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關於存款的討論,正在年輕人中熱烈地展開。

“96年存款1萬8是不是太少了?” “01年存款1萬正常嗎?”在社交平臺上,我們看到很多人以“年齡+存款”為公式,交代出自己的資產情況,引發圍觀和討論。

存款話題總是自帶關注,背後是年輕人對金錢的在意、焦慮、期待。一個手握2萬塊存款的00年朋友就表示,買房買車的願望讓自己有很大壓力:“可能很多人因為感情失眠,而我卻是因為可以存多少錢而失眠。”

前不久,各個城市統計局公佈了2021年住戶存款資料。存款這個在人們心裡掀起驚濤駭浪的話題,又一次引發全民熱議。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到底哪些城市住戶最能存錢?過去的2021年,他們都存下了多少錢?

一個城市能有多少住戶存款,受到人口、經濟水平、消費習慣等眾多因素的影響。

為了瞭解中國主要城市的存款現狀,我們翻閱了全國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及計劃單列市)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資料,選取其中2021年資料齊全的27個城市進行比較。

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和深圳是2021年住戶存款總金額最多的5個城市。

北京和上海作為經濟排頭兵,2021年住戶存款總金額以斷層優勢領先全國。廣州、重慶和深圳位列第二梯隊,住戶存款都突破了2萬億元大關。

作為TOP5中唯一的非一線城市,重慶主要靠地廣人多取勝。截至2021年底,重慶人口在全國城市排名第一,GDP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排名全國第五。

成都、天津、杭州、西安、武漢、南京緊隨其後,這些城市的住戶存款總金額都超過了1萬億元,在全國範圍內同屬第三梯隊。

不過,對於廣大普通人來說,城市總額可能只是個擴充視野的談資,人均數字,才是跟自己切身相關的生活參照。

2021年,全國人均存款金額為73135.9元。我們根據各主要城市在2021年底的常住人口數,計算出了各個城市的人均存款,進入我們統計的27個主要城市中,有23個的數字都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即便分攤了人口規模的影響,從人均來看,北京、上海依然是存款最多的城市。2021年,北京人均擁有存款22.27萬元,上海則達到17.13萬元。

部分城市住戶存款總額表現一般,但人均資料很是亮眼。比如住戶存款總額排名第八的杭州,人均擁有存款12.96萬元,僅次於北京、上海,位列第三。

其次是廣州、太原、天津、深圳、南京,人均存款都超過了10萬元。

重慶、成都、武漢三個城市,雖然住戶存款總額很高,但除去較高的人口基數,人均存款紛紛掉出前十名。重慶的人均存款資料更是跌至榜尾,在27個主要城市中排在第24位。

瞭解完各個城市這些年積累的儲蓄情況,我們再來看看過去一年,各個城市住戶都實際存下多少錢。

我們將2021年的存款資料與上一年進行對比,再與人口資料進行了簡單的計算,結果發現,2021年全國各主要城市住戶或多或少都存下了一筆積蓄。

2021年,全國人均新增存款6967.1元。平均下來,每人每月大約存下了580.6元。如果你每月的新增存款達到這個數值,就算趕上了全國人均水平。

分城市來看,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最多的城市依然是北京和上海。

其中,北京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最多,達到19522.1元,相當於每人每月存下1625.8元。根據北京市人社局的最新資料,2020年北京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12886元,月平均工資約為9407元。按照平均水平,北京朋友相當於將工資的差不多17%放進了存款。

上海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為17408.1元,相當於月均存款1450.7元。按照上海市人社局公佈的最新資料,2020年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0338元/月,等於將工資的差不多14%作為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海的存款資料比北京低,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資均高於北京。統計局資料顯示,2021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8027元,北京為75002元。這或許可以說明,存款更多不代表經濟能力一定更強。與北京相比,上海住戶更願意消費或投資,儲蓄意願較低。

與人均累計存款相比,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排名出現了一些變化,一定程度上表明部分城市儲蓄意願的相對上升或下滑。比如說,杭州、廣州等城市,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的排名,就比人均累計存款排名更低;而天津、南京、石家莊等城市,2021年人均新增存款相對更高,一定程度上說明,過去一年這些城市的存錢能力或存錢意願相對變強。

為了進一步瞭解各城市居民的存錢意願和存錢能力,我們還將各城市的人均存款名義增長率和當年人均GDP名義增長率情況進行了對比(未考慮價格因素影響,僅計算數字增長,與實際增速有差別,僅供粗糙參考)。

我們在全國36個主要城市中選取有完整資料的26個城市,將各個城市2020年-2021年人均存款名義增長率與人均GDP名義增長率呈現於散點圖上,並以中位數進行分割,劃出了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的城市,人均GDP數字增長和人均存款數字增長都高於一般水平。這些城市,經濟發展好,居民收入多,儲蓄的意願也比較強。北京、上海、太原、合肥、天津等,都屬於這一區間。

第二象限的城市,雖然人均GDP數字增長一般,但人均存款數字增長維持在較高水平,比如石家莊、廈門、南京。2021年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居民自動調節消費意願,儲存意願提高,因此相對願意將更多錢存入銀行、用作儲蓄。

第三象限的城市,人均GDP數字增長和人均存款數字增長均低於全國主要城市的中等水平,比如西安、長沙、杭州等。不過從具體資料來看,除了武漢,其他城市的人均存款增速非常接近,且很靠近中位數水平。

第四象限的城市,屬於人均GDP數字增長高、人均存款數字增長低,我們可以認為,這個象限的城市賺錢、花錢和投資的動力,要比存錢更強些。在我們統計的26個城市中,廣州、寧波、銀川、海口、南昌和福州處於這一區間。

以上就是我們本次統計的存款資料。可能會有很多朋友發現,自己2021年存下的錢還沒趕上自己城市的平均水平。

但平均水平並不是一個針對個人生活的參考指標。根據招商銀行2021年年報,在1.73億客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金葵花理財卡的資金標準是月日均資產達到或超過50萬元)僅有367.2萬戶,佔比約2.1%,而這部分人的總資產餘額,達到招行零售客戶總資產餘額的82.1%。

其實,住戶存款反映的是一個地區居民儲蓄能力與儲蓄意願的基本概況,其意義不在於給普通人自我比對和參考。存款金額多少才算合格,也不存在一個權威的衡量標準。

就好比同樣有50萬元存款,在小城市全款買房和在大城市湊首付還房貸,過的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對個人來說,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可能面臨的風險,按照自己的生活節奏,合理地安排每一筆錢。

有人堅持存錢辦大事,在銀行卡數字逐漸增加中獲得安全感,也有人及時行樂,在消費中獲得愉悅,誰能說,他們過的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