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講網際網路文化——從傳統行業進入網際網路行業的得與失

謝工在GitChat發表於2014-04-04

已經入職百度近3個月了,在個人作者寫作系統即將上線之際,由衷的想寫點什麼。從傳統行業進入網際網路後,究竟有什麼收穫,有什麼失落,有什麼可以分享的?

一個偌大的公司,對每個新入職的員工來說,肯定是很新鮮的,但一個百度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公司,對我們這樣工作了20多年的傳統行業人來說,是充滿了挑戰的,同時也有各種疑惑和不確定性。幸運的是,我在圖靈的三年中,不斷的和網際網路行業的作者打交道,參與很多技術型公司的會議和沙龍,也報導了很多大公司背後的人和故事,所以這一切,還好,不算太陌生。

我能總結到在網際網路行業工作的感受,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工作節奏極快、思路或習慣不斷被打斷或改變、心態需簡單開放、創新無處不在。而從網際網路產品的內容層面看:產品實現過程中接觸到的技術手段、資料分析和運營能力等都是傳統行業所沒有的,這種感受和震撼,我想可能有些人一輩子都遇不到,也許是種遺憾。

1. 工作節奏

在上班的這幾個月中,平均每天要同時處理十幾項正在進行的事兒,比如招聘、與運營開會、與產品經理討論設計方案、與各小組同事交流思路、與研發技術人員研究專案進展情況、與橫向其他部門協調等等。如果你所在的部門是一個產生內容的核心部門,在一個新專案上線或優化迭代過程中,涉及到的產品層面的複雜性和互動體驗都是極為複雜的。

這與在傳統行業有著天壤之別。

2. 思路、方法或習慣

要知道在傳統出版行業,一本書從選題到出版需要近一年的時間,一個編輯一年大約可以看10本稿子,一個策劃編輯大約一個月策劃幾本書,一個市場發行或銷售人員可以接觸到幾個到幾十個渠道或書店等。

而在網際網路不是,一天要接觸非常多的資料反饋,要受到產品形態的多種變化反饋,要面對幾萬、幾十萬、上百萬或上千萬的使用者和流量的反饋資訊,需要不斷考慮產品、使用者之間的匹配關係,一切基於使用者的需求出發,面對的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最直接和最真實的資料放在眼前,你沒有任何藉口。

在傳統出版呆久了,都會有固定的工作習慣和作息時間,有墨守成規的套路,有各種可以轉移問題的藉口。一本書賣好了,理由無處不在,賣不好,各種不靠譜的分析和推策,而在這之中,編輯或營銷人員的價值無法體現得很充分,因為人人都可以成為事後諸葛亮。

而我自己就是一個編輯做不好,市場做不好,銷售做不好等各種做不好的出版從業者,所有的做不好的原因和理由,可以說在喪失信心之後,都歸結於自己也許一開始就不適合這種行業。真心不知道一本書為什麼能火,為什麼就賣不動,是我的某個想法或運作起了作用,還是就是撞了幾次好運而已。

但我一直認為,圖書的關健還是一頭是在作者身上,另一頭是在讀者身上,在這兩頭下功夫,都是有回報的。

而網際網路就是有這樣的平臺,你可以看到各種資料真實的反饋,書的價值體現,在哪幾個緯度上最起作用,哪些緯度無關緊要,哪個段落導致了讀者的購買行為,哪個標題停留時間最長,一切基於閱讀需求而產生的動作,實在讓人躍動不已。

一本書,圖片很好看,內容也不錯,但就是沒有人翻閱,為什麼呢?其實答案你完全可以自己找到了。

3. 心態決定一切

在傳統行業,感覺自己挺牛逼,有時也很清高,我是某某書的編輯,我策劃了一本好書,某某書賣得很好,有我一份功勞。你裝做很懂書的樣子,不斷在推銷你認為的好書,然後你會有一群粉絲,天天圍著你。獨自坐在一個很大的辦公室屋子裡,自我感覺不錯吧。

而在一個大公司裡,你是一個部門的一個產品經理,你今天坐在這裡,但明天你坐在哪裡就不知道了,你可能有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對某個產品極有感覺,但能有多長時間來成就你的興趣或喜好,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在和時間和速度賽跑的能力。你能駕馭一個產品的能力,取決於你對最終實現結果的過程中,你的自信力,決策力、協調力和掌控能力,說得更直接點,你能為結果負責的實力,決定了你能在這個團隊存留多久。

網際網路牽著兩頭,一邊是需求,一邊是內容;一邊是作者,一邊是讀者;你想要的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可變化性。今天的需求,可能到明天就OVER了,你的心態就是不斷的適應需求的變化,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設計,不斷接受自己所犯的錯誤帶給其他部門的困擾,也不斷在否定自己的過程中學到很多做事和做人的道理,得到很多有智慧的人的幫助。

在傳統行業積累的所有的經驗和能力,在網際網路產品中顯得不值一提,從頭開始,從新開始,幾乎是我來這裡唯一能做的事了,而這之前的經驗,全部象顆粒或麵包屑一樣,時常會呼叫一點點,但大部分時間很悲催,幾乎沒有一件事,是可以隨手可得的,經驗反而成了雞肋,不斷被人置疑,或不斷的否定過程,會讓自尊心受到各種侵蝕,還能HOLD得住不?

在面試傳統出版社的編輯過程中,有很多有經驗的編輯會提出一連串的問題:是不是電子書的閱讀體驗做的不好,所以沒人買;是不是電子書不夠豐富,品種太少,所以沒人問津;是不是中國的讀者對電子書的消費能力就是不行,所以這個產品可能真沒希望了。

當然有自信的編輯會說,我覺得加上某個功能,一定就行.......此時,我只能打斷並問一句:電子書的閱讀人群在哪裡,有購買付費習慣的人群在哪裡,需求究竟是哪個品類或領域?大而全還是少而精,誰能說明白呢?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出版物電子書的模式都還在探索中,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找到答案。此時只有放下一切,擁抱變化,不斷迭代產品和讀者需求的匹配度,離真相才有可能更近一步。

4. 創新無處不在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每天都在面臨改版和創新的需求,實現這些需要很多的駕馭能力,一旦決定,結果會馬上呈現出來,這也是很多時候,需要大量資料積累,才能完善一套產品的想法的原因。沒有時間和資料積累,往往結果都不盡如人意,而這些環節需要的靠譜的產品分析、設計能力,這背後都是靠人來實現的。

而做成一個既和傳統相關,又很網際網路的產品,對人才的需求極具複雜性。不僅要了解書,還要了解作者和讀者,不僅要了解傳統行業的規律,更要了解網際網路產品的規律。不權要了解PC端的需求,更要了解無線端的需求,不僅要知道產品,更要了解實現產品的一切手段和技術實現。

所有的一切,全靠創新的思路來實現,沒有參照物,沒有可以借鑑的,一切都是未知數。

可以想象,失去的是成就感。因為今天不知明天的結果,不象一本書,你想什麼操作都可以,你自己可以決定。在網際網路,要的就是讓人平等的獲得資訊,可資訊就是這樣變化莫測。

所以將自己置身於所有需求之中,成為各種資訊中的一個小小的顆粒,也許積累到一定時候,自己可能會成為某個結點,並形成某個需求的關鍵點。我有時一個人做事,有時候和一群人做事,但有時可能就是大家圍繞著我做事了。

接下來,可能會很好玩了.......

你可能會問,還有什麼是失去的,沒有個人的可支配時間,沒有悠哉的清閒狀態,沒有時間陪兒子或朋友閒聊了,沒時間煲電話粥了。

但在沒有成就感面前,這些失去的,都不重要了。

附:下面是我們來自傳統出版社的編輯,目前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所做的選題和專題內容,歡迎大家加入百度閱讀,一起享受閱讀好時光!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