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天貓新零售再放大招,像買可樂一樣買汽車終成現實

weixin_34236497發表於2018-03-28

新零售的變革始終都圍繞著對“人、貨、場”的重構,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不同商品品類上對不同商業場景的改造,例如天貓近期推出的汽車自動販售機。

站在這一外形酷似立體車庫的“汽車自動販售機”前,使用者只需要按下按鈕,販售機內的托盤便會轉動,提車口的燈同時也會亮起,隨後一輛新車便可以出現在使用者面前。而對於芝麻信用超過750分的使用者,他們可以實現5分鐘稽核通過、一成首付、支付寶繳月供的近無人化購車流程。

這樣的“黑科技”也讓不少人驚呼在未來,無人零售可能會消滅傳統的4S店模式,徹底改變原有的汽車銷售市場。但實際上,汽車無人販售機並非洪水猛獸,更不會消滅4S店,其能夠帶來的更多的則是整套體系的賦能和共享。

天貓為什麼推出汽車自動販售機?

零售的智慧化已然是如今的大趨勢,“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馬雲不僅僅說了這樣的話,也正在推動整個零售業快速迭代。在這過程中,阿里就像一條巨型鯰魚,攪動了中國36.6萬億人民幣社會零售總額的巨大零售市場。

在將線上的新技術、新流量、新模式與線下場景結合的過程中,顯然前者成為了主導者,因此天貓推出的汽車自動販售機也吸引了諸如瑪莎拉蒂在內的近20家汽車品牌向天貓方面瞭解合作詳情。在大的科技浪潮和商業革命面前,汽車廠商顯然也不希望成為最後一個跳下燃燒的巨輪的那個人。

另一方面,汽車行業的新零售化背後的價值同樣十分豐厚。2017年中國汽車銷量2376.4萬輛,繼續超過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銷售市場,但與此同時,新車銷售的增速正在變緩,汽車零售行業顯然也需要新的刺激和銷量增長點,而天貓則成為了可能會引發新變化的變數。

作為高價值、長決策週期、重實際體驗的商品,汽車銷售直接搬到線上顯然還有很大的阻力和不現實性。畢竟對於使用者而言,短期內還很難接受這一消費方式,物流等相應的配套基礎設施顯然也還不完善。

但通過無人汽車販售機的形式,天貓能夠將線上、線下兩端的優勢結合起來。一方面利用基於人工智慧、大資料、個人徵信等新技術,另一方面線上下場景為使用者提供更真實購車和試車體驗,從而將使用者體驗和效率都做到最大化。而這也將補上天貓在零售品類上的一個巨大短板。

汽車無人零售帶來那些新價值?

當然,這種意義不僅僅是對於天貓而言,更是將影響整個汽車零售行業的。在零售行業中,無人只是一種服務形式和思路的改變,但並沒有改變零售的本質,因此無人零售更多是對傳統汽車零售的一種賦能。

(1)幫助汽車4S店擴充新的客戶來源。

隨著汽車消費核心使用者群體的不斷年輕化,無人零售所帶來的諸多新體驗,例如刷臉取車、芝麻信用試車等,加之天貓本身的線上流量優勢,能夠幫助那些率先引入這一新模式的4S店吸引到更多額年輕使用者,將原本線上的流量轉化為線下客戶。

對於瑪莎拉蒂、mini等積極爭取與天貓合作的品牌們而言,這樣新奇的銷售方式不僅僅是一種渠道的改造,同時也是一種企業品牌的營銷,幫助這些有著近百年曆史的品牌拉進與拉進使用者之間的距離拉進展新的客戶源。

(2)從推銷到體驗式銷售

據統計,中國有2.3萬家4S店,這一概念來自於國外,是整車銷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後服務(Service)、資訊反饋(Survey)等四大功能的組合。但在實際的運營中,由於銷售端競爭的激烈,大量的4S店的重點都是“推銷”。

而隨著天貓無人販賣機的引入,這種“推”成為了使用者主動的體驗,4S店提供的更多的是體驗的場景。使用者可以通過智慧螢幕和人工智慧語音助手瞭解更多的汽車相關資訊,同時也能夠直接將車開回家體驗。這也讓其在購買之前有更深度的體驗,能夠更容易做出最終的消費決策。

(3)幫助行業提質增效

從有人到無人的改變,並非是機器取代人,而是一種線下勞動力成本的優化。正如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暢想的那樣,未來世界中人類大多數簡單的、重複性的工作會被機器取代,但這或許並非一件壞事,這可以促使人去學習和掌握更高階的技能。

放在汽車零售領域來看,隨著無人汽車販售機的引入,原本的銷售人員為主的線下4S店,可以轉變為以服務和高技術專業度工作為主,承擔更多的車後服務責任。而相比於已經開始走向下滑前夜的新車銷售而言,汽車後市場則是一個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30%的大市場。而服務本身是一種非標且需線下交付的東西,所以4S店成為了重要的場景。

在天貓內部的規劃中,汽車自動販售機與4S店們並非水火不相容,相反,天貓希望在更多的城市把技術和資料等“基礎建設”方案提供給更多的品牌方和經銷商,讓品牌商、經銷商能更高效地服務購車需求的使用者。自動販賣機的“基建”是開放給整個汽車零售行業,賦能經銷商,並且能夠一併推動整個汽車零售行業的升級發展。

無人零售未來的邊界在哪裡?

從一管小口紅到體積龐大的汽車,天貓所推動的無人零售正在快速席捲整個零售行業,這不由得讓人發問,其邊界究竟在哪裡,這場革命將席捲多少個領域。

實際上我們回到新零售的本身——對人、貨、場的重構,無人零售的邊界也恰恰在於這三個維度。首先在現階段,無人零售還是僅限於一二線城市消費能力較強的地區,無人並不意味著降低成本,甚至在其初期反而意味著高成本,因此利潤更高、溢價更高的商品反而適合無人零售,因為其面對的消費者消費能力更強。

對於無人零售的商品,其首先必須是“貨”,像車後服務這類服務屬性的東西,顯然是短期內無法做到無人,因為服務目前還主要是需要由人來交付。另一方面,高損耗的生鮮類商品短期內似乎也還看不到無人零售的爆發。

從場景來看,無人零售的場景似乎並沒有太多的要求,因為它還是需要線上下觸達使用者,其所帶來的更多的是一種場景的改造。

早在2015年,天貓就實現了18萬門店線上線下打通,一年後,這一數字翻了5倍,100萬家門店完成線上線下打通,涉及蘇寧、銀泰、TCL、優衣庫、索非亞、GAP、Bestseller、B&Q等國內外數千商家。

而隨著無人零售探索的深入,這些場景也正在成為未來無人零售重要的應用場景之一。因為其不僅僅帶來的是售貨員的減少,還有其背後大資料的支撐和銷售邏輯的變化。

在談及無人零售口紅的案例時,天貓美妝的相關負責人就曾表示,“自動販賣機產生的是真實訂單,這些訂單包含大資料,比如他們喜歡哪些品牌、品類,喜歡哪款口紅的顏色。如果品牌的線下資料已經和天貓資料打通了,加上自動販賣機產生的資料,我們就可以幫品牌觸達更多年輕的消費群體。”

這樣的變化才是天貓所追求的無人零售,賦能零售,而非毀滅傳統零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