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關於中國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該研究一公佈便引起了學術界和公眾的極大關注。這項研究顯示,近一半的中國大城市發生了區域性地面沉降的現象,這個話題一度爬升至社交媒體熱搜榜首。那麼,我們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嗎?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城市的沉降?在這一現象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先說結論,地面沉降這事兒並不新鮮,它確實有一定危害,但在我國城市沉降問題並不嚴重,而且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改善沉降。

什麼是城市地面沉降?

城市地面沉降,俗稱“地陷”,就是城市區域地面因種種原因高度下降的現象。與地震和海嘯相比,地面沉降發生得悄無聲息,因此往往難以引起人們的關注。

然而,即使是較小範圍的地面沉降,也會對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很大威脅。

地面沉降可能會導致道路、橋樑以及建築物產生裂縫或變形,會破壞城市排水系統,引發雨水積水或汙水反流。地鐵、地下停車場等地下設施都可能因為地面沉降而受到破壞。因此,城市地面沉降在《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被定義為“緩變性地質災害”。

在《科學》雜誌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運用了一種稱為“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的先進衛星遙感技術,來監測中國 82 個大中型城市的地面沉降情況。

這種技術透過發射雷達波並接收其從地表反射回來的訊號。利用衛星在不同時間的兩次過境所收集的雷達資料,分析地表反射雷達波的相位變化,從而精確地測量地表在兩次觀測間的微小移動,如沉降或抬升,從而能夠精確測量這段時間內地面的沉降程度。

結果顯示,44.7% 的城市區域每年的地面沉降速度超過 3 毫米,而 15.8% 的區域地面沉降速度甚至超過每年 10 毫米,包括北京、天津、合肥和西安等城市。地面沉降速率的中位數則為每年約 2 毫米。在 82 個城市中,約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沉降速度超過 3 毫米/年的地區,7.3% 的人口居住在沉降速度超過 10 毫米/年的地區。

換句話說,可能有 2.7 億中國人生活在正在下沉的土地上。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資料僅代表城市的某些部分地區可能出現下沉,並不代表整個城市都在下沉,更不意味著所有居民都面臨同等的風險。

城市沉降只發生在今天的中國嗎?

雖然中國當前面臨的城市地面沉降問題略顯嚴峻,實際上,早在1920年,上海和天津就已經出現了地面沉降的跡象。到了20世紀70年代,長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以及華北平原地區開始經歷地面沉降。

從20世紀80年代起,地面沉降現象由點及面,形成連片發展的趨勢,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這項研究估算,中國沿海四分之一的土地可能在2120年沉降到海平面以下。

城市地面沉降不僅是一個地區性問題,而且是全球性的環境挑戰。研究表明,全球約 19% 的人口正處於由沉降引起的高風險之中。在美國、日本、伊朗等多個國家,也有大量關於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和報導。

《科學》雜誌在 2022 年報導稱,伊朗超過 90% 的地區正在經歷地面沉降,全國平均沉降速率高達每年約 6 釐米;在 2007 年至 2020 年間,美國沿海地區 32個 城市的年沉降速率中位數在 2~6 毫米之間,其中多數地區的沉降速率超過 3 毫米。


美國沿海各地面的沉降

由於地面沉降與海平面上升的雙重影響,到 2050 年美國沿海 32 個城市大約 1000~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被淹沒。而在日本東京,20 世紀50 年代的地面沉降速度甚至一度達到了每年 27 釐米的程度。相較來說,中國的城市沉降問題不算嚴重。

城市為什麼會發生沉降?

雖然由於各種地質過程,地球表面會經歷緩慢而穩定的自然隆起和下沉,但是這不能排除人類活動對沉降所帶來的影響。

研究顯示,面臨嚴重地面沉降的城市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東北地區的代表城市包括大慶、哈爾濱和長春;華北地區以北京和天津為典型;中部地區的典型城市有平頂山、晉城和淮南;華南地區則包括昆明、南寧和貴陽;東南沿海地區則以溫州和汕頭為代表。

這些區域要麼是工業城市叢集,要麼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群,說明地面沉降與區域經濟活動和人口密度有著密切的關係。

城市沉降與多種自然和人為因素相關,包括城市地區基岩的深淺、地下水的枯竭、建築物的重量、交通系統的運用以及地下采礦活動。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響城市地面的穩定性和高度。

過度開採地下水是導致全球多個城市嚴重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當大量地下水被提取時,地下水位逐漸降低,破壞了地下水壓力平衡,導致原來由地下水支撐的土壤和岩石部分失去承託力。隨著地下水位的持續下降,原先含水飽和的土層開始乾燥並收縮,這導致土層體積縮減,從而引起地面沉降。這種土壤壓縮通常是不可逆的,即便地下水位後來得以恢復,土壤體積也難以完全復原。

在中國,地下水過度開採引起的地面沉降尤其嚴重。根據水利部的資料, 20 世紀 70 年代,中國地下水的開採量平均為每年 570 億立方米,到了 80 年代增加至每年 750 億立方米,而到 2009 年已飆升至每年 1098 億立方米。超過 300 個地區出現了地下水超採現象,涉及面積達 19 萬平方公里,其中嚴重超採區域高達 7.2 萬平方公里。

華北平原之所以成為地面沉降的重災區,就是由於華北平原地區人均水資源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地下水佔到總供水量的 70% 以上。可以說,解決中國城市沉降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長期、持續地控制地下水開採。

結語

實際上,我國政府對城市地面沉降問題早已給予高度關注,並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應對這一挑戰。早在 2012 年,我國就出臺了由十個部委聯合制定的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規劃》。

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護水資源,中國還制定了《水法》和《地下水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規範地下水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又有南水北調工程這樣的重大水資源管理專案透過調配水資源,有效減輕了華北地區的水壓力,從而間接降低了對地下水的過度依賴和抽取,這不僅成功地提升了地下水位,也穩定了城市的地面沉降。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透過在日常生活中減少用水量,使用節水器具,以及迴圈用水,都可以有效減輕對地下水資源的壓力,從而有助於緩解城市地面沉降的問題。在保護自己的家園的同時,我們也在保護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