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古人用上了區塊鏈技術

LikeLib發表於2019-03-01

說到區塊鏈,大多數的人說的最多的就是分散式記賬。沒錯,分散式記賬是區塊鏈技術中最廣為人知的特徵之一。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為什麼要採用分散式記賬。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分散式記賬,與其意義所在。

還是先從一個小故事開始說起...

很早的時候,村子裡都沒有流通的紙幣,拿實物貨幣金子銀子之類交易的又不方便,所以大部分的村裡一般都會有一個賬房先生,村裡人的買賣交易什麼的,甚至為別人打工賺錢都會通過賬房先生來記賬,村裡的其他人也習慣了這種賬房先生記賬的方式,一開始還有人時常去查賬,久而久之村民們也都放心賬房先生記得賬了,就都不查了。賬房先生也因為承擔著替大家記賬的任務,因此不用出去幹活出工,額外會有些補貼,倒也是讓一些人羨慕不已。

有一天,小李突然想起查賬這個事情,正好閒著也是閒著,就去賬房查閱了賬本。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賬本的支出、收入、餘額完全對不上。這可不行,於是小李立馬報告給了村長和村裡的其他村民。

捅破了天一樣的事情發生了,原來賬房先生根本就沒有好好記賬,很多的賬目根本是對不上的,甚至中飽私囊。於是大家商量,選新的賬房先生又難保不出現同樣的問題,那乾脆就輪流記賬,大家都來當這個賬房先生。

這下村裡的賬本由大家輪流來保管記賬了,一切又相安無事了,直到某一天,當時負責記賬的小鄭動了小心思,他平時的花銷太大了,所以他想要挪用村裡的公款以滿足他的私慾。可是他又怕這個事情被後來記賬的人發現,怎麼辦呢?小鄭決定燒掉賬本的一部分內容,這樣別人就查不出來了,回頭只要告訴大家這是不小心碰到蠟燭,別人也沒什麼辦法。

果然,出了這個事情以後,大家也不好說啥,賬本就一本,老舊損壞不可避免。可是緊接著,趙六也說不小心碰到蠟燭了;王五說不小心掉水裡;張三說被狗啃了...這麼一番下來賬本的收入支出又不符了,甚至這次連罪魁禍首都找不到。

大家又開始討論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經過一番爭論,大家決定:既然大家誰來記賬或者輪流記賬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何不如每個人都記賬,一人一本賬,每家每戶交易過後都要在賬本上進行改動,並且要告訴村子裡的所有人這筆賬的存在,只有大多數的人(理論上要高於51%的人)承認這筆賬的真實性,那這筆賬才會被記錄在大家所有人的賬本上,直到這時候才能說明這筆賬是真實有效地,並且是被記賬成功了的。

果然,使用了這個辦法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發生過賬本問題,即便是有人真的不小心損壞了一部分賬本的內容,只要找到其他的人去重新複製一份來就行了。

然而,這種方式還是有問題,一個是每個人都要手抄一本賬,那有的人根本就不識字啊,於是就讓別人幫忙記錄,這就導致了很多人不記賬又有很多人有好幾本賬的情況,說到底不還是很容易出問題嗎?還有的人懶得去核對別人的賬本,不管別人說的是什麼他都如數記下,完全不核對。時間長了,就導致大部分的人記得賬跟實際情況還是有出入的。而且記賬記得最勤的那幾個人也有了意見,憑啥你們都不記賬就光抄我們的?

最終大家開會決定,每天早上抽籤,把一隻籤做上特殊的記號,抽到的人來負責當天的記賬,其他人只要核對一下,沒問題就複製過來。並且被抽中記賬的人記得賬目真實有效的話是有獎勵的,獎勵直接體現在他個人的帳下,就像是發工資一樣。這樣做是為了保證記賬的人都有積極性去記賬,而不是胡亂寫一通。

果然,用了這種方式之後,不僅提高了效率,還能有效地保證賬目的真實有效。從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村民們依舊相安無事的生活著。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心裡都有點記賬模式演變的過程雛形了。實際上呢,我們當前銀行的二級清算制度(結算-清算)就是我剛剛講到的故事裡的賬房先生記賬的方式,而央行就是村子裡的賬房先生,各大商業銀行可以理解為是賬房先生手底下的賬房員工,負責處理每個村名的細小零碎交易,最後彙總到賬房先生手上。

說到這裡我簡單的給大家說一說目前國內用到的二級清算制度。

二級清算制度簡單地說就是從商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清算流程。首先我們每個人或者企業或者機構都是直接在商業銀行進行我們的結算流程,結算完成之後再由各家商業銀行上報中國人民銀行進行清算。

以我們日常的消費過程為例,不管是刷信用卡、支付寶之類的除現金交易之外的交易過程都是需要先經過商業銀行,也就是工商、農業之類的銀行,再由商業銀行對我們的交易行為進行結算(也就是算明白這筆賬到底是從哪到哪),然後進入清算的過程(清算可以理解為處理一段時間內的全部的跨行轉賬)。

簡單的說就是使用者-商家-商業銀行-央行-商業銀行的過程。基本上現有的所有金融活動,只要有銀行介入,都必須要經過這樣的“結算-清算”流程。

央行之所以使用如此複雜的清算流程,其實目的很簡單,無非就是加強對資金的管控,做到資金動向明確,有據可查。並且這樣的清算體系有利於央行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進行巨集觀調控。本質上說央行就是國家對經濟體系進行巨集觀把控的機構。

這就跟我剛剛提到的賬房先生記賬是一個道理,或者說是把賬房先生記賬的村子放大到了國家,把賬房先生放大成了中國人民銀行。雖然說目前國家有設定專門的監管機構對銀行進行監管,但是隻要他想在賬目上做些手腳,理論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我們還不能隨意的“查賬”。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國的中央銀行也就是美聯儲就做了一件在賬目上進行改動的事情。當時正是因為美聯儲啟動“量化寬鬆”以圖減輕那時候的次貸危機,才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量化寬鬆”簡單地說就是印鈔。印製非常多的鈔票以應對已經出現的資不抵債的問題。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流通中的貨幣數量不是一個機構說印多少就能印多少的,這是有嚴格的審批過程的。流通貨幣的數量取決於當下市場的大環境,這有一個公式可以簡潔明瞭的看到流通貨幣的數量取決於什麼:

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

這個公式表明了貨幣需求量變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公式中的幾個條件的情況下貿然的印鈔,只會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這就像賬房先生在自己的名下莫名其妙的增加了大筆的資產。

我們知道原始社會在沒有流通貨幣的情況下是實行以物換物的制度的,也就是說我用我的東西跟你換你的東西,而貨幣的出現實則是人們為了簡化這個流程,而採取的對物品進行定價的措施,再用貨幣表示我們每個人擁有的物品的價值,然後用貨幣去兌換別人手中的物品。這就是流通貨幣的本質。

而賬房先生在自己名下增加大筆莫須有的資產是會造成村子裡的整體貨幣貶值的(這裡的貨幣可以理解為每個人名下擁有的資產,因為我假設的村子裡是沒有貨幣的),簡單地說原來的村子裡賬目餘額是跟村子擁有的資產總數對等的,而現在賬目餘額突然多了起來,這必然會導致原來同樣的商品兌換所需的貨幣會更多。這就是通貨膨脹。

當然,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其實也是國家對經濟體系的一種巨集觀調控。但是其行為本質上與賬房先生改賬無異。

至於故事的最後提到的抽籤決定記賬人的模式,實際上就是比特幣的價值激勵模型。通過系統既定的雜湊函式問題決定本輪記賬節點,再通過價值激勵的方式激勵節點的記賬熱情,使得整個系統能夠良好運轉,不出現衝突。

而故事中發生的人手一本賬的記賬模型則是區塊鏈的記賬模型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分散式資料儲存實際上就是“人手一本賬”的記賬方式。

說到這裡,大家明白為分散式記賬的意義了嗎?

實際上,傳統的中心化記賬與分散式記賬就是“科學”與“民主”區別,中心化記賬效率高,分散式記賬可信度強,各有優劣。

“人手一本賬”的記賬形式就是在最大程度的保證所有參與節點的權益,也就是民主的極致。

在目前的區塊鏈世界中還存在這一個“不可能三角”,即安全、效率、去中心化。如圖:

“不可能三角”的含義即是在當前條件下,無法做到完全的安全、高效和去中心化。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經常說分散式記賬是在犧牲一定效率的情況下保證了系統的安全與去中心化。

孟子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當下的區塊鏈中也適用。這也就是為什麼區塊鏈看似非常完美但又還未完全普及的原因。現如今社會進步越來越快,人們也崇尚高效,而忽略了安全與民主的重要性。

拼多多事件我也解析過,回頭看來,何嘗不也是在高效佈局市場的同時忽略了安全監管措施的完善呢?

當然,“不可能三角”並不是真的完全不可能,只是當前的技術條件還不能完成,但我相信,一旦區塊鏈的效率問題被解決,一定能厚積薄發,綻放出不一樣的煙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