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園商業化之路-商業模式:幫助開發者用程式碼改變口袋

博客园团队發表於2024-04-21

二十年來,由於一直沒有找到商業模式,園子不是長大的,是虧大的,漫漫二十年只有3年左右是掙錢的,其他時間都是虧;這二十年,園子不是發展起來的,是掙扎起來的,經歷了好幾次起死回生。

在熬過三年危機後,現在到了不找到商業模式就活不下的窮困潦倒地步,之前在商業化上碌碌無為現在到了無路可退。

去年我們嘗試了付費會員的模式,今年第一季度我們思考了在AI方向上的突破口,今年第二季度在準備啟動融資之前,我們拋棄了之前的思維框框重新對商業模式進行思考,並決定以開源的方式在園子裡與大家一起探討,於是有了上一篇博文 —— 開源的腳步,商業化的出路

結合之前的思考與開源後與大家的探討,我們更加明確了與開發者共贏的商業化方向,基於園子的 slogan —— 「幫助開發者用程式碼改變世界」,我們想到了用一句話來表達 —— 「幫助開發者用程式碼改變口袋」,園子的商業化一定要在幫助開發者掙錢這條路上找突破口,園子的商業模式就是從開發者鼓起來的口袋裡分一點。

在釋出上篇博文之前,我們考慮的是做一個D2D(Developer to Developer)的交易平臺,但沒有想好交易什麼。釋出博文後,好幾位園友建議做軟體開發眾包平臺,這個模式我們早就考慮過,有幾個技術社群已經做過,存在交易過程複雜、難以標準化、專案需求方與開發者之間的預期相差很大、前期運營投入大等問題,一開始我們看到這個建議時直搖頭,現在這個階段打死也不敢做這個模式。

後來一位園友的評論動搖了我們對眾包模式的固有偏見。

眾包平臺不考慮下嗎,全是程式設計師;程式設計師只會寫程式啊

對啊,園子裡的使用者最擅長的就是寫程式碼,如果讓他們多花點時間寫程式碼就能掙錢,那豈不就是最簡單最容易規模化的模式?如果不是寫程式碼的方式,那就需要讓他們錄個課,寫個教程,直播帶個貨,賣點東西,做個軟體產品…,任何一個門檻都會讓很多開發者望而卻步。

再聯想到滴滴的模式,利用上下班開車時間順帶一下客就能掙點錢,這多簡單,這樣的交易,越簡單越容易成交。

於是想到可以將難以落地的複雜模式簡單化,拋開基於專案或者產品外包開發的傳統眾包模式,走一條讓開發者基於自己已有的程式碼能力利用空餘時間掙錢的輕量級眾包模式,比如將具體開發任務中的某個開發事項眾包,比如將開發中遇到的一個具體技術問題眾包,比如將一個眾包任務的完成時間控制在8小時以內...,也許可以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眾包之路,讓我們在幫助開發者用程式碼改變世界的同時,幫助開發者用程式碼改變口袋,從而讓園子躍上新臺階。

這是我們關於園子商業模式的最新思考,與大家分享,歡迎探討與吐槽。

我們會繼續進一步思考,如果找不到比這更好的商業模式,會基於這個商業模式準備商業計劃,然後開始融資。

如果您有興趣與我們探討園子商業化過程中的合作機會,歡迎加企業微信與我們聯絡。

也歡迎在 github 上以開源的方式探討 https://github.com/cnblogs/open-business

公眾號留言精選:

Golden Snitch:不知道其他眾包平臺現在運營得怎麼樣,我感覺對大多數程式設計師來說還是很難接到活的。一個專案釋出後往往很多人去競爭,而最終專案方只會選擇一個人,這就導致只有少數人能掙錢。如果能改變這種專案整個外包的模式,所有在平臺釋出的專案需求必須做任務拆分,每個任務都是儘可能小的拆分(甚至可以是完成一個函式、方法的編寫,或者完成另外一個任務的單元測試編寫),很明確而且可以完成標準可以量化的,讓更多的人能夠接到任務,獲得受益,即使單個任務的收益並不高,但只要能讓更多的人都參與進來,專案的開發效率,交付質量,還有程式設計師的積極性可能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哥白尼:這個思路不錯,但是整合測試和最終交付就必須做好。那基於這個思路,是不是可以有“審計員”這麼個角色,也就是透過認證有能力來評判最終交付的一批人,他們當中有80%認為達到目標就算交付。大家共同承擔所有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