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將是無信任網路發展步驟的基礎

LikeLib發表於2019-02-18

自資訊時代以來,企業及其系統正在變得更加整合,形成了行業特定的無信任網路,區塊鏈技術將是這一發展步驟的基礎。

整合的進化

沒有哪一年,某些整合技術成為主流, 它們逐漸發展並建立在彼此之上。我們不是專注於特定的技術和年份,而是試著觀察幾十年來發生的進展,看看為什麼區塊鏈是下一個技術迭代。

(整合技術的演變)

資料整合

這是跨不同系統進行資訊訪問的最古老的機制之一,具有以下兩個主要示例:

· 通用資料庫方法用於組織內的系統整合。

· 檔案共享方法用於內部和跨組織資料交換。藉助FTP等通用協議,檔案共享允許交換跨機器和作業系統執行的應用程式資料。

· 但這兩種方法都是非實時的,基於批處理的整合,在可擴充套件性和可靠性方面存在侷限性。

功能整合

雖然資料整合提供了非實時資料交換,但此處描述的方法允許實時資料和重要的功能交換:

· 遠端過程呼叫通過隱藏網路和資料編組複雜性,對基於套接字的低階整合提供了重大改進。但它是早期的,依賴於語言的,點對點的客戶端 - 伺服器架構。

· 物件請求代理體系結構(使用CORBA,DCOM,RMI實現)引入了代理元件,該元件允許不同語言的多個應用程式重用相同的基礎結構並以對等方式相互通訊。此外,CORBA模型具有命名,安全性,併發性,事務性,登錄檔和與語言無關的介面定義的概念。

· 訊息傳遞引入了應用程式之間的時間解耦,並確保保證非同步訊息傳遞。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許多技術改進,但它們主要關注系統整合而不是應用程式整合方面。從批處理到實時資料交換,從點對點到點對點,從同步到非同步,這些方法不關心或控制它們交換的資料型別,也不強制或驗證它。儘管如此,這種早期的整合基礎設施通過交換EDI格式的資料來實現B2B整合,但是在不瞭解資料和業務流程的情況下,它是其中的一部分。

使用CORBA,我們可以儘早嘗試介面定義,以及對應用程式整合有用的服務。

面向服務的架構

與我們的目的相關的SOA的主要方面是Web服務標準。XML提供與語言無關的資料交換格式,SOAP提供通用訊息格式,WSDL提供用於描述服務介面的獨立格式,構成Web服務的基礎。這些標準與ESB和BPM實現相結合,使整合專注於業務整合語義,而現有技術主要是實現系統整合。

Web服務允許系統不盲目地交換資料,而是擁有機器可讀的合同和介面定義。此類合同將允許系統在與其他系統互動之前理解和驗證資料(最多一定程度)。

我還在這裡包含了微服務架構風格,就其核心而言,它構建並改進了SOA和ESB。此階段的主要演變是圍繞分散式系統分解以及從WS到基於REST的互動的過渡。

總之,這是一個階段,在通用協議之上,分散式系統也獲得了通用標準和合同定義。

基於區塊鏈的整合

雖然通過通用協議和標準交換資料有所幫助,但服務合同無法提供有關隱藏在合同背後並在遠端系統上執行的業務流程的資訊。請求可能根據合同有效,但根據業務流程的當前狀態無效。當在兩方之間進行整合時,如在客戶端 - 伺服器模型中,但在對等模型中的多個同等參與方之間進行整合時,這甚至更成問題。

有時多方是同一業務流程的一部分,由任何一方而非所有各方擁有。這種多方互動正常運作的先決條件是共同業務流程及其當前狀態的透明度。所有這一切使得區塊鏈技術對於在多方之間實施分散式業務流程非常有吸引力。

此模型擴充套件了共享協議和服務契約與共享業務流程和包含狀態的使用。使用區塊鏈,所有參與實體以智慧合約的形式共享相同的業務流程。但是為了驗證請求,處理並得出相同的結論,業務流程也需要相同的狀態,這是通過分散式總賬實現的。共享智慧合約的所有過去狀態本身並不是目標,而是共享業務流程執行時的先決條件。

從這個角度來看,區塊鏈可以被視為整合進化的下一步。正如我們將在下面看到的,區塊鏈網路充當一種分散式ESB和BPM機制,它們不包含在單個業務實體中,而是跨越多個組織。

(整合技術進入系統之間的空間)

首先是協議(如FTP),然後是API契約(WSDL,SOAP),現在業務流程本身(智慧合約)及其資料正在移出組織之外,進入公共共享空間,併成為整合的一部分基礎設施。在某些方面,這種趨勢類似於微服務的交叉責任如何從服務內部轉移到支援平臺。

通過區塊鏈,通用資料模型和現在的業務流程正在從組織轉移到共享業務網路中。需要注意的是,此舉並非普遍適用,並且不太可能成為主流整合機制。只有當網路中的所有參與者對資料模型和業務流程具有相同的理解時,才有可能採取這種行動; 因此,它僅適用於流程可以標準化的某些行業,如金融,供應鏈,醫療保健等。

幾代人的整合

完成了一些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技術進展後,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B2B整合演變及其主要階段。

第一代:系統整合協議

這是在CORBA和SOA之前生成整合技術,主要是通過通用協議進行資料交換,但不瞭解資料,合同和業務流程:

· 整合模型: 客戶端 - 伺服器,其中伺服器元件僅由一方控制; 示例是資料庫,檔案伺服器,訊息代理等。

· 顯式的共享基礎架構:低階系統協議和FTP等API。

· 隱式而非共享基礎架構:應用程式合同,資料格式,業務流程不屬於通用整合基礎架構。

第二代:應用程式整合合同

這一代整合技術使用前幾年的系統協議,允許應用程式以通用合同的形式共享其API。這是下一級整合,其中兩個應用程式都瞭解資料,其結構,可能的錯誤條件,但不瞭解其他系統中的業務流程和當前狀態:

· 整合模型: 具有合同描述的API的客戶端 - 伺服器模型。

· 顯式的共享基礎架構:協議,應用程式合同和API定義。

· 隱式而非共享基礎架構:業務流程和遠端狀態仍然是私有的。

第三代:分散式業務流程

基於區塊鏈的生成仍然需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可行的企業架構,更進了一步。它使用對等協議,並在多個系統之間共享業務流程,這些系統由不相互信任的各方控制。雖然之前的整合需要共享對協議或API的理解,但這依賴於對完整業務流程及其當前狀態的共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跨組織的分散式業務流程網路才有意義並付出代價:

· 整合模型: 通過與分散式業務流程形成業務網路,實現多方,點對點整合。

· 顯式的共享基礎架構:業務流程及其所需的狀態。

· 隱式而非共享基礎架構:其他非流程相關狀態。

有許多基於區塊鏈的專案採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業務整合挑戰。具體來說,這裡介紹一些最受歡迎和最有趣的許可開源區塊鏈專案:

· Hyperledger Fabric是最受歡迎和最先進的區塊鏈框架之一,最初由IBM開發,現在是Linux Foundation的一部分。

· Hyperledger Sawtooth是由英特爾最初開發的另一個Linux Foundation分散式專案。它以其模組化和完整的元件可更換性而廣受歡迎。

· Quorum是一個以企業為中心的以太坊分銷。

· Corda是另一個基於現有基於JVM的中介軟體技術構建的專案,使組織能夠與合同進行交易並交換價值。

·LikeLib是一款和數軟體全程自主研發基於區塊鏈3.0的商業級公鏈系統。通過建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COs),實現對去中心化體系的重構和發展。

已經有許多使用上述專案構建的業務網路,使網路成員組織能夠使用這種新的整合模型相互整合和互動。

結論

企業整合有多重細微差別。組織內部的整合挑戰,其中所有系統由一個實體控制,參與者彼此之間具有某種程度的信任,主要由現代ESB,BPM和微服務架構解決。但是,當談到多方B2B整合時,還存在其他挑戰。這些系統由多個組織控制,無法檢視業務流程,也不相互信任。在這些場景中,我們看到組織試驗了一種新的基於區塊鏈的技術,這種技術不僅依賴於協議和合同的共享,還依賴於端到端業務流程和狀態的共享。

這種趨勢與多年來不斷髮展的總體方向一致:從共享最低限度的協議,到以合同,API和現在業務流程的形式共享和展示越來越多。

這種共享整合基礎架構支援新的透明整合模型,其中先前的私有業務流程現在使用開源協作模型共同擁有,同意,構建,維護和標準化。這可以激勵組織共享業務流程並形成網路,從而進一步受益於聯合創新,標準化和更深層次的整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