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移動的規劃和導航

Ofnoname發表於2024-05-04

現在,假如有一個機器人,它已經儲存好一個全域性的地圖(哪裡可通行,哪裡不可通行),並且知道自己在其中的位置。現在要從給定的起點走到終點,我們應該怎麼做?

有軌導航和無軌導航

在某些應用場景中,例如工廠或倉庫,環境相對固定且對路徑的準確性要求較高。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有軌導航系統,比如透過在地面上鋪設磁條或貼上二維碼等方式進行人工標識。機器人透過讀取這些標識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和導航路線。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導航精度高,重複性好,適用於需要高度結構化環境中的重複工作。然而,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包括安裝成本高、環境改變後需要重新佈置標識、靈活性較差。

或者,另一種選擇是使用半有軌導航,這種方式不依賴於物理導軌,但會保留路線上的標識,如地面上的條形碼。機器人則透過發射鐳射或使用視覺系統讀取這些標識。這種方式結合了有軌導航的精確性和某些無軌導航的靈活性。其優點包括在有限的環境改動下仍能保持較好的導航效果,而缺點是仍然依賴於環境中的某些固定標識,且在標識被遮擋或損壞時容易出現導航錯誤。

更加通用且靈活的方式是無軌導航,機器人完全依靠自身裝備的感測器(如鐳射、視覺或超聲波)進行環境的地圖構建和自我定位。這種方法使得機器人能在沒有任何預設標記的環境中自由移動,非常適用於不斷變化的環境如家庭或辦公場所。機器人透過連續地掃描周圍環境,並與內部地圖進行匹配,來識別自己的位置和導航路線。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極高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但需要機器人自己的本事,挑戰在於需要複雜的演算法來處理環境資料,計算成本高。所以需要我們為機器人設計演算法,這也是本文的主要內容。

路徑規劃

現在,我們要根據起點,終點和地圖資訊,規劃出來一條路徑。

首先嘛簡單起見,我們假設地圖只分為可通行和不可通行,並且把機器人視作質點(也就是忽略運動學和幾何的約束,若要考慮機器人半徑,可以把障礙物向外擴充來進行等效,這不是本文的重點)。

行車圖 (Roadmap)

行車圖法是路徑規劃中常用的一種技術,旨在建立一個簡化的圖,這個圖反映了從起點到終點的可能路徑。

可檢視(Visibility Graph)是一種典型的行車圖。我們連線起點,終點和所有障礙物頂點形成的邊(去掉會穿過障礙物的),實際上就得到了一張圖,在此圖上執行搜尋或者最短路演算法就可以得到路徑。其簡單且路徑長度優,擴充障礙邊緣可以避免過於靠近障礙物。但是,對於邊界不規則或非多邊形的障礙物,這種方法可能不夠精確或效率不高。

image

沃羅諾伊圖(Voronoi Diagram)則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地圖中的每個點被分配給最近的障礙物。對於那些與多個障礙物距離相等的點,它們構成了沃羅諾伊圖的邊界,這些邊界理論上表示了遠離任何障礙物的“最安全”的路徑。透過連線這些邊界點,形成了一張反映機器人應該行進的路徑圖。

沃羅諾伊圖的優點在於它傾向於避免靠近障礙物,這在某些應用中非常有用,比如在擁擠的環境中。缺點是,由於這些路徑可能繞過障礙物較遠,所以行進的總距離可能比可檢視法得到的路徑長。此外,沃羅諾伊圖的計算成本也相對較高,尤其是在障礙物多或者空間大的環境中。

image

單元分解

單元分解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方案。它將空間中的分為若干的小區域,每一個區域作為一個單元,以單元為頂點、以單元之間的相鄰關係為邊構成一張連通圖。

如果環境較為簡單,可以透過精確的方法如掃描線進行空間劃分。這種方法將每個障礙物精確地對映到單元中,保證了劃分的精確性。如左圖所示,可以明顯看到環境被劃分為多個清晰的單元,每個單元都精確對應環境中的可通行或不可通行區域。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精度高、執行效率好,適合於障礙物較少且佈局簡單的環境。然而,它的主要缺點是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環境。在障礙物數量多或形狀複雜的場景中,精確的單元劃分可能導致計算量大增,降低了演算法的執行效率。

image

更通用的方法是使用柵格地圖進行近似分解,如右圖所示。在這種方法中,整個環境被劃分為規則的格子,每個格子代表一個單元。柵格地圖透過覆蓋整個環境的網格來近似表示障礙物和可通行區域。

柵格化單元分解的優點包括易於實現和適用於多種型別的環境。這種方法簡化了計算過程,使其更加適合動態或複雜的環境。然而,它的缺點也很明顯:解析度依賴於格子的大小,較大的格子可能導致路徑規劃不夠精確,而較小的格子則可能使計算成本急劇增加。此外,近似表示可能導致路徑規劃不夠最優,例如在細長障礙物旁邊可能不會生成最短路徑。

image

勢場法

假設地圖是一個力場,目標點對機器人產生吸引力,障礙物對機器人產生排斥力,那麼最終力的方向不就是行走的方向嗎?這一次,我們不構建圖,而是構建一個指示機器人行走的勢場。勢場中目標點對機器人產生吸引力,障礙物對機器人產生排斥力,所有力的合成決定機器人的合力大小和方向。當然具體怎麼構建有多種方案,這裡講述一種構建函式。

目標的吸引公式可以這樣設定:

\[U_{\text{attr}}(r) = \begin{cases} -k_{\text{attr}} \cdot r^2 & \text{if } r < d_{\text{max}} \\ -k_{\text{attr}} \cdot (2 d_{\text{max}} \cdot r - r^2)& \text{otherwise} \end{cases} \]

其中,\(r\) 是機器人到目標點的距離,\(k_{\text{attr}}\) 是自己設定的吸引力系數,\(d_{\text{max}}\) 是閾值距離。當距離小於閾值 \(d_{\text{max}}\) 時,吸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當距離大於閾值時,吸引力與距離成線性關係。這樣設定可以在機器人遠離目標點時減小吸引力,避免過沖。

障礙物的排斥公式可以這樣設定:

\[U_{\text{repel}}(r) = \begin{cases} k_{\text{repel}} \cdot \left(\frac{1}{r} - \frac{1}{d_{\text{repel}}}\right) & \text{if } r < d_{\text{repel}} \\ 0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

其中,\(r\) 是機器人到最近障礙物的距離,\(k_{\text{repel}}\) 是自己設定的排斥力系數,\(d_{\text{repel}}\) 是排斥力作用的最大距離。當機器人靠近障礙物到一定距離內時,排斥力顯著增加;當超出這個距離時,排斥力消失。

對勢場求梯度得到力,機器人在任何位置上的總力由所有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向量合成得到。總力的方向指示了機器人的行進方向,力的大小也可以使用,用來調節機器人的速度或者加速度什麼的。透過對勢場求梯度,我們可以得到每個位置上的力向量。所以這不僅是一種離線路徑規劃方法,所構建的勢場也構成了機器人的控制律,能夠作為線上實時避障演算法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操作直觀且可根據環境動態調整;缺點則包括在某些複雜環境中可能會遇到區域性最小值問題,導致機器人陷入無法達到目標的狀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結合其他導航策略,如路徑平滑或動態重規劃。

機率行車圖(Probabilistic Roadmap, PRM)

我們開可以基於取樣,帶一點隨機來規劃路徑。機率行車圖(PRM)是一種基於取樣的路徑規劃演算法,廣泛用於處理高維自由位形空間中的導航問題。這種方法適用於複雜環境中的路徑規劃,尤其是在機器人和其他自動化系統中非常有效。以下是流程

  1. 隨機取樣:從自由位形空間中隨機取樣多個點。這些點代表機器人可能佔據的位置。
  2. 碰撞檢測:對每個取樣點進行碰撞檢測,以確保這些點不與環境中的障礙物重疊。
  3. 區域性路徑規劃:對於每對取樣點,如果它們之間可以透過不與障礙物相交的直線或曲線相連,則在這兩點之間建立一條邊。
  4. 構建圖:使用步驟3中的邊和步驟2中的有效取樣點構建一個圖。
  5. 圖搜尋:使用圖搜尋演算法(如A*或Dijkstra)在圖中找到從起點到終點的最短路徑。

image

其優點是明顯的簡單好算,並且由於取樣的隨機性和獨立性,PRM特別適用於高維度問題,能有效處理多自由度機器人的路徑規劃。不過其計算質量明顯很依賴取樣,取樣點太少可能無法完全表達自由空間的連通性,而有些時候我們也無法確定是不是充分取樣了。

快速隨機探索樹(Rapidly-exploring Random Tree, RRT)

快速隨機探索樹(RRT)是一種有效的路徑規劃演算法,特別適用於處理具有複雜障礙物和高自由度機器人的空間。RRT不僅在機器人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也適用於其他多維度空間的探索任務。這種演算法透過快速並隨機地增長搜尋樹來探索空間,從而找到從起點到終點的路徑。

RRT演算法的基本流程:

  1. 初始化:建立根節點,其位置為起點。

  2. 迭代增長

    • 隨機取樣:在自由空間內隨機選擇一個點作為目標點(稱為隨機取樣點)。
    • 選擇最近節點:在當前樹中找到距離隨機取樣點最近的節點。
    • 擴充套件節點:從最近節點向隨機取樣點方向擴充套件一定步長,建立新節點。這一步涉及到移動距離的限制,以確保控制在安全範圍內。
    • 碰撞檢測:檢查新節點到最近節點之間的路徑是否與障礙物衝突。如果無碰撞,則將新節點新增到樹中。
  3. 檢查終點:如果新節點與終點的距離小於預設的閾值,則認為找到了路徑。

  4. 迴圈迭代:重複步驟2,直到達到終點或達到最大迭代次數。

特點和優勢:

  • 高效探索:RRT透過不斷向未探索區域擴充套件來高效地覆蓋空間。
  • 適用於複雜環境:RRT能夠有效處理複雜的障礙佈局和高維度問題。
  • 靈活性:演算法可以容易地適應不同的環境和需求,例如透過修改步長或增長策略來最佳化效能。

RRT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尤其適合在未知或動態變化的環境中進行快速路徑規劃。不過它同樣是一個需要臉的演算法。演算法的效能受隨機取樣的影響,有時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找到解,特別是在目標區域較小或障礙物較多的情況下。雙向搜尋是一種提升效率的好辦法,透過同時從起點和終點搜尋,可以顯著減少達到目標所需的總迭代次數。這是因為兩個方向的搜尋可以覆蓋空間的不同區域,使得搜尋樹更快地接近對方。

RRT 演算法顯然只能找到可行路徑,明顯不是最優路徑。RRT* 可以對此做出改進。具體來說:

  • 在新增新取樣點之前,我們未必要將其連線到原來的“最近節點”上,可以再一定半徑內自行搜尋,連線到一個最短的節點。
  • 新增新點之後,可以遍歷一定範圍內的其他節點,若其他節點連線到自己更優,則更新樹

ima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