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ICT產業熱鬧非常,精彩紛呈。除了移動網際網路、智慧終端的進一步普及,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革命也席捲全球,而可穿戴裝置、3D列印、人工智慧等更多指向未來的技術更是大步向我們走來。可以說,ICT產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變著這個社會。那麼,在已經到來的2016年,ICT產業又將湧現哪些創新,呈現哪些精彩?我們不妨看一看,猜一猜……

1 “網際網路+”的法制與監管將逐步完善

2015年“網際網路+”在改變傳統產業的同時,也遭遇著傳統產業、傳統商業模式的牴觸,比如“網際網路+計程車行業”、“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滴滴叫車模式、網際網路金融模式在帶來行業新的活力的同時也面臨法制化管理欠缺的狀態,導致每個城市管理態度相差很大,傳統產業模式下的經營者和網際網路模式下的經營者出現了利益博弈、社會衝突;2015年偽網際網路金融P2P平臺屢現跑路事件,導致行業管理混亂,這些都需要健全的法制來改善,需要法律、社會機制來調節。

3362046572192189735

2 分享經濟風險投資額增大,網際網路生態圈加速淘汰

分享經濟本身不是什麼新概念,“網際網路精神”即開放、平等、協作、分享。正因為行動網路建設從2G、3G到4G,移動頻寬逐步提高才催生更多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如果沒有行動通訊網路的技術革新,這些移動網際網路新業態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筆者認為,個人分享經濟是六大資訊化方向中個人資訊化應用的一種,類似“58同城”、“滴滴叫車”等企業屬於大型風險投資範疇,普通中小型資訊化企業缺乏行業發展機會。同時,移動網際網路生態圈也面臨更殘酷的優勝劣汰,小型的市場細分和比較單一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將逐步被淘汰,而只有資訊可靠、質量好、附加功能越來越多、業務模式多樣化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才能生存下來。

3 智慧化向資訊化迴歸

後工業化時代,社會發展軌跡應該是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智慧化這樣的漸進程式,雖然具體行業、具體領域的需求和技術基礎會存在超前現象,但整個社會是這樣的路徑。

物聯網是智慧化社會的基礎設施,就像程控交換機之於數字化時代,數字化-資訊化-智慧化-智慧化是總體趨勢,因此過於提前佈局則不利於產業整體有序推進反而會引起產能過剩,就像2010年前集中上馬太陽能專案。資訊化時代仍處於發展中期,以智慧感測、機器學習和簡單決策為代表的智慧化時代是資訊化時代的大資料基礎設施、雲端計算設施建設完成之後才能有決策分析資料來支撐物聯網的這些智慧化功能。雖然中國自2001年起就佈局物聯網,但是物聯網產業的成長期還沒有到來,預計最早在2020年前後。政府出臺各類指導意見大力發展各種新型業態、新型商業模式、新型工具也是為了新常態下培育經濟增長點。企業應有自己對市場的獨立判斷。但是需要重視的是在具體行業,確實已經發展到了接近智慧化的水平,但還遠遠未到“智慧”的水平。在智慧化水平已經接近成長期的行業做智慧化的事情,尚在資訊化成長期的行業則需做好資訊化的佈局。

4 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方興未艾

當前,我國在工業領域正處在資訊化中後期,因此應集中精力做工業網際網路(資訊化),並儲備工業智慧化技術(智慧化)。工業網際網路被認為是第三次工業浪潮的標誌。2012年,作為美國製造業龍頭的GE公司率先提出了“工業網際網路”概念,依靠機器以及裝置間的互聯互通和分析軟體,改變以前以單體智慧裝置為主的模式,通過高效能裝置、低成本感測器、網際網路、大資料收集與分析技術等的組合,大幅提高現有產業的效率並創造新產業。面向的是工業服務業企業、車間資訊化系統整合企業。

工業網際網路是工業發展的必經階段,其核心目標是提高製造業水平,解決的是資訊化問題,併為未來的工業智慧化奠定基礎。但是不得不重視網際網路經濟與製造業的同步發展問題,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水平還不足以滿足工業發展的高階水平,在尚未到3D列印式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客戶定製時代”時,網際網路經濟就這麼跟著歐美髮達國家的步伐順應著中國通訊業基礎設施大發展而來了,網際網路經濟短期內(10年)對中國製造業是有一定衝擊的。

第一,總體社會需求沒有變化,而商品單價在網路比價中降低了,因此只是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迫使企業降低質量壓縮成本;第二,網際網路經濟衝擊下帶來的消費行為變化與製造業未能適應消費行為變化會引發矛盾;第三,國內製造業品牌還不足以抗衡國際、外資品牌的時候,大部分消費者對比質量和功能後選擇外國品牌,導致中國製造業發展速度失衡,只能靠一點發力,那就是大型裝備製造:高鐵、飛機、輪船、核能、電力。因為這些既能帶動傳統產業提升,又能創造外匯,最主要的是它們都不能在“網上消費”。同時,在房地產經濟已不能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就只能靠這些高科技裝備製造來開啟局面。但最為重要的是從國家到政府、企業再到個人應真正重視工業產品品牌建設,把所有產品都做到極致,以生產劣質產品為恥,從學校教育到企業研發真正培養創新企業的能力(最新發布的世界百強創新機構美日佔了75%,中國大陸基本沒有),而不是做產品,急功近利圖一時之利。

5 手機物聯網將附加更多功能

在2010年智慧手機開始逐漸普及的時候,筆者就預測手機物聯網是趨勢,二維碼將普及,如今生活中二維碼已無處不在;未來手機終端將承擔更多的物聯網功能。筆者認為,“手機物聯網”仍是大勢所趨,其應用除了二維碼、GPS、移動支付,未來會有更多介面與應用,比如家庭遠端醫療、視訊監控、遠端看護,甚至初級的機器人,這些更高頻寬需求的應用將在4.5G~5G時代逐步變成現實。事實上,在資訊通訊行業,不是“陽光總在風雨後”而是“需求總在建設後”。

6 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增速放緩

2015年電信運營商網際網路業務收入持續增長,但是這種高增長是基於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的增長、傳統消費空間減少以及消費者對手機消費心理預期的變化,例如,過去消費者每月ARPU為70元,4G網路普及之後,移動網際網路業務豐富多彩,消費者願意接受流量消費的增長,但如果出現大幅增長,如ARPU到140元,老百姓就很難為之長期埋單。可以看到,在4G普及之前,運營商的網際網路業務收入仍為拋物線式增長,對於電信運營商而言,長久之計並不是流量經營,而是跨界經營。就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足夠精彩,但是如果消費者總是感覺在剋制消費,那麼就意味著是時候改變商業模式了。

7 速降費促使CDN需求增加

與之前預料的一樣,提速降費必然促使相關政府決策部門引導行業投資重點向CDN、IDC實裝率轉移,資料中心圈地運動漸進尾聲,CDN業務將是IDC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時,傳統通訊機房的發展方向未來也是IDC化,伺服器的響應速度和全路由的瓶頸決定了客戶訪問網站、發出應用請求的頻寬響應速度。如果僅僅是電信運營商單方面提升本地網速度或骨幹網速度,而網際網路企業沒有部署更多的CDN節點,則網路訪問速度依舊會很慢,因此,這是全路程的提速問題。

8 網際網路企業在網路設施上的話語權會逐漸增加

網際網路企業“BAT”三家的市值節節攀升,有足夠的資金支援其投資網路建設,而電信運營商傳統“煙囪式”網路架構已經積重難返,SDN發展已經十分迫切,如果說在業務端電信運營商輸給網際網路企業,那麼在網路架構這個最基本的飯碗上再輸給BAT,那麼電信運營商就只剩下傳統業務分類法下的營業牌照了。

9 SDN/NFV等將促進網路網格化、扁平化

SDN/NFV是網路架構的第四次變革,SDN正在走向成熟期,不過當前電信運營商貌似還執著於流量經營和沉醉於暫時的網際網路流量收入的高增長。焦點都放在了業務前端,比如零散利潤微薄的政企業務、存量客戶維繫、4G客戶推廣、通訊套餐設計等,沒有來自外部的改變通訊網路的事實壓力。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業務端和網路端將出現來自網際網路的競爭壓力,網際網路企業已不滿足於業務的增長,他們在尋求網路獨立能力,這種過程是漸進式的、“溫水煮青蛙”的過程。

10 通訊機房功能逐漸向資料中心機房遷移

隨著網路IP趨勢深入、SDN的推進,通訊機房原來煙囪式的網元結構、成排的傳統交換機機櫃等將向伺服器方向轉變,現在很多傳統通訊機房(例如傳輸機房OTN機櫃)等應用已經出現了裝置功耗較大帶來的熱島問題,2000年後電信運營商普遍實施了三線分離,去除架空地板。從目前來看,架空地板又要回到機房,傳統通訊機房的建設模式將參照資料中心的建設標準去實施,或者乾脆將功能遷移到資料中心。將有更多的通訊機房空餘出來,電信運營商應利用機會盤活這部分固定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