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耳機上演“神仙打架”:語音互動新寵誕生記
互動習慣的變革,意味著巨大的產業機會。而無論智慧音響還是智慧耳機,其熱潮都說明了一點:語音互動,就是巨頭們篤定的未來互動方式。
因此,在5G、AIOT正式到來之前快速搶佔語音這塊市場的領地和話語權,也就顯得愈發重要。
但是,經過一系列釋出會、補貼、降價、促銷等騷操作之後,智慧音響的“千箱大戰”已經基本塵埃落定。最近我們發現,一場關於智慧耳機的使用者爭奪戰又吸引來了眾多巨頭玩家的窺探。
微軟正式宣佈推出無線智慧耳機對標蘋果的AirPods,亞馬遜與高通共同開發Alexa助手的TWS藍芽耳機,谷歌官方也表示會推出新一代的智慧耳機,華為的智慧耳機去年推出之後不斷進行功能迭代,就連電商平臺蘇寧都推出了自己的智慧耳機小Biu……
那麼,這一輪躥升的智慧耳機熱潮,究竟是另一場曇花一現的虛火,還是真能照亮語音互動的未來?
日漸激烈:智慧耳機的蠻荒戰場
2016年,蘋果推出AirPods,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超過Beats和Bose兩個老牌廠商,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無線耳機;亞馬遜“Alexa + Echo”的成功,也讓“AI+語音”的技術爆款組合開始顯露鋒芒。二者共同為如同野獸一樣敏銳找尋新獵物的智慧硬體廠商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儘管當時無線耳機還是一個很小眾的市場,也吸引來了無數躍躍欲試的窺伺者。
不過,一年之後,巨頭雲集的智慧耳機產業依然如同一塊蠻荒的處女地,既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絕對的領頭羊,也沒有人建構出標準化的行業正規化。到底發生了什麼?
關於這場智慧耳機的蠻荒戰爭,我們可以大致分為三個核心陣營:
1. 科技公司。其實比蘋果更早推出智慧耳機的是是igyige美國的創業公司。2016年,Doppler Lab推出了一款智慧降噪耳機Here one,不僅有降噪功能,還能識別環境、進行聲音增強。而在蘋果大獲成功的AirPods之後,谷歌也很快推出了無線耳機Pixel Buds,主打語音實時翻譯;三星推出了自家的Gear IconX,智慧語音創業公司出門問問也跟風推出了耳機產品TicPods Free,BAT、華為、微軟、亞馬遜當然也沒閒著,相繼安排上了語音藍芽套件。
2. 傳統耳機品牌。在科技巨頭們的攻勢下,傳統耳機廠商最先感受到了危機,他們紛紛為產品加上了語音互動功能,試圖避免使用者被分流。2018年,捷波朗率先發布Elite 65t無線耳機,支援微軟、谷歌等的語音助手;索尼索尼呃也在2018年MWC上推出了Xperia Ear Duo無線耳機。其他諸如Bose、漫步者等耳機廠商也都緊跟著風口。
3. 服務廠商。這類玩家往往有著清晰而明確的場景訴求和消費群體。比如運動產品,使用者運動時手機和有線耳機都略顯累贅,無線耳機與語音助手也有了獨立存在的必要性。咕咚和1more合作同樣推出智慧耳機,搭載騰訊叮噹語音助手。甚至還出現了美團外賣專為外賣騎手設計的智慧耳機。內容產品自然也不願意放過這個重要的資訊入口,咪咕音樂就聯合科大訊飛推出了莫斯比無線耳機。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智慧耳機已經不再僅僅作為作為手機配件而存在,而是以單獨的創新型語音互動硬體的身份進入了產業視野。但這一切終歸要由消費市場買單。那麼,這場大戰中,到底有多少產品能夠被消費者所記住和銘記呢?贏家目前看來還是蘋果。
不難發現,在智慧耳機這一領域,科技公司並沒有比傳統廠商領先多少,傳統廠商的既有優勢也沒能成為殺手鐗。既然市場還如此原始,那智慧耳機究竟是憑什麼引人入勝的呢?
智慧耳機這塊蛋糕,究竟甜在何處?
智慧耳機的價值,與智慧音響在某些地方是高度相似的,比如搶佔語音互動入口、佈局AI生態之類的。這對企業來說或許有重要戰略意義,但消費者想要感知到具體價值卻需要漫長的“養成”。
幸好,除了戰略意義,智慧耳機在現實場景中也自有其特殊之處。
其中一個就是智慧耳機+AI功能,不需要對硬體進行非常大的更新,成本也更容易控制,使用者不需要付出太高溢價就可以享受到更便捷易用的智慧功能,比如語音輸入、語音控制等等,這種市場端的利好是智慧音響所不具備的。
同時,相比音響、手機這類語音終端,智慧耳機更加隨身、私密,對於環境噪音的處理也更容易,使用者在互動時也更加自然。顯然,對於一些不那麼中二的使用者來說,對著耳機說話比對著音響大喊“AABB”的羞恥度要小多了。
目前來看,智慧耳機依然無法脫離手機、音響等硬體而單獨存在,這成為其被產業端詬病的核心要素。因為只要它還必須是其他產品的附庸,那麼它始終只是改良而非創新,這是其發展前景大受限制。
而更令人悲傷的是,智慧耳機產業至今還沒有“基本法”。也就是說,無論是加上wifi硬體就管自己叫“智慧耳機”,還是擁有高效能的獨家語言演算法,都可以打上“智慧”的招牌。反正都是改良,體驗帶來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各家只能自說自話了。
撬動耳朵,智慧耳機還差哪些“殺手鐗”?
因此,如果想要弄清楚智慧耳機的是是非非,有必要對我們認為的智慧耳機進行一個基本的定義或者共識(僅供參考):
首先,能夠與智慧硬體協同操作,實現體驗升級。
由於連線的裝置還不夠多,智慧耳機目前能實現的功能還並不夠驚豔,或者說,都能被智慧手機所替代,比如查天氣、記錄運動健康資料等等,這樣的語音互動就很難實現使用者的黏性和留存。
但目前來看,作為新興互動方式的智慧互動到底如何與各類硬體進行互動,並沒有太多知識儲備可以參考,智慧耳機的設計上依然沿用著智慧手機、手錶的體驗邏輯。儘管Google曾經發布過一份可參考的互動規範文件,但主流的選擇還是通過“第三次對話還沒弄清使用者需求就算徹底失敗”之類的“原始”方式來規避使用者的不良體驗。
另外,有互動能力,實現流暢的自然語言理解功能。
對於發燒友或者時尚使用者而言,語音互動作為一個很好的噱頭存在,將智慧耳機當作另一種逼格單品也未嘗不可,但這樣使用者的新鮮感很難持續太久,久而久之不過又變成了一個在“吃灰”的盲目剁手產品而已,智慧耳機作為互動硬體的作用也就無法體現。
幾乎所有廠商都試圖將Siri、Google Assistant、叮咚、小度等智慧語音助手的接入,讓多輪對話、語義理解等AI能力真實地通過耳蝸傳達給使用者,才是智慧耳機從概念走向真實的重點。
而智慧耳機目前亟待解決的,還有資訊的遠場傳遞與接收問題。一旦離開了智慧手機的一定範圍,使用者就會面臨“失聯”的煩惱,並且需要重複連線。
新款的AirPods就試圖解決這一問題,比如配備了蘋果最新的H1耳機晶片,讓連線動作更加穩定和快速。切換裝置的速度是之前的 2 倍,打電話時候的連線速度是之前的 1.5 倍。當然,真正“無縫”的連線體驗恐怕還需要5G+AIoT的全面覆蓋,才有可能實現。
缺乏獨立的感知、儲存以及計算能力,又依靠高密度的網路覆蓋實現雲平臺附載,短時期內都是智慧耳機的短板所在,也是各家努力突破的方向。
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智慧耳機才不會總是作為“配角”出現在釋出會可有可無的產品介紹PPT上。而消費者的購買理由也才能從“剛好想換耳機,而它剛好帶了智慧”,變成“只要用過就再也不願意回到過去”的真需求。
語音互動的新未來應該向何處去?
從幾家的最新動作來看,我們還可以發現兩個有趣的產業趨勢:
趨勢一:在硬體創新上,更新幅度很小。
在最新款的AirPods,幾乎看不到什麼外形上非常大的變化。其他幾家在設計上也都保持著近乎於保守的冷靜。反倒是都在續航、元器件上不斷地下功夫,比如配備了無線充電等等,試圖讓使用更友好。這側面說明了,廠商們都把智慧耳機的“致用”排在了第一順位,而非“竭澤而漁”的營銷噱頭,發展態勢更加健康。
趨勢二:在語音互動上,技術開始生態化。
智慧耳機涉及了非常複雜的技術鏈條,包括了聲學處理、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等NLP核心技術。而這個技術體系的進展本身就很緩慢,AirPods也只是在最新款的產品上,也只是更新了語音直接喚醒Siri的功能。
與智慧音響相比,廠家們對待智慧耳機的態度顯然要謹慎和耐心許多,英特爾、ARM、谷歌、亞馬遜、Facebook等都紛紛牽頭成立了自己的產業聯盟,試圖在產業爆發之前,以生態資源將產業上下游先收攏進自家的魚塘。
未來,當語音互動真正成為主流方式並進入精細化競爭的時候,很可能就不是一家演算法公司與幾個硬體企業之間的PK,而是技術平臺+硬體聯盟之間的對決。
智慧耳機作為一個消費級產品,其軟硬體一體化結合的緊密程度,對AI演算法、AI互動、外觀設計等等的依賴,都將起到絕佳的孵化作用。以目前入局者的體量和野心來看,關於智慧耳機的爭奪只是剛剛拉開序幕。
當他們看到產業全景之後,會發現所處的產業地位是一片縱橫捭闔的交通要地,這裡圍繞著老中青小各種代際人群的竊竊私語,隨手一抓都是無盡的寶藏。這時候,他們會無比感謝曾經的自己,在經歷了智慧音響的混戰之後,依然篤信著語音的價值。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61483/viewspace-264272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 智慧語音,互動入口的新未來
- 簡單剖析智慧語音互動技術
- 春招來了,看神仙打架
- 「守、攻、搶」配送機器人市場的「神仙打架」機器人
- 神仙打架:大模型能力線上比拼大模型
- 年初頻發“神仙打架”,原因究竟為何?
- 面試神仙打架?探祕華為人工智慧工程師崗位面試人工智慧工程師
- 飛簷走壁、神仙打架,育碧的吃雞新遊有點不同
- 語音互動的前世今生
- 實時語音互動,打造更加智慧便捷的應用
- PathToGo 誕生記Go
- 樹莓派語音互動--語音輸入識別樹莓派
- 融入語音互動技術,搜狗地圖釋出智慧副駕地圖
- “直播+遊戲”語音房互動玩法遊戲
- 《一個人工智慧的誕生》學習記錄人工智慧
- 二次元手遊神仙打架,各顯神通二次元
- 移動互聯時代專屬人工耳蝸科利耳N7聲音處理器----一機掌控,高效管理
- 低延遲流式語音識別技術在人機語音互動場景中的實踐
- 玩家制《絕地求生》諸神之戰短片 真神仙打架
- 復工大計健康碼:阿里騰訊神仙打架,跨省多碼難互認,一碼通天下有多難?阿里
- 演算法音樂往事:二次元女神“初音未來”誕生記演算法二次元
- 中控屏成智慧家居新寵?
- 手遊廣告誕生記
- GhostTalk:透過充電線對智慧語音系統進行互動攻擊
- chrome語音文字互轉Chrome
- 帕金森患者的新曙光!AI無線智慧探測系統誕生AI
- 語音識別的最終目標是真正實現人機互動
- 酷雲互動:甜寵劇分析報告
- 電競陪練:網生代的新寵
- e成科技BEI Bot誕生記
- 漫畫 | 揭密微信誕生記
- 機器學習服務語音合成,解鎖智慧養娃新趨勢機器學習
- 智慧語音機器人,溝通更方便機器人
- 電腦耳機沒聲音怎麼設定 電腦插了耳機沒聲音解決方法
- 視訊的誕生與變遷:人工智慧引領視訊創新人工智慧
- Python——人工智慧時代的新寵兒Python人工智慧
- 基於訊飛語音,百度語音,圖靈機器人樹莓派的智慧語音機器人mic圖靈機器人樹莓派
- 蘋果和Epic神仙打架,為什麼會讓Steam躺著中槍?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