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ICU 爆發,網際網路從業者難逃“高薪陷阱”

安全劍客發表於2019-05-07

996.ICU 爆發,網際網路從業者難逃“高薪陷阱”996.ICU 爆發,網際網路從業者難逃“高薪陷阱”
從 3 月 27 日開始,截止本文發稿,GitHub 上面的專案 996.ICU 的 Star 數量已經超過 18 萬,這場由程式設計師發動的轟轟烈烈的公開反對 996 工作制的運動,早已突破網際網路圈層而傳遞到整個社會的職場輿論中,引發了職場從上到下的大討論,在各大社群均有激烈爭辯,從微博到知乎,再到脈脈,均隨處可見。隨之而來的各大國內瀏覽器對於 996.ICU 網站的遮蔽,又一次將這波討論推上了高潮。
之所以稱之為行為藝術,是因為這是一場註定沒有結果的行動,就像一場共謀的狂歡,讓都市中壓抑的職場人找到了一個發洩的出口。人們試圖尋找各種證據佐證自己的觀點,從馬克思的階級鬥爭到商業文明的現代化管理,從生產要素分配到人道主義均衡,從為他人理性奮鬥到為自己生活規劃,這看似是為了贏得論戰的勝利,實則更多僅僅證明了自身的存在。

  就連反對 996 的人,也知道自己沒有多少勝算,在網際網路人密度最高的知乎,看熱鬧的居多,而真正關注問題走向的卻很少,大家心裡都有數,996 的背後,是自己無法抵抗的社會趨勢。
歸因很重要,在聲討 996 工作制的理由中,我們可以看到主流的歸因是在於企業文化偏激和管理效率低下,外企往往被拿來作為參照的物件,而指責物件則具體到某些無良公司或者某些無能管理人員。筆者不否認這些問題的存在,但從整體上來看,這最終還是整個市場博弈的結果。

  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網際網路可以說是中國市場自由度最高的行業了,這裡都是民營企業的天下,誕生了一個個傳奇故事,伴隨著一個個湧動風口的,也是資本的接力棒,在這裡,資本、人力、市場、使用者多方的角逐最為精彩,也相對最具市場化的公平,巨集觀調控在這裡很少出現,政府的手也很難干預。

  在一個自由市場,996 在網際網路的普遍出現,就不能簡單粗暴地歸在某一群人的身上,這是市場多方博弈後最終呈現的結果。其中一個較為顯著的原因就是,在人力招聘市場,網際網路早已逐漸進入買方市場,在企業方面前,求職人員是不具備足夠的議價權的。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這是中國網際網路 20 年來狂飆突進留下來的後遺症,尤其是移動時代開啟後,在風口經濟的催熟下整個市場加速度明顯,無數創業公司前赴後繼,在吹大泡沫的同時,也創造了無數新的就業機會,加之網際網路行業的高薪誘惑,無數人才湧進行業。

  在一個風口接一個風口的大環境下,即便無數公司死掉,也會有新的公司誕生,給就業人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跳板,所以即便不如國企事業單位穩定,但在整個市場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網際網路從業人員是有安全感的,因為技術經驗都會帶來個人價值的穩定感,在搶人大戰中,還形成了“跳槽即漲薪”的潛規則。

  但泡沫終究是會破滅的,甚至連行業都會消失,從移動社交到 O2O,從網貸 P2P 到手遊,從無人貨架到共享單車,辦公室資源、頻寬資源可以跳出行業回到整個大市場中迴圈使用,但人力資源怎麼辦?沒有企業來接盤了怎麼辦?裁員潮下,市場的人才供給充足,而企業方需求有限,996 的工作你不做,多的是人搶著做,在生存面前,其它都是浮雲。市場無情,但市場規律就是如此,起碼從市場角度出發,這個問題還不以求職者的意志而轉移。

  既然結果已經註定,相比各方觀點更值得玩味的,是 996 早已普遍存在,為何才在近期突然爆發大規模抵制運動?

  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碼農爆發了

  矽谷有一句格言:Keep growing,fuck everything else。只有增長是重要的,其他一切都不重要。這句話也被國內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奉為圭臬,王興就曾表示過:只要你能保持高速增長,所有的問題都至少在短期內能夠被容忍,被掩蓋,或者不會爆發。可能很多問題當時是個問題,你長大十倍、百倍之後它就不是問題了,甚至不需要解決他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反過來一樣,一旦增長出現停滯,那麼積壓的問題都會一一爆發,勞資問題就包含在其中。

  在中國這個講究謙遜低調務實的土壤中,網際網路的創業者開創了 PPT 融資和講故事的發展模式,在老闆畫的大餅下,在肉眼可見的資料增長下,在遠高於其它行業的高薪下,碼農們也預設接受了 996 的現實。但這一切在去年迎來了一個大轉折,資本寒潮襲來,獨角獸們紛紛帶血上市,網際網路泡沫加速破滅,裁員潮來臨,行業週期縮短,區塊鏈更是在半年時間內上演了從興盛到衰落的大戲,真正展示了什麼叫做“幣圈一日,網際網路十年”。

  當似錦前程化為鏡花水月時,飽受 996 折磨的網際網路從業者終於爆發了。

  在反對 996 的人群中,有兩種人表現得格外積極,一種是在校學生或者剛入行不久的職場新人,以 90 和 95 後為主,受成長環境所影響,他們對於潛規則的耐受度更低,對於權益與義務的邊界更為敏感,對公平和人道主義的渴求度也更高;另一種則是人到中年或已近中年的網際網路人,尤其是還奮戰在一線的程式設計師,他們對於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負荷身體感受最為明顯,有知乎網友算過一筆賬,從研究生畢業 25 歲開始工作,到 34 歲感受到明顯的身體下滑,然後被企業嫌棄甚至淘汰,社會能容納一個人的正常工作時間只有 9 年,這是一件多麼荒唐的事情。

  老一代網際網路人正在陷入中年危機,新一代網際網路人呼喚更為公平的勞資關係和職場環境,而網際網路行業整體都在處在新一輪的轉型期,前方還是一片混沌。在見證了一個個“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故事後,大家不再那麼執著於未來的遠景,而更加關注眼前的權益。

  網際網路創業浪潮可以讓人財務自由,但終究只是極少一部分人,蘑菇街上市了,持有期權的老員工也才僅僅獲得數萬元回報,阿里的神話終究只是神話,大概率的事情是,你我他都不會在其中,這是事實,雖然殘忍,但這就是真相。

  陷入“高薪陷阱”的焦慮,網際網路也不是金飯碗

  在經濟週期面前,一切看似堅固的都會煙消雲散。隨著網際網路發展的“中國速度”和人才的不斷湧入,近年來網際網路從業人員的社會地位不斷提升,不靠灰色收入,不走歪門邪道,打工族憑藉硬工資就能穩穩躋身中產,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中國近 20 年來隨著經濟發展誕生出來的一個新興穩定而又龐大堅實的中產階層。但今天他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高薪陷阱”。

  在網際網路裁員潮中,有個很值得玩味的現象,一方面很多人失去工作,一方面 HR 們高呼招不到人。這其中有個原因是,公司為了壓縮成本提升競爭力,必然會對員工的要求更為嚴格,少而精是方向,而很多在舒適期待久的員工往往抱著一種“跳槽即漲薪”的心理預期求職,如果能力平庸的,不僅拿不到漲薪,連門檻都過不了。

  沒有成功的個人,只有成功的行業。很多輕鬆拿著高薪的網際網路從業者,可能忘了,自身能夠拿到高收入,或許並不是比其它行業的人都要優秀,而僅僅只是上了網際網路這條大船。網際網路存在普遍高薪的情況主要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成本結構和盈利模式,網際網路是智力密集型行業,人力是最大的成本,在生產要素中佔據重要位置,盈利模式也決定了這是個高毛利率的行業,在市場的資源配置下,自然能夠拿到較高的收入;第二個是“預虧損”的發展模式,網際網路創業往往是先融資做大規模,後精細化運營提升利潤,人力資源的財務模型自然相對粗糙,為了搶人抬升市場價也成普遍現象。

  在一個膨脹的市場,資源配置的效果並不精確,市場價和個人能力往往不成線型比例。而隨著網際網路基礎技術的完善,尤其是開源生態的發展,在應用為主導的商業落地中,行業的門檻越來越低,這就會進一步導致從業人員的能力素質下沉。從公司層面而言,一個融資成功就會導致規模急劇擴張,哪顧得上精挑細選,不管能不能做事先拉進來再說。

  這就導致大批網際網路從業者陷入一種“高薪陷阱”的舒適區域中,資本潮水褪去,規模泡沫破滅,當行業不再膨脹甚至還是收縮,價值迴歸的反彈是如此激烈,最先倒下的,自然是能力金字塔底端的大部分平庸的人,他們曾隨著潮水一路往前,在各種機緣之下甚至游到了前排,但這次的大浪最終還是將他們衝回原地。

  企業文化只講奮鬥不重視人道主義,管理效率低下,重視工作時長忽視效率,這些都是問題,在智力密集的行業拼體力自然不科學,工作產出和工作時長也不成線型關係,也很難體現出個人能力的差別,這都是一個行業並不成熟的體現。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市場資源配置趨於完善,那些渾水摸魚並帶有濃濃優越感的人,等 955 真的來臨的時候,會不會發現這才是災難的開始?

  網際網路不會是金飯碗,只要經濟週期還存在,就沒有任何行業會是金飯碗。站在這個角度看,996.ICU 的爆發,既是對企業方和職場文化的一次提醒,也是對打工族自身的一種警醒,在哪個行業可能很重要,但在哪個位置要更重要。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1559985/viewspace-2643522/,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