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AI大模型秒變一篇文章的今天,劃清人類與機器的界限,人類如何保持創見,而不是被機器餵養的奴隸?
Nathan Savage 於 2025 年 1 月 2 日發表的文章《超越 RAG:構建增強而非取代思維的知識管理系統》討論了在檢索增強生成 (RAG) 技術背景下知識管理系統 (KMS)的演變。
Savage 認為,雖然 RAG 系統具有先進的資訊檢索和生成功能,但它們往往有可能取代人類的認知過程,而不是增強它們。他主張設計能夠補充人類思維的 KMS,透過促進更好地組織、檢索和應用知識,從而增強決策能力和創造力。
閱讀、理解、綜合和建立聯絡等核心活動牢牢掌握在人類手中
- 這並不是因為機器無法做到這些事情,其實它們越來越能做到
- 而是因為做這些事情正是我們學習和發展新見解的方式。
劃清界限:人類與機器
在整個工業革命和數字時代,我們一直在努力實現儘可能的自動化。總的來說,這是一件好事——我當然不是說我們應該回到手工會計賬簿或卡片目錄的時代。但對於知識工作,特別是個人知識管理,我認為我們需要更加深思熟慮地劃定人機任務之間的界限。
關鍵在於找出我所說的“苦差事”:是指那些對理解毫無幫助的機械任務(髒活累活)。
- 搜尋數千條筆記以找到特定的參考資料?讓機器來處理。
- 將你的想法轉換成打字的文字?當然,打字可能比手寫更有效率(儘管關於手寫的認知優勢還有有趣的討論,我將留到下次再討論)。
- 管理筆記之間的連結?計算機在這方面很擅長。
但閱讀、理解、綜合和建立聯絡等核心活動呢?這些應該牢牢掌握在人類手中。這並不是因為機器無法做到這些事情——它們越來越能做到——而是因為做這些事情正是我們學習和發展新見解的方式。
zettelkasten 工具
是一種知識管理工具和方法,其核心是透過關係的形式記錄知識點,並建立關係之間的關聯,一個高度互聯的知識網路。
zettelkasten 是一種本體語言
Zettelkasten源自德國,意為“調整盒”,首先由德國社會學家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提出。 Zettelkasten強調透過連線不同的知識片段,形成一個可以隨時擴充套件和檢索的知識網路。每張“配置”承載一個獨立的知識點,並可以透過連結與其他配置關聯。
工具特點:
- 原子性:每張筆記都聚焦於一個,類如每篇文章一個部落格文章,一個URL,只能一件事,軟體教程一篇。
- 連結:筆記之間的協作連結幫助形成知識網路,從而促進思考和創意的產生。教程之間需要相互用html的連結引用,形成某個話題或多個話題Tag。
- 獨立性: 筆記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重用,避免知識孤島的產生。
Zettelgarden 哲學
這讓我想到了我認為 Zettelgarden 的核心。你的筆記應該完全屬於你自己。它們不應該只是從文章中提取的事實;它們應該包括你的評論、你的見解以及你與其他想法的聯絡。
讓我舉個例子來說明我如何組織自己的筆記:
- 卡片 X 可能包含我讀過的內容中的事實或概念。
- 但卡片 X.1 將是我對這個事實的想法- 為什麼它很重要,它意味著什麼,它可能在哪裡是錯的。
- 卡片 X.2 可能會探索這與我在其他地方遇到的完全不同的東西有何關聯。
這種評論和這些聯絡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這就是為什麼我反對匯入文章並自動生成數十張卡片的工作流程。
當然,這很高效,但你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麼?
Zettelkasten 不應該是世界知識的鏡子——它應該是你對這些知識的理解的反映。
為什麼Zettelgarden 在AI大模型背景下很重要?
人工智慧工具的爆炸式增長將我們帶到了知識管理的一個有趣的十字路口。人們幾乎無法抗拒自動化一切的誘惑。
如果人工智慧可以閱讀文章並生成完美的筆記,那麼為啥這不好呢?
原因如下:許多當前基於 RAG 的解決方案都存在我所說的擴充套件問題:
- 當你處理十個筆記時,將它們轉儲到 LLM 並生成連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 如果有一百個筆記,這仍然是可以管理的。
- 但是當你達到 10,000 個筆記時會發生什麼?或者一百萬個?我們很快就會遇到上下文視窗和處理能力的限制。
向量搜尋有助於縮小範圍,但它很容易錯過人類思維可能自然建立的重要聯絡。
這裡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當你自動從一篇文章中生成筆記時,你真正完成了什麼?你基本上建立了一個稍微重新組織過的原始內容版本。但個人知識管理不僅僅是儲存資訊——它還包括處理資訊、理解資訊,並使之成為你自己的。
數字系統很難複製的“鄰居效應”
實體卡片系統有一個迷人的方面,我直到它消失才意識到這一點:接近的力量。
- 當你翻閱實體卡片時,你自然會看到你正在尋找的卡片周圍的註釋。
- 卡片 100 和 101 的內容可能完全不相關,但你的大腦會情不自禁地將它們聯絡在一起。
- 有時這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聯絡——你可能會意識到與卡片 100 相關的卡片 500 也可能與卡片 101 有有趣的關係。
(banq注:我在jdon.com記錄各種硬黑文章時,右側邊欄的發表時間順序經常觸發這種鄰近效應,實際是當前文章的上文和下文,另外一種上下文型別而已。發表文章以後,經常會修改相互連結,將相近的從不同背景知識的文章連結在一起)
這種物理上的接近創造了一種“鄰居效應”,而數字系統很難複製這種效應。螢幕空間非常寶貴,我們無法輕鬆地一次性顯示所有內容,否則會造成介面過於複雜。
這種偶然的發現很難在數字世界中複製(banq注,這可能是作者的認知困境,上面我已經闡述如何實現了):
當然,我們可以新增上一個/下一個按鈕或顯示相關注釋,但效果並不完全相同。
- 在螢幕上,一切都是有意為之的 - 您必須選擇檢視相關內容。banq注:其實有多種“相關”型別,有“有意為之”,還有“按照發表時間排列”,發表時間實際上類似卡片的位置,因為卡片插入位置肯定是根據時間插入,除非有意為之。
- 使用紙質卡片,這些聯絡本質上是強加給您的,這並不總是一件壞事。
banq總結:
- 閱讀網路文章,不能糾結文章內容是否機翻,而是文章的相關連結指引的更廣泛的上下文背景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