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後的新實體經濟是六萬億的廣闊天地

玄學醬發表於2017-09-01
在吳軍寫的《智慧時代》裡,他提到一個觀點,“網際網路+”是一個熱詞,但他覺得“+網際網路”更為合適。回溯數百年前,英國人進行了一場“+蒸汽機”的革命,最終遠遠甩開了各個古老文明。而隨著近十年大資料的爆發,世界也正在經受一場來自網際網路技術的洗禮。
 
從大洋彼岸的美國說起,特斯拉在過去5年中幾乎不再僱傭生產線上的工人,更多地招募IT人才,在它的汽車生產車間,忙碌並不失有序的機器人成為新的圖景。不再將自己定位為汽車公司,而是一家IT公司,特斯拉很快從汽車這個誕生了數百年的傳統行業中崛起,打破了舊格局,成為一枝備受推崇的、具備穩定效能和質量,同時又不乏精神體驗的汽車新秀。
 
像特斯拉一樣的例子同樣正從美國、德國、中國這些製造大國的生產版圖裡湧出。
 
作為老牌的製造大國,德國率先提出了工業製造4.0的計劃,隨後中國推出中國製造2025概念,核心是希望通過智慧機器、大資料雲端計算這些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技術來推動工廠進步。這一次,中國喊得早,同樣也跑得快。

倘若你走進徐工集團的車間,也許你會以為自己晃了眼,頭腦中滿是衣著白褂的工人、緊張燥熱但又悄無聲息的畫面遠去了。你迎面感受到的,的確還是寧靜,但不是流水線工人日復一日勞動的壓抑,卻是機械臂的快速、準確和井井有條:機械手準確迅速地執行著程式設定的指令,裝置上安裝的感測器給後臺回傳實時資料,計算平臺對歷史資料和實時資料進行分析,並修正生產程式的輸出。
 
與此同時,徐工集團還在搭建雲上的徐工工業雲平臺,期望將自己的製造能力賦予更多生產企業,打造一個“中國Predix平臺”。
 
在離徐工集團不遠的蘇州,協鑫光伏的生產技藝也在悄然升級。去年8月,協鑫光伏開始通過大資料分析提高生產效率。很快,在光伏切片生產過程中的數千個生產引數得到了提取歸類,通過對生產過程中關鍵因子的控制,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良品率大大提高,而每提高千分之一點,就能節省上千萬的生產成本。
 
巧合的是,這兩家典型的製造企業採用的都是來自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的技術支援。阿里巴巴為了支撐龐大的電商平臺,打造了中國最大的雲端計算平臺——阿里雲,這也成為了中國製造的轉型基礎,因為工廠們終於可以“即開即用”地獲得計算裝置資料的能力,並且這樣的計算能力並不需要付出海量的資本投入。
 
以上兩個例子還只是滄海一粟。1月3日,阿里巴巴集團披露其2016年度納稅238億元,帶動平臺納稅超過2000億元,十年來不計成本投入研發的雲端計算平臺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三家雲服務商之一。
 
“衝擊傳統產業的不是電子商務,而是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是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它必定像那時電的到來一樣衝擊各行各業,甚至比電更加猛烈。”馬雲在2016年杭州雲棲大會上曾提出“五新”觀點。當世界曾經被“+蒸汽機”、“+電”,我們欣喜地發現,“+網際網路”正在成為新的方向,而在這個方向上,中國第一次沒有被甩在世界諸君的後頭:波士頓諮詢在2016年釋出的一項報告中分析認為,中國作為世界製造中心,以雲端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工業4.0新技術將成為製造業提升效能的關鍵。
 
不能免俗地要給這個趨勢一個市值,波士頓諮詢認為應該是6萬億:“基於雲端計算為社會帶來的強大。計算能力,人工智慧將為中國製造業帶來25%的生產效率提升。”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1月4日 
本文來自雲棲社群合作伙伴至頂網,瞭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