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學習目錄
- 在Mac下使用Python3
- Python學習之資料型別
- Python學習之函式
- Python學習之高階特性
- Python學習之函數語言程式設計
- Python學習之模組
- Python學習之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 Python學習之物件導向高階程式設計
- Python學習之錯誤除錯和測試
- Python學習之IO程式設計
- Python學習之程式和執行緒
- Python學習之正則
- Python學習之常用模組
- Python學習之網路程式設計
資料封裝、繼承和多型只是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中最基礎的3個概念。在Python中,物件導向還有很多高階特性,如:多重繼承、定製類、元類等概念。
_slots_
作用:限制例項的屬性。
Python允許在定義class的時候,定義一個特殊的__slots__
變數,來限制該class例項能新增的屬性:
class Student(object):
__slots__ = ('name', 'age') # 用tuple定義允許繫結的屬性名稱
>>> s = Student() # 建立新的例項
>>> s.name = 'Michael' # 繫結屬性'name'
>>> s.age = 25 # 繫結屬性'age'
>>> s.score = 99 # 繫結屬性'scor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core'
複製程式碼
由於'score'
沒有被放到__slots__
中,所以不能繫結score
屬性,試圖繫結score
將得到AttributeError
的錯誤。
使用__slots__
要注意,__slots__
定義的屬性僅對當前類例項起作用,對繼承的子類是不起作用的:
>>> class GraduateStudent(Student):
... pass
...
>>> g = GraduateStudent()
>>> g.score = 9999
複製程式碼
除非在子類中也定義__slots__
,這樣,子類例項允許定義的屬性就是自身的__slots__
加上父類的__slots__
。
@property
裝飾器(decorator)可以給函式動態加上功能,對於類的方法,裝飾器一樣起作用,Python內建的@property
裝飾器就是負責把一個方法變成屬性呼叫的:
class 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 score(self):
return self._score
@score.setter
def score(self, value):
if not isinstance(value, int):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 an integer!')
if value < 0 or value > 100:
raise ValueError('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self._score = value
複製程式碼
把一個getter方法變成屬性,只需要加上@property
就可以了,此時,@property
本身又建立了另一個裝飾器@score.setter
,負責把一個setter方法變成屬性賦值,於是,我們就擁有一個可控的屬性操作:
>>> s = Student()
>>> s.score = 60 # OK,實際轉化為s.set_score(60)
>>> s.score # OK,實際轉化為s.get_score()
60
>>> s.score = 9999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ValueError: score must between 0 ~ 100!
複製程式碼
注意到這個神奇的@property
,我們在對例項屬性操作的時候,就知道該屬性很可能不是直接暴露的,而是通過getter和setter方法來實現的。
還可以定義只讀屬性,只定義getter方法,不定義setter方法就是一個只讀屬性:
class Student(object):
@property
def birth(self):
return self._birth
@birth.setter
def birth(self, value):
self._birth = valu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2015 - self._birth
複製程式碼
上面的birth
是可讀寫屬性,而age
就是一個只讀屬性,因為age
可以根據birth
和當前時間計算出來。
多重繼承
在設計類的繼承關係時,通常,主線都是單一繼承下來的,例如,Ostrich
繼承自Bird
。但是,如果需要“混入”額外的功能,通過多重繼承就可以實現,比如,讓Ostrich
除了繼承自Bird
外,再同時繼承Runnable
。這種設計通常稱之為MixIn。
為了更好地看出繼承關係,我們把Runnable
和Flyable
改為RunnableMixIn
和FlyableMixIn
。類似的,你還可以定義出肉食動物CarnivorousMixIn
和植食動物HerbivoresMixIn
,讓某個動物同時擁有好幾個MixIn:
class Dog(Mammal, RunnableMixIn, CarnivorousMixIn):
pass
複製程式碼
MixIn的目的就是給一個類增加多個功能,這樣,在設計類的時候,我們優先考慮通過多重繼承來組合多個MixIn的功能,而不是設計多層次的複雜的繼承關係。
定製類
到類似
__slots__
這種形如__xxx__
的變數或者函式名就要注意,這些在Python中是有特殊用途的。__slots__
我們已經知道怎麼用了,__len__()
方法我們也知道是為了能讓class作用於len()
函式。除此之外,Python的class中還有許多這樣有特殊用途的函式,可以幫助我們定製類。
_str_
>>> class Student(object):
... def __init__(self, name):
... self.name = name
... def __str__(self):
...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 %s)' % self.name
...
>>> print(Student('Michael'))
Student object (name: Michael)
複製程式碼
這樣列印出來的例項,不但好看,而且容易看出例項內部重要的資料。但是直接敲變數不用print
,列印出來的例項還是不好看:
>>> s = Student('Michael')
>>> s
<__main__.Student object at 0x109afb310>
複製程式碼
這是因為直接顯示變數呼叫的不是__str__()
,而是__repr__()
,兩者的區別是__str__()
返回使用者看到的字串,而__repr__()
返回程式開發者看到的字串,也就是說,__repr__()
是為除錯服務的。
解決辦法是再定義一個__repr__()
。但是通常__str__()
和__repr__()
程式碼都是一樣的,所以,有個偷懶的寫法: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tudent object (name=%s)' % self.name
__repr__ = __str__
複製程式碼
_iter_
如果一個類想被用於for ... in
迴圈,類似list或tuple那樣,就必須實現一個__iter__()
方法,該方法返回一個迭代物件,然後,Python的for迴圈就會不斷呼叫該迭代物件的__next__()
方法拿到迴圈的下一個值,直到遇到StopIteration
錯誤時退出迴圈。
我們以斐波那契數列為例,寫一個Fib類,可以作用於for迴圈:
class Fib(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a, self.b = 0, 1 # 初始化兩個計數器a,b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 例項本身就是迭代物件,故返回自己
def __next__(self):
self.a, self.b = self.b, self.a + self.b # 計算下一個值
if self.a > 100000: # 退出迴圈的條件
raise StopIteration()
return self.a # 返回下一個值
複製程式碼
現在,試試把Fib例項作用於for迴圈:
>>> for n in Fib():
... print(n)
...
1
1
2
3
5
...
46368
75025
複製程式碼
_getitem_
像list那樣按照下標取出元素,需要實現__getitem__()
方法:
class Fib(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 n):
a, b = 1, 1
for x in 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a
複製程式碼
現在,就可以按下標訪問數列的任意一項了:
>>> f = Fib()
>>> f[0]
1
>>> f[1]
1
>>> f[2]
2
>>> f[3]
3
>>> f[10]
89
>>> f[100]
573147844013817084101
複製程式碼
但是list有個神奇的切片方法:
>>> list(range(100))[5:10]
[5, 6, 7, 8, 9]
複製程式碼
對於Fib卻報錯。原因是__getitem__()
傳入的引數可能是一個int,也可能是一個切片物件slice
,所以要做判斷:
class Fib(object):
def __getitem__(self, n):
if isinstance(n, int): # n是索引
a, b = 1, 1
for x in 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a
if isinstance(n, slice): # n是切片
start = n.start
stop = n.stop
if start is None:
start = 0
a, b = 1, 1
L = []
for x in range(stop):
if x >= start:
L.append(a)
a, b = b, a + b
return L
複製程式碼
_getattr_
Python有一個機制,那就是寫一個__getattr__()
方法,動態返回一個屬性: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Michael'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score':
return 99
複製程式碼
當呼叫不存在的屬性時,比如score
,Python直譯器會試圖呼叫__getattr__(self, 'score')
來嘗試獲得屬性,這樣,我們就有機會返回score
的值:
>>> s = Student()
>>> s.name
'Michael'
>>> s.score
99
複製程式碼
返回函式也是完全可以的: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age':
return lambda: 25
複製程式碼
只是呼叫方式要變為:
>>> s.age()
25
複製程式碼
注意,只有在沒有找到屬性的情況下,才呼叫__getattr__
,已有的屬性,比如name
,不會在__getattr__
中查詢。
此外,注意到任意呼叫如s.abc
都會返回None
,這是因為我們定義的__getattr__
預設返回就是None
。要讓class只響應特定的幾個屬性,我們就要按照約定,丟擲AttributeError
的錯誤: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getattr__(self, attr):
if attr=='age':
return lambda: 25
raise AttributeError('\'Studen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s\'' % attr)
複製程式碼
_call_
一個物件例項可以有自己的屬性和方法,當我們呼叫例項方法時,我們用instance.method()
來呼叫。
同樣的,任何類,只需要定義一個__call__()
方法,就可以直接對例項進行呼叫。請看示例:
class Student(object):
def __init__(self, name):
self.name = name
def __call__(self):
print('My name is %s.' % self.name)
>>> s = Student('Michael')
>>> s() # self引數不要傳入
My name is Michael.
複製程式碼
__call__()
還可以定義引數。對例項進行直接呼叫就好比對一個函式進行呼叫一樣,所以你完全可以把物件看成函式,把函式看成物件,因為這兩者之間本來就沒啥根本的區別。
如果你把物件看成函式,那麼函式本身其實也可以在執行期動態建立出來,因為類的例項都是執行期建立出來的,這麼一來,我們就模糊了物件和函式的界限。
那麼,怎麼判斷一個變數是物件還是函式呢?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判斷一個物件是否能被呼叫,能被呼叫的物件就是一個Callable
物件,比如函式和我們上面定義的帶有__call__()
的類例項:
>>> callable(Student())
True
>>> callable(max)
True
>>> callable([1, 2, 3])
False
>>> callable(None)
False
>>> callable('str')
False
複製程式碼
列舉類
「列舉類」Enum
是為列舉型別定義一個class型別,然後,每個常量都是class的一個唯一例項。
from enum import Enum
Month = Enum('Month',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複製程式碼
這樣我們就獲得了Month
型別的列舉類,可以直接使用Month.Jan
來引用一個常量,或者列舉它的所有成員:
for name, member in Month.__members__.items():
print(name, '=>', member, ',', member.value)
複製程式碼
value
屬性則是自動賦給成員的int
常量,預設從1
開始計數。
如果需要更精確地控制列舉型別,可以從Enum
派生出自定義類:
from enum import Enum, unique
@unique
class Weekday(Enum):
Sun = 0 # Sun的value被設定為0
Mon = 1
Tue = 2
Wed = 3
Thu = 4
Fri = 5
Sat = 6
複製程式碼
@unique
裝飾器可以幫助我們檢查保證沒有重複值。
訪問這些列舉型別可以有若干種方法:
>>> day1 = Weekday.Mon
>>> print(day1)
Weekday.Mon
>>> print(Weekday.Tue)
Weekday.Tue
>>> print(Weekday['Tue'])
Weekday.Tue
>>> print(Weekday.Tue.value)
2
>>> print(day1 == Weekday.Mon)
True
>>> print(day1 == Weekday.Tue)
False
>>> print(Weekday(1))
Weekday.Mon
>>> print(day1 == Weekday(1))
True
>>> Weekday(7)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ValueError: 7 is not a valid Weekday
>>> for name, member in Weekday.__members__.items():
... print(name, '=>', member)
...
Sun => Weekday.Sun
Mon => Weekday.Mon
Tue => Weekday.Tue
Wed => Weekday.Wed
Thu => Weekday.Thu
Fri => Weekday.Fri
Sat => Weekday.Sat
複製程式碼
可見,既可以用成員名稱引用列舉常量,又可以直接根據value的值獲得列舉常量。
元類
type()
動態語言和靜態語言最大的不同,就是函式和類的定義,不是編譯時定義的,而是執行時動態建立的。
比方說我們要定義一個Hello
的class,就寫一個hello.py
模組:
class Hello(object):
def hello(self, name='world'):
print('Hello, %s.' % name)
複製程式碼
當Python直譯器載入hello
模組時,就會依次執行該模組的所有語句,執行結果就是動態建立出一個Hello
的class物件,測試如下:
>>> from hello import Hello
>>> h = Hello()
>>> h.hello()
Hello, world.
>>> print(type(Hello))
<class 'type'>
>>> print(type(h))
<class 'hello.Hello'>
複製程式碼
type()
函式可以檢視一個型別或變數的型別,Hello
是一個class,它的型別就是type
,而h
是一個例項,它的型別就是class Hello
。
我們說class的定義是執行時動態建立的,而建立class的方法就是使用type()
函式。
type()
函式既可以返回一個物件的型別,又可以建立出新的型別,比如,我們可以通過type()
函式建立出Hello
類,而無需通過class Hello(object)...
的定義:
>>> def fn(self, name='world'): # 先定義函式
... print('Hello, %s.' % name)
...
>>> Hello = type('Hello', (object,), dict(hello=fn)) # 建立Hello class
>>> h = Hello()
>>> h.hello()
Hello, world.
>>> print(type(Hello))
<class 'type'>
>>> print(type(h))
<class '__main__.Hello'>
複製程式碼
要建立一個class物件,type()
函式依次傳入3個引數:
- class的名稱;
- 繼承的父類集合,注意Python支援多重繼承,如果只有一個父類,別忘了tuple的單元素寫法;
- class的方法名稱與函式繫結,這裡我們把函式
fn
繫結到方法名hello
上。
通過type()
函式建立的類和直接寫class是完全一樣的,因為Python直譯器遇到class定義時,僅僅是掃描一下class定義的語法,然後呼叫type()
函式建立出class。
正常情況下,我們都用class Xxx...
來定義類,但是,type()
函式也允許我們動態建立出類來,也就是說,動態語言本身支援執行期動態建立類,這和靜態語言有非常大的不同,要在靜態語言執行期建立類,必須構造原始碼字串再呼叫編譯器,或者藉助一些工具生成位元組碼實現,本質上都是動態編譯,會非常複雜。
metaclass
除了使用type()
動態建立類以外,要控制類的建立行為,還可以使用metaclass。
metaclass,直譯為元類,簡單的解釋就是:
當我們定義了類以後,就可以根據這個類建立出例項,所以:先定義類,然後建立例項。
但是如果我們想建立出類呢?那就必須根據metaclass建立出類,所以:先定義metaclass,然後建立類。
連線起來就是:先定義metaclass,就可以建立類,最後建立例項。
所以,metaclass允許你建立類或者修改類。換句話說,你可以把類看成是metaclass建立出來的“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