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訊產品的一點小思考,貪婪的代價

陰明發表於2018-09-17

Warcraft III 裡有一個祕籍語句 greedisgood XXXX,只要你敲下 greedisgood 10000 就可以立即獲得相應 10000 的金錢和木材。而 Greed is good 的來源是 1987 年的著名電影 Wall Street 裡的名句: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 Greed 即貪婪,是驅動人們不斷探索的原始動力。

網際網路讓資訊永不停歇地快速傳遞,資料在光纜和無線電波里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它本身即是人類溝通訴求下的產物,也為人類文明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其價值有如軸心時代、有如文藝復興、有如大航海、有如工業革命、有如世界大戰。但它與人類每一次巨大變革都一樣,人類不斷地犯著同樣的錯誤,一次又一次,每每封存入歷史警醒後人,每每又重新上演。貪婪,網際網路作為資訊溝通的媒介,放縱了貪婪。

即時通訊 Instant Messaging (IM)

沒有一個人能夠逃脫微信的“魔抓”

從大三到我研究生畢業後一年,我不知道心生了怎樣的魔障非常害怕坐飛機,怕到有一次上飛機之前竟然哭鼻子。但是,自打工作繁忙之後,我就異常珍惜飛機上的時光,因為在飛機上的幾個小時裡,終於可以沒有網路了(幸虧機上 Wi-Fi 服務尚不普及),也就是說終於沒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微信,這個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好似洪水猛獸衝入我們的生活。每當他的提示音想起,都讓我心緒難平。

網際網路徹底改變了人與人交流的方式,而類似於微信、Messenger、WhatsApp 這樣的移動即時通訊工具基本已經是我們生活、工作賴以生存的基本工具。騰訊曾被幾番詬病的“要做網際網路裡的水與電”也因為微信的成功而“平反昭雪”,但真當它如水與電一樣與我們所生活的數字世界緊密連結之時,吸附於貪婪之上的原罪便也無法忽視。

每當你傳送一條即時通訊給一個人時,你貪婪地期待對方要儘快看到並回復

因為人有肌肉記憶,很多時候你的手比大腦運轉得快,而即時通訊的媒介改變了人們通過長篇幅文字溝通的邏輯思維。在《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這本書裡傳遞了一個很核心觀點 “Americans no longer talk to each other, they entertain each other. They do not exchange ideas, they exchange images. They do not argue with propositions;
they argue with good looks, celebrities and commercials.” 書裡講述的 80 年代美國電視作為一個新的資訊傳遞的媒介即定義了其媒介中的內容會取向娛樂化。這本書雖然成名已久,但它的觀點也適用於今天,佐證了為什麼抖音是任何人都無法抗拒的。一個資訊傳遞的媒介會定義通過這個媒介傳遞的資訊,即時通訊也一樣。

在以微信等即時通訊軟體為我們日常溝通的主要媒介,而其演化出的討論群、熟人關係朋友圈、看一看資訊推介等也都是資訊消費的媒介。它在一步步地改變我們的語言表達習慣及溝通習慣,也慢慢地改變了我們消費內容的形式甚至是內容本身。舉具體的例子:

  1. 我給一個人發微信詢問資訊,我可以容忍對方回覆我的時長是有限的,而這個有限的來源是即時通訊產品本身定義的。更重要的是,除了收到資訊的人因為那個紅點數字一直想著要回復之外,發資訊一方其實也需要一直留著心思等待對方回覆。不久,作為發信方你的無法接受等待,再次傳送資訊催促,給收信方繼續增長回覆成本。
  2. 我們獲取資訊往往是有溝通或執行引導的需求。前者需要佔據一段較為連續的時間執行,而後者則需要把需求彙總後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一個一個完成。但是技術通訊的兩方都不會等待對方,一個人處理資訊、完成任務並回復的行動在技術通訊之下被強制排成了一個優先順序。再加以 1. 中提到的回覆不可等待的問題,就極強地促使資訊過載。
  3. 而群的產生,則繼續加強了重要資訊處理和弱資訊處理分割的成本。群裡的內容是否要看,是逐一看還是統一看,有人 @ 我是作為一個專門的溝通訊息來進入自己的任務列表,還是融於群溝通訊息的整體。

當然,還有更多的例子可以闡述即時通訊給人在處理資訊方式上帶來的巨大沖擊。抽象來說就是:

  1. 時序要求縮短
  2. 優先順序分配成本提高
  3. 資訊過載

而使得這樣的情況發生,是人性之貪婪地產物。如果我只能同時處理較為活躍和關心的 20 個群的溝通,為什麼不退掉其他群?你可能會說,也許裡面有重要資訊呀?那你要在什麼時候去處理可能重要的群,又在什麼時候去處理完全不重要的群,又在這兩個之上繼續處理那些一定要關心的群?

數字化讓需要處理的資訊本身沒有了成本和重量,網際網路又讓資訊的傳遞和溝通沒有了成本和重量,那未來某一天必將到來智慧化是否會讓資訊的處理本身沒有了成本和重量?

貪婪繼續驅動人類在慾望的深淵裡停不下腳步,智慧化的 Killer App 也許真的會讓人不再思考如何思考。就好比,我最討厭的別人問我:“在嗎?”,那個時候,和我溝通的人的智慧系統和我的智慧系統應該都知道對方找我想要幹什麼,如果是完全資訊系統內可以解決和溝通的問題,也許最後交給我的就是:對方希望和你借錢 “1000”,您的微信支付賬戶餘額還有“2531.9”,請問是否同意借錢給對方?借款條已自動生成儲存在對方個人信用體系中,若按照找預定時間 30 日內未還款,會自動記錄備案。我點選確認之後,彈出一個廣告“要為你和好友的關係加份保險嗎?只需 10 元,朋友不還你的錢,我們還!”

貪婪終將成為枷鎖!

來源:https://juejin.im/post/5b82d0e96fb9a019e450530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