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香港的《南華早報》有一個長篇報導,介紹了微信如何變成中國使用者最多的手機 App。
我讀了很有收穫,就結合維基百科和其他公開的資料,總結了一份微信的發展史。
2010年6月,蘋果釋出 iPhone 4。當年中國的智慧手機銷量是3610萬部,2011年就猛增到9060萬部,2012年更是飆升到2.142億部。很顯然,手機軟體(尤其是即時通訊軟體)即將爆發。
2010年10月,騰訊廣州研發中心開始開發微信。研發負責人是張小龍,當時是 QQ 郵件移動版的負責人。2005年,他的前一個產品 Foxmail 被騰訊收購,他因此加入騰訊。他帶領一支不到10人的團隊,不到70天的時間內開發出了第一版微信,擊敗了另外兩個內部同類專案。騰訊公司總裁馬化騰確定這款產品的名稱叫做"微信"。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釋出,第一版只允許使用者傳送文字和照片,不能傳送簡訊。一位使用者在蘋果公司的 App 商店留言:"不能像飛信那樣,給其它手機發免費簡訊,我不知道這種產品有什麼意義。"但是,飛信(feixin)當時不願意向非中國移動的使用者開放它的簡訊功能,導致沒有能進一步佔領市場。
2011年5月,微信推出了"語音訊息"這個關鍵功能,讓使用者的手機變成對講機那樣工作,每條語音訊息不能超過60秒。馬化騰後來說:"語音訊息將不習慣在智慧手機上打字的商人轉變為微信使用者。"微信的每日使用者增長從 10000 增加到了 60000。
2011年7月,微信增加了基於位置的服務"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搖一搖",允許使用者與附近的陌生人聯絡。每日使用者增長跳升到了100,000。
2012年3月,微信達到1億註冊使用者,這時距離產品推出433天。
2012年4月,微信開始國際化,英文名稱定為"WeChat",並推出了多語言版本。
2012年5月,微信推出"朋友圈",允許使用者分享自己的生活。這使得微信從一個即時通訊軟體,向社交網路發展。
2012年8月,微信增加"視訊通話"功能,並且提供了網頁版。
2012年9月17日,微信達到2億註冊使用者。
2013年1月15日,達到3億註冊使用者,成為全球使用者最多的通訊軟體。
2013年8月,微信新增了公眾號、微信支付、表情商店和遊戲中心等大量功能。公眾號使得微信變成內容平臺,遊戲中心使得微信具備娛樂功能,遊戲中心的第一個遊戲是"飛機大戰"。微信支付最早只限於遊戲內的支付,後來才演變成通用的支付工具。
2013年8月,中國以外的註冊使用者達到1億。
2014年1月,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希望改變傳統的向騰訊員工發紅包的形式,就委託微信團隊的一個工程師開發了微信的紅包功能。這個功能在春節前夕向公眾開放,結果一炮而紅,那年春節超過800萬中國人收到超過4000萬個紅包。為了發紅包,使用者開始將他們的銀行賬戶,繫結到微信手機錢包,這使得微信有能力與支付寶競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稱這件事是"襲擊珍珠港"。
2014年10月,朋友圈允許釋出短影片。
2015年5月,增加微信運動功能,可以記錄使用者每天走了多少步,並給出排名。
2016年1月,張小龍宣佈正在研發小程式,這個功能允許商家和第三方開發者在微信裡面執行自己的應用程式,完成一些特殊功能,比如點餐和購物,使用者不用額外安裝。對於微信來說,小程式可以提供使用者粘性,並且增加線下服務的能力。
2017年1月,小程式的開發指南和 API 正式釋出。
2017年12月,微信正式推出小遊戲,它屬於小程式的一個類別。同時釋出了一個小遊戲"跳一跳"作為演示,這個遊戲的日活躍使用者達到1億。
2018年2月,除夕夜共有6.88億使用者使用了微信紅包。當月,微信的全球活躍使用者達到了10億。
2018年6月,微信小程式數量超過100萬,使用者超過6億。小程式將最終使得微信成為一個生態體系,其中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業務,為騰訊創造出無數的商業可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