是每個例項共有的公用屬性,相當於宿舍的公用洗澡間
    count = 0
    
    def __init__(self):
        # 用self.定義的,叫例項屬性,是每個例項只自己所有的屬性,selfish
        self.name = "Jason"

訪問類屬性的方法有兩種:

  • ClassName.propertyName:推薦,直接用類名訪問類屬性。
  • Instance.propertyName:不推薦用例項名訪問類屬性,因為如果需要寫入操作,那麼這種方法只會給自己新增一個例項屬性,而不會影響類屬性。

動態新增類屬性

方法一:

>>> MyClass.newAttribute = `I am a class attribute`
>>> print( MyClass.newAttribute )
`I am a class attribute`

方法二:裝飾器

# Customized decorator for classproperty
class classproperty(object):
    def __init__(self, getter):
        self.getter= getter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return self.getter(owner)

class MyClass:
    @classproperty
    def newAttribute(cls):
        return `I am a class attribute.`

>>> print( MyClass.newAttribute )
`I am a class attribute`

之所以把方法封裝為一個類屬性,是因為我們有時候需要根據其它類屬性來定製這個類屬性。
而一般情況下,我們沒法在類屬性定義的時候獲得當前的類或類中其它的屬性。

類方法

類方法如同類屬性,是屬於全類的方法,但是(推薦)只用來訪問類屬性。

類方法:比較難理解,必須用到名為@classmethod的裝飾器,函式的第一個引數必須是關鍵字cls,如同self

  • @classmethod裝飾器:用來告訴直譯器這是一個類方法,而不是例項方法。
  • cls引數:如同self,用來指代當前的類。

注意:@classmethodcls都是關鍵字,不能改。

程式碼:

class MyClass:
    # 定義一個“類屬性”
    count = 0
    
    # 這裡開始定義“類方法”
    @classmethod
    def func(cls):
        print(cls.count)

類靜態方法

類中的staticmethod裝飾器同樣是python基礎類object的一個用於包裝、裝飾的方法。一旦在類方法前放上裝飾器@staticmethod,方法就會轉換為一個靜態方法
靜態方法就是一個非常獨立的方法:既不訪問例項的資訊,也不訪問類的資訊。

程式碼:

class MyClass:
    # 定義一個“類屬性”
    count = 0
    
    # 這裡開始定義“類方法”
    @staticmethod
    def func():
        pass

Property屬性

類中的property裝飾器,也是python基礎類object的一個用於包裝、裝飾的方法。一旦類方法前放上裝飾器@property,方法就會轉換為一個類屬性。很多時候把方法偽裝成屬性,是非常方便的。

class MyClass:
    # 這裡開始定義由方法轉換為“類屬性”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Jason"

c = MyClass()
print( c.name )

在繼承object基礎類的情況下,python給出了三種類屬性裝飾,對應三種操作:

  • 讀取:@property
  • 寫入:@name.setter
  • 刪除:@name.deleter

也就是說,當你讀取類屬性my_name的時候,會呼叫被@property修飾的方法;當你修改my_name當時候,會呼叫被@my_name.setter修飾的方法;當你刪除這個屬性時,會呼叫被@my_name.deleter修飾的方法。

注意:

  • 其中@property, @*.setter, @*.deleter,這是固定的名字,不能改。
  • 三種操作所修飾的三個函式,必須都是同一個名字:即“類屬性”名。

程式碼:

class MyClass:
    # 這裡開始定義由方法轉換為“類屬性”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Jason"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value):
        self.name = value

    @name.deleter
    def name(self):
        del "Jason"

c = MyClass()

print( c.name )  # READ
c.name = "Brown"  # SET
del c.name  # DELETE

property屬性的應用

很多OOP語言,針對property屬性,一般操作是:一個私有屬性,配合兩個公有方法
如: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self):
        self.__name = "Jason"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 set_name(self, value):
        self.__name = value

c = MyClass()

# 開始呼叫
c.set_name("Brownee")
print( c.get_name() )

在Python下,可以利用裝飾器改為以下程式碼,極大方便呼叫的過程:

class MyClass:
    def __init__(self):
        self.__name = "Jason"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value):
        self.__name = value

c = MyClass()

# 開始呼叫
c.name = "Brownee"
print( c.name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