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開發者經濟2010:將程式推向市場

本文為Vision Mobile網站《移動開發者經濟學2010 及未來》系列四篇文章的第二篇,分析了線上程式商店對加快程式上市速度的影響,分析了移動開發者在將程式推向市場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五大挑戰。第一篇為“移動開發者經濟2010:開發者心理佔有率轉變”。

海量開發者湧入移動市場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線上程式商店。我們視線上程式商店為開發者-消費者間的直接渠道,它簡化了提交、定價、分發、零售給消費者的商業渠道。程式商店表現的關鍵要素分析請看之前的《2010 移動趨勢報告》。程式商店簡化了開發者到市場的道路,這條路曾經障礙重重,缺乏資訊、提交與認證過程複雜、分賬少、地域分裂。

拋開宣傳口號,蘋果和Android 以外的平臺對程式商店的使用很零散。在我的調查中發現僅有 4% 的 Java 開發者以線上程式商店作為主要釋出渠道。Windows Phone 和行動網路技術開發者用得更多一點,近 10% 的受訪者以線上程式商店作為主要釋出渠道。

而預裝程式商店的平臺則完全相反。超過95%的iPhone平臺受訪者以蘋果App Store 作為自己的主要釋出渠道。而Android 受訪者中有近90%將 Android Market作為自己的主要釋出渠道。

主流移動平臺方面,75%的Symbian 受訪者通過諾基亞Ovi 商店釋出程式。但20-25%的Symbian開發者同時也在通過iPhone和Android平臺軟體商店釋出程式這一事實說明很多開發者已經開始轉向新平臺。這是開發者心理佔有率的重要遷移。Symbian平臺目前也是最難以駕馭的開發平臺,因此 Symbian平臺開發者投入規模在很大程度上也被抹殺。

移動開發者經濟2010:將程式推向市場

除了程式數量的增長,應用程式商店還帶來了另一個重大轉變:移動產品在大眾市場的大規模應用讓移動產品成為繼網際網路之後的另一大營銷渠道。我們認為是程式商店觸發了程式的大量湧入——而不是Android的開源天性或iPhone性感的消費級外表。

程式商店觸發了程式數量的激增與程式形式的多樣化,帶來兩句陳腔濫詞:“總有一個程式可以做這事(there’s an app for that)”和“螢幕及程式(the screen is the app)”。這兩句話說明在移動產品成為繼網際網路之後的另一大營銷渠道的今天,程式商店和觸控式螢幕是移動程式獲得發展的兩個基本要素。這兩個要素讓幾乎所有的媒體和服務商都開始聘請開發者製作程式來擴充套件自己的傳統線上渠道。正是這種現象助長了軟體程式經濟。

加快程式上市速度

程式商店革命性地縮短了程式的上市時間。為了研究程式商店出現之後程式上市時間究竟縮短了多少,我們分析對兩個引數進行了分析:

上架時間,從提交程式到程式可供購買的時間。

到帳時間,從程式售出到開發者賬戶獲得款項的時間。

研究發現程式商店讓上架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從傳統渠道的68天縮短為程式商店的22天。傳統渠道受漫長、封閉、分裂的流程所害,程式的認證、批准、定位、定價都需要經過一對一的商業協議。此外,程式商店也讓到帳時間縮短了一半以上:從傳統渠道的平均82天縮短為程式商店的平均36天。

移動開發者經濟2010:將程式推向市場

從大的方面來看,開發者的平臺選擇受程式上市時間影響巨大。比如從程式開發完成,到第一筆支付到帳,iOS 平臺的時間是最短的。這得益於蘋果簡化了程式商店的流程,而 Java ME 和 Symbian 是最慢的,因為開發者所用的傳統途徑反應遲緩,受委託開發的程式和自有網站下載尤其緩慢。

將程式推向市場的挑戰

2008年開始,蘋果程式商店所引領的直接到達消費者模式讓程式分發進入了一次復興期。但程式上市依然面臨著無數初期性問題,這是新生技術的典型問題。開發者反饋了四大挑戰:程式曝光、程式提交以及認證、分賬低、程式本地化。第五個挑戰,同樣也是未發掘的機遇是效率、通過真正的使用者來測試移動程式。

挑戰1:程式的曝光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移動開發者面臨的頭號問題是缺乏能夠有效提升程式曝光度的營銷渠道,以致無法讓程式得到充分曝光、被髮掘、最終被消費者購買。這個問題對Flash和iPhone開發者來說最為嚴重,其次是Symbian、Android和JavaME開發者。開發者反饋說自己面臨的一貫挑戰是獲得流量、提升消費者可見性、一句話,就是要“讓消費者看到”。一位開發者打了個形象的比喻:“這就好像是走進一家存有20萬張專輯的音像店,你只會看十大專輯”。

曝光瓶頸對於移動開發而言是新問題,但對FMCG(快速消費行業)來說卻是老問題。擁有海量程式的程式商店就像是巨型超市或音像店。就像在任何FMCG市場裡一樣,程式開發者必須通過投資來讓自己的產品脫穎而出,因為超市不會幫你做。

我們的調查顯示,開發者目前在通過營銷推廣程式方面還相對淳樸。過半受訪者說自己通過免費的試用版和各種社交媒體來推銷自己的程式。其它方法還包括雜誌以及有影響力的分析師和記者,同時還有五分之一的開發者通過展會進行推銷。通過線上廣告和專業公關服務等傳統營銷媒體的開發者不足30%。

當問及開發者願意為哪種營銷方式掏錢時,半數受訪者表示願意花錢購買線上商店的推薦(premium)欄位。不過這種意向受平臺影響很大,預裝程式商店的平臺(iPhone、Android以及部分Symbian機型)的開發者購買推薦欄位的意願比沒有預裝程式商店的平臺(Java、行動網路開發以及WindowsPhone)高一倍。這表明直接通向消費者的分發渠道是必需的,也只有這樣開發者才願意付錢讓自己的程式在程式商店裡脫穎而出——就像FMCG品牌在超市購買推薦貨架空間一樣。

然而隨著免費程式越來越普遍,開發者在推廣方面越來越具創造性。根據Distimo和AndroidLib的報告,Android市場過半是免費程式,蘋果程式商店的免費程式也佔到了25%。

現在有兩種定位於程式推廣服務市場的新興解決方案。首先是程式發現與推薦創業公司,例如Apppopular、Appolicius、Appsfire、Apprupt、Chorus、Mplayit、Yappler。這些公司幫助使用者根據自己過去的選擇或社交圈內的推薦來發現程式。還有一種是愛立信等公司的白標(whitelabel)程式商店,這些程式購物中心(AppMall,店中店式)提供了開設定位於小眾市場的迷你程式商店的機會,很像亞馬遜提供的第三方迷你商店。

不過,2010年程式營銷服務的市場正在快速增大,因為程式總量的激增超越了程式發現與推薦解決方案的速度。我們相信今天移動程式市場最大的機遇將是程式營銷與零售服務。

挑戰2:程式的提交與認證

程式的提交與認證也是首要的四大挑戰之一。40%的受訪者認為這方面最大的問題是它的費用。在有些情況下,開發者需要花上百美元來完成一次程式認證(不是一個程式的費用,而是每一次更新的費用)。這種情況不適合低成本程式,只有大型程式開發才能接受。比如Java開發者反饋說Java簽名是脫離實際的:開發者必須為程式所安裝的每個平臺購買一次認證——而且這些認證很貴。

挑戰3:不可靠的長尾經濟

移動程式經濟裡一點也不缺少聚光燈下的成功故事所帶來的狂熱,比如TapTapRevenge每月100萬美元的收入、以及免費程式PaperToss每月1.25萬美元的廣告收入。但根據人均盈利計算,長尾(小眾)市場經濟學在這裡至少是不怎麼可靠的。

25%的Symbian、Flash、WindowsPhone、JavaME開發者反饋說最大的挑戰是低分賬率。在和開發者分賬的方面,絕大多數程式商店仍在追趕蘋果。用一位開發者的話說:“很多程式商店在營銷中提到的70/30有嚴重的誤導。以Ovi商店為例,運營商得到50%的零售價(如果使用者通過運營商購買)。開發者拿到的只是剩下的那部分中的70%”。不出意外,iPhone和黑莓開發者在這方面沒什麼嚴重不滿。

還有一點,只有不足25%的受訪者覺得營收潛力是自己所在平臺的最佳特點之一。在各平臺的營收潛力都在“最佳特點(bestaspects)”裡排在末位。說明2010年移動軟體開發仍受兌現情況差的困擾。

開發者的營收預期反饋進一步強化了長尾經濟學在此不可靠的觀點。只有5%的受訪者反饋說自己的收入很好,高於預期,24%反饋說收入很低。注意,我們沒有根據絕對值進行調查,因為各地區、收入模式帶來的差異很大。與此同時,開發者有著樂觀的共識:27%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營收在預料之中,另有36%認為自己應該能達到營收目標。

有兩個因素對造成了長尾經濟表現不佳。第一是“車庫開發者”的數量,他們不為錢,而是為了樂趣或者獲得認同而開發程式。第二是“程式使用者”的噪音,他們逼迫開發者降價來提升排名。

這裡還有特定平臺下的影響:營收的不可預見性,比如由蘋果自己選擇的推薦程式;Android平臺對付費程式的有限支援,到2010年6月,Android市場支援46個國家,但其中只有13個可以看到付費程式。Android還被戲稱為“下載、購買、退貨的生意”,因為Android市場允許使用者在購買後的24小時內不提供任何理由即可退貨——該政策被很多使用者用來鑽空子。此外,Google對程式沒有稽核,無數的程式質量低劣或侵犯版權,讓高質量的付費程式更難賺到錢。從經濟角度上來看,即便是生態圈更加健康的蘋果程式商店,獨立開發者往往也只能期望以1.99美元的均價銷售1000-2000份拷貝。按照今天的標準,這種收入僅能勉強滿足很多人在每個程式上所花的時間。

我們認為長尾程式的盈利潛力只有在限制免費程式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比如強制每個程式最低收費0.01美元。心理學實驗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一旦售價降低為零,會對人們對價值的判斷造成多大擾亂。程式商店管理者應該根據認知心理學來提升長尾開發者的經濟利益,而不是單純去拼下載量。

挑戰4:本地化

缺少本地化程式是另一個重要問題。一位開發者的評述很典型:“非英語國家的市場穿透率對開發者來說很成問題。平臺針對本地化的調整很少,開發者的成本上升,收入和吸引力下降。如果平臺方面能夠採取措施,減輕本地化挑戰的話無疑會有很大幫助”。Android平臺的缺乏本地化程式問題更加嚴重。2010年6月初在AndroLib的搜尋顯示AndroidMarket目前有大約60000個程式,但只有大約1400個為西班牙語進行本地化的程式,法語則有1800個。

Android平臺缺少本地化程式的問題為SlideMe、AndAppStore、Mobihand等第三方程式商店提供了一大機遇。例如吸引地域性程式開發者社群或為程式支援多種語言提供便利。換句話說,就是進入Android市場沒有進入的地區。

挑戰5:程式的策劃與測試

程式的策劃與測試是將程式推向市場的過程中的一個核心部分。我們的研究證實策劃技術對於程式開發者而言幾乎無處不在。但小公司在這方面很不足,現在只能通過典型使用者剖面(cross-section)來進行beta測試或同行測試。考慮到市場上有數以十萬計的移動程式,我們相信通過全球性市場的使用者進行(群智)程式測試的效率很低。這為提供專業測試的相關解決方案提供商帶來了機會,例如Mob4Hire或uTest.com。同樣也為網路運營商提供了機會,它們可以建立一個渠道讓終端使用者測試程式,再為開發者提供一個開放式的反饋支援系統。總之,移動開發者嚴重缺乏能夠讓全球範圍的終端使用者經濟地測試自己所開發程式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