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了翟天臨的知網,又被區塊鏈盯上了?

LikeLib發表於2019-02-25

公眾質疑知網的核心在於,如若作為公共資源存在,知網應像圖書館等機構一樣免費面向大眾;倘若是純粹的商業行為,那對於高校產出的論文,知網理應付費購買,如果不進行購買就以此盈利,那這何嘗不是一種版權盜用的行為呢?

輿論有時像一把刀,會傷害無辜的人,有時又像一面照妖鏡,美的醜的一覽無餘。這不,新年伊始,學術圈的一角就被輿論攪了個翻天覆地。

翟博士的這個新年猶如雲霄飛車,前腳在春節聯歡晚會上還意氣風發地扮演著一位打假的演員,後腳自己就因“不知知網為何物”被打假衛士拉下神壇,轟轟烈烈的霸佔了接連幾日的春節檔微博頭條,從論文到同學到導師到學校都被挖了個底朝天。

就連作為導火索的配角“知網”也沒能倖免於難,被輿論拉出來重新抽打了一番。藉此機會,不妨來深究一下,“知網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知網”的壟斷生意經

“知網是啥?是一個下論文死貴死貴的地方。”

看到壟斷兩個字,可能有人會說除了知網,還有萬方、維普,但後兩者更小眾一些,偏向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知網融匯百家之長,在資料總量與專業期刊數量上可拔頭籌,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整合商,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

但近些年來,知網在學術界擴充疆域的同時,其斂財手段也已經變得明目張膽,這從2018年的一起糾紛案中可窺一二。

此前,知網曾被蘇州大學法學院一名學生告上法庭,原因是其下載論文需付費7元,而知網充值中心設定的最低充值額度是50元,事後其想退出43元的餘額,但知網方面稱無法退還,在多次協商未果的情況下,這名學生將中國知網告上法庭。法院方面認為,知網上關於最低充值限額的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知網在敗訴後對充值方式進行調整,目前可通過簡訊支付選擇0.5元、1元或2元的小金額。

這名學生只是中國億萬學子中的一員,其中大部分都在沉默地忍受知網的剝削,如果不是有人開始奮起反抗,知網連這小小的讓步都不會給。

對於學生來說,金額尚小,憤憤然也就過去了,而對於學校來說,連年上漲的服務費可能就更加頭疼了。

早在2016年,中國青年報就曾報導,北京大學在官網上貼出知網即將停用的通知,稱由於資料庫商(知網)漲價過高,圖書館正在全力與對方進行2016年的續訂談判,上一年度合同截至2016年3月31日,期滿後資料庫隨時可能中斷北大的訪問服務。

無獨有偶,同年一月,武漢理工大學釋出知網停用通知,其上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以來,知網對其報價每年價格漲幅均已超過10%,2012年漲幅竟高達24.36%,從2010到2016報價共漲幅132.86%,平均下來每年漲幅將近20%。

知網貪婪之心已有恃無恐,儘管高校開始反抗,但面對壟斷著眾多論文期刊獨家版權和獨家網路資訊傳播權的知網,面對學校裡需要使用知網查詢資料的莘莘學子,也不得不做出讓步。最終,這兩起高校“起義”都以恢復使用知網為結局。

因為壟斷,知網漲價漲的有底氣,因為沒有選擇的餘地,校方和學生不得不吃下這個啞巴虧。

而對於眾多學者來說,知網上所收錄的文章,一部分是其購買版權的期刊,其餘大部分則直接來自原作者,知網並不會向他們支付費用,學者們想要看自己的研究論文,還要花大價錢從知網上進行購買。

無償奉獻的知識成果卻成為了他人的斂財工具,誰不憤懣?但知網儼然已成為龐然大物,又將如何撼動?

鉅額毛利潤撐不住鉅虧的母公司

資料顯示,中國知網的全稱叫做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CNKI),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於1999年6月發起,由同方股份(600100.SH)100%持股。值得一提的是,同方股份於1997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自此成為校企第一股。

截至2017年底,中國知網擁有機構使用者2萬多家,個人註冊使用者2000多萬人,全文下載量達20億篇次/年,網站同時線上使用者超過15萬人。由於其極高的市場佔有率,知網一直保持著高達60%左右的毛利率,如此高昂的利潤,在各個行業都屬於極其少見的情況。

2017年知網財務資料

從資料上來看,知網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9.7億元,毛利率61.2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96億元。而2016年營收為8.34億元,毛利率63.48%,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1.76億元。由此可見,知網是同方股份旗下子公司中對其貢獻最高的,而其盈利能力也呈穩步上升,然而,這麼高的利潤卻仍然撐不起同方股份的鉅虧。

在1月31日披露的2018年業績預告中,同方股份稱2018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虧損11.5-17.2億元(下降幅度為1753.85%-1205.77%),扣非後淨利潤虧損14.5-20.2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04億元,扣非後的淨利潤虧損0.34億元。

翻開同方股份所披露的財務資料,會訝然於其公司業績從2012年至2015年期間仍處於穩步的上升態勢,卻從2016年開始出現了大幅波動。而從股價來看,自2015年8月開始,同方股份便呈下跌趨勢,目前仍前景堪憂。

2012-2017同房股份財務資料

如此看來,儘管近些年來知網賺錢手段愈發高明,但手握這顆搖錢樹的母公司同方股份仍舊改變不了江河日下之勢。網友調侃,妻子太能花,丈夫掙再多錢也撐不住。

當知網“區塊鏈化”

除了期盼知網“幡然醒悟”之外,還能有什麼辦法減少這種壟斷所造成的費用升級呢?

從上文可知,知網目前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是收費過高,尤其是對高校的服務費,呈逐年遞增趨勢,多年經營使得知網已經具備較強的控制相關市場的能力。

作為中國最大的數字圖書館,知網匯聚了眾多學者的海量著作,但在悄然間卻從一個勤勤懇懇的知識搬運工蛻化為一個拿暴利說話的壟斷者,這才是讓輿論喧天、眾多學者嗤之以鼻的原因。

筆者在這裡要老話重提的還是區塊鏈,儘管目前區塊鏈在經歷巨大泡沫破裂之後變得非常蕭條,在大眾感官中也尚不是一個成熟的技術,但它卻無疑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可能。

試想一下,運用區塊鏈能製作出這樣一條鏈,它具有開放透明、部分去中心化的特點,創作者可以自行將願意分享的著作進行上傳,供學術創作借鑑使用。整條鏈由程式碼和機器來自行運轉,只需設定一些崗位進行作品的上傳稽核,極大的降低了中心節點的人為力量,逐利的私念自然不攻自破。

其次,依託這種技術可以進行作品溯源以及加蓋時間戳,以跟蹤作品所有權的形式進行版權確權。

展開來講,區塊鏈技術的資訊不可篡改這一特質使得鏈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將會變得極高,上鍊之後所有涉及版權使用和交易的環節均可記錄,並且整個過程不可逆轉且不可篡改,這在本質上解決了作品確權和價值評估的問題。

除此之外,運用區塊鏈技術所製成的雜湊值+時間戳的數字證書能夠證明文章存在的時間點,在此後的的轉發中,插入其中的加密雜湊值會一直存在,證明作者的所有權。

當然,這僅僅是筆者的一個設想,區塊鏈技術目前發展並不成熟,但這個方向或許值得一試。

結語

知網知網,應是網羅天下知識,以饗天下學子,而不是織逐利之網,行謀取私利之舉。

公眾質疑知網的核心在於,如若作為公共資源存在,知網應像圖書館等機構一樣免費面向大眾;倘若是純粹的商業行為,那對於高校產出的論文,知網理應付費購買,如果不進行購買就以此盈利,那這何嘗不是一種版權盜用的行為呢?

由“不識知網”翟博士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學術圈,截至目前,這一幕極致荒唐的“開年大戲”暫時告一段落,但對於知網來說,這可能是引發一場變革的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