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勇慶:中國人為什麼做不出自己的作業系統

騰訊科技發表於2013-03-14

  前不久在巴塞羅那移動電信世界大會上,業界的關注點從手機硬體轉移到了手機作業系統:Mozilla釋出了Firefox OS並得到了幾大運營商和手機廠商的支援,而Tizen、Ubuntu、Sailfish等作業系統也都在躍躍欲試。

  而中國廠商又一次集體缺席。我們能做出漂亮的手機,做出好用的App,卻做不出作業系統……近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釋出的《移動網際網路白皮書(2013)》顯示,截至2012年底,Android已經佔到中國手機作業系統增量市場的86.4%,蘋果的IOS佔了8.6%,而國內自主作業系統則未超過1%。

  問題是,我們需要自主手機作業系統嗎?

  需要,絕對需要!

  在IT行業,作業系統可謂王冠上的明珠,它控制了硬體和應用軟體之間的聯絡,也控制了智慧裝置的所有行為。這是個出世界級企業的領域,正所謂“得作業系統者得天下”。當年微軟正是依靠對PC作業系統的壟斷,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如今,蘋果取而代之,也是因為蘋果在手機作業系統上仍然佔據著領先地位。

  有了作業系統這把屠龍刀,就能立於不敗之地。2003年思科對華為放棄訴訟戰,理由也是華為侵犯了它的iOS網路作業系統的智慧財產權。這些年來華為和華三之所以能夠在網路裝置的激烈競爭中不落下風,也是因為他們分別開發了自己的網路作業系統VRP和Commware,只不過這些作業系統都是私有的,不太引人注意罷了。

  再講些失敗的例子。當年IBM將PC作業系統交給微軟之後很快發覺不對,曾經耗費巨資開發了OS/2試圖扳回一局卻沒能成功,也從此永遠喪失了在PC行業的統治地位。而諾基亞和RIM之所以在手機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掉隊,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他們原來的手機作業系統在競爭中敗給了iOS和Android。

  沒有作業系統,我們出不了真正的世界級企業。我們做硬體、做應用軟體、做網際網路服務,確實能夠做出市值500億美元的公司,但是絕對出不了超過1000億甚至2000億美元的公司,除非美聯儲多印一倍的鈔票。

  既然絕對需要,為什麼我們又做不出來呢?原因更多還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第一,我們缺基礎研發實力。

  美國已經形成了“政府——高校——企業”完整的基礎研發產業鏈,政府定大方向,高校做基礎研究,企業將其產業化。而我們的政府則直接指揮高校和企業做產業化,卻不去研究未來的大方向。整個社會都處於極度的浮躁和短視中,結果砸了很多錢搞了很多錯誤的基礎研發,失去了趕超的機會。

  像彩電行業,當別人在研發LCD的時候,我們卻在為當上了CRT老大而沾沾自喜,人家做出了LCD之後我們趕緊去追,人家又開始搞LED了,永遠趕不上趟,永遠被動。

  回到作業系統,既然我們之前在PC作業系統上就毫無建樹、毫無積累,怎麼能夠憑空就做出有競爭力的手機作業系統?要知道,蘋果、谷歌在PC作業系統上可都是有著多年的積累。前人不栽樹,後人就想乘涼,天下哪有那麼多好事?

  第二,我們缺高階技術人才。

  我聽說前不久有一家國內的應用軟體公司專門派人到美國矽谷,要挖軟體平臺的技術高手。這家公司其實也是面臨著升級的問題,他們做著做著,發現不往下做到平臺一級不行了。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中國有那麼多程式設計師,怎麼還需要去美國找?問題是中國的程式設計師常有,真正的高手卻找不到。中國人重實利而輕理想,而作業系統需要長時間的投入,見效實在太慢,因此中國公司普遍不願意投資,對於開源的Linux社群也從來都是隻索取而不貢獻。這也帶給程式設計師們很不好的風氣,使得他們普遍也不願意去鑽研基礎軟體,而是選擇能夠更快出人頭地和致富的應用軟體。如今的網際網路行業,大家都在談產品經理,卻沒人去談軟體架構師,而實際上兩者同樣都很重要。

  第三,我們缺生態圈。

  即使我們能夠做出自己的技術標準,但是不能夠將這個標準推出去,同樣無法獲得真正的成功。而這就需要我們擺脫單打獨鬥的思維模式,而是要走出去,與眾多的硬體廠商、應用軟體廠商、整合商合作,形成良性的生態圈。但是,這也是我們最不擅長的,過去單打獨鬥慣了,一直都是游擊隊作風,根本就打不了攻堅戰。就像我們曾經做過的龍芯、WAPI和TD-SCDMA,都曾經掌握了一些技術標準,但是由於無法建立完整的生態圈,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沒有基礎研發、高階技術人才和生態圈這三級火箭,我們的衛星當然也就無法送上天。因此,我對我們做成自主手機作業系統持悲觀態度,除非像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這些有實力的企業真的沉下心去做這件事情。這恐怕需要一個非常長的週期。現在我們怎麼辦?恐怕也只能扶植一些相對比較弱勢的國外手機作業系統,避免一家獨大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