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OOP)?
OOP
代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程序式程式設計是編寫執行資料操作的過程或方法,而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則是建立包含資料和方法的物件。
與程序式程式設計相比,物件導向程式設計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OOP
更快且更易於執行OOP
為程式提供了清晰的結構OOP
有助於保持Kotlin
程式碼的DRY
原則(“不要重複自己”),使程式碼更易於維護、修改和除錯OOP
使得建立可重用的完整應用程式成為可能,使用更少的程式碼和更短的開發時間
提示:“不要重複自己” (DRY - Don't repeat yourself
) 原則旨在減少程式碼的重複。您應該將應用程式中常見的程式碼提取出來,放在一個地方重複使用,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編寫相同的程式碼。
Kotlin - 什麼是類和物件?
類和物件是物件導向程式設計的兩個主要方面。
看看下面的示意圖,瞭解類和物件之間的區別:
類
- 水果
物件
- 蘋果
- 香蕉
- 芒果
另一個例子:
類
- 汽車
物件
- 沃爾沃
- 奧迪
- 豐田
因此,類
是 物件
的模板,而 物件
是 類
的例項。
當建立單個物件時,它們繼承了類中的所有變數和方法。
Kotlin 類和物件
在 Kotlin
中,一切都與類和物件以及它們的屬性和函式相關。例如:在現實生活中,汽車是一個物件。汽車有屬性,例如品牌、重量和顏色;以及功能,例如駕駛和剎車。
類
就像是物件的構造器,或者說是建立物件的“藍圖”。
建立一個類
要建立一個類,請使用 class
關鍵字,並指定類的名稱:
示例
建立一個包含一些屬性(品牌、型號和年份)的 Car
類:
class Car {
var brand = ""
var model = ""
var year = 0
}
屬性基本上是屬於類的變數。
重要提示:為了更好地組織程式碼,通常建議類的名稱以大寫字母開頭。
建立一個物件
現在我們可以使用名為 Car
的類來建立物件。
在下面的示例中,我們建立了一個名為 c1
的 Car
物件,然後使用點語法(.
)訪問 c1
的屬性,就像我們訪問陣列和字串的屬性一樣:
示例
// 建立 Car 類的 c1 物件
val c1 = Car()
// 訪問屬性併為其賦值
c1.brand = "Ford"
c1.model = "Mustang"
c1.year = 1969
println(c1.brand) // 輸出 Ford
println(c1.model) // 輸出 Mustang
println(c1.year) // 輸出 1969
多個物件
您可以建立一個類的多個物件:
示例
val c1 = Car()
c1.brand = "Ford"
c1.model = "Mustang"
c1.year = 1969
val c2 = Car()
c2.brand = "BMW"
c2.model = "X5"
c2.year = 1999
println(c1.brand) // Ford
println(c2.brand) // BMW
Kotlin 建構函式
我們建立了一個類的物件,並在類內部指定了屬性,如下所示:
示例
class Car {
var brand = ""
var model = ""
var year = 0
}
fun main() {
val c1 = Car()
c1.brand = "Ford"
c1.model = "Mustang"
c1.year = 1969
}
在 Kotlin
中,可以透過使用建構函式更快地完成此操作。
建構函式 就像一個特殊的函式,它透過在類名後面使用兩個括號 ()
來定義。您可以在括號內指定屬性(就像向普通函式傳遞引數一樣)。
建構函式會在您建立類的物件時初始化屬性。只需記住指定屬性/變數的型別即可:
示例
class Car(var brand: String, var model: String, var year: Int)
fun main() {
val c1 = Car("Ford", "Mustang", 1969)
}
現在指定一個類的多個物件更加簡單了:
示例
class Car(var brand: String, var model: String, var year: Int)
fun main() {
val c1 = Car("Ford", "Mustang", 1969)
val c2 = Car("BMW", "X5", 1999)
val c3 = Car("Tesla", "Model S", 2020)
}
Kotlin 類函式
您還可以在類內部使用函式來執行某些操作:
示例
在 Car
類中建立一個 drive()
函式並呼叫它:
class Car(var brand: String, var model: String, var year: Int) {
// 類函式
fun drive() {
println("Wrooom!")
}
}
fun main() {
val c1 = Car("Ford", "Mustang", 1969)
// 呼叫函式
c1.drive()
}
提示:當一個函式在類內部宣告時,它被稱為類函式或成員函式。
注意:當類的物件被建立時,它可以訪問所有的類函式。
類函式引數
與普通函式一樣,您可以向類函式傳遞引數:
示例
建立兩個函式:drive()
和 speed()
,並向 speed()
函式傳遞引數:
class Car(var brand: String, var model: String, var year: Int) {
// 類函式
fun drive() {
println("Wrooom!")
}
// 帶引數的類函式
fun speed(maxSpeed: Int) {
println("最大速度是:" + maxSpeed)
}
}
fun main() {
val c1 = Car("Ford", "Mustang", 1969)
// 呼叫函式
c1.drive()
c1.speed(200)
}
Kotlin 繼承
在 Kotlin
中,可以從一個類繼承類屬性和函式到另一個類。我們將“繼承概念”分為兩類:
- 子類 (child) - 繼承自另一個類的類
- 超類 (parent) - 被繼承的類
在下面的示例中,MyChildClass
(子類)繼承了 MyParentClass
類(超類)的屬性:
示例
// 超類
open class MyParentClass {
val x = 5
}
// 子類
class MyChildClass: MyParentClass() {
fun myFunction() {
println(x) // x 現在從超類繼承而來
}
}
// 建立 MyChildClass 的物件並呼叫 myFunction
fun main() {
val myObj = MyChildClass()
myObj.myFunction()
}
示例解釋
- 使用
open
關鍵字修飾超類/父類,使該類可以被其他類繼承屬性和函式。 - 要繼承一個類,請指定子類的名稱,後跟冒號
:
,然後是超類的名稱。
為什麼以及何時使用“繼承”?
- 它對程式碼重用非常有用:在建立新類時,可以重用現有類的屬性和函式。
最後
為了方便其他裝置和平臺的小夥伴觀看往期文章:
微信公眾號搜尋:Let us Coding
,關注後即可獲取最新文章推送
看完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 點贊、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