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隨著課程內涵對知識傳播、教學內容等傳統認知的豐富與擴充,(課程)成為高校教育工作的剛性核心。
2、一般而言,複習舊知識應以練習法為主,傳授新知識應以講授法為主,培養實踐能力應以實習法、案例教學法為主。這表明,影響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 教學目的和任務)。
3、人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維度,就人的發展的內容來說,主要包括身體發展、心理發展以及(社會性發展 )等幾個方面。
4、對選定的高等教育研究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被稱為(課題論證 )。
5、按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可以將高等教育研究劃分為描述研究、分析研究和(規範研究)。
6、高等學校的課程督導分為綜合督導和( 專項督導)。
7、下列高等學校課程觀始於柏林大學的是(高深學問課程 )。
8、高等學校的綜合評估分為兩種型別:一是水平評估,二是(合格評估 )。
9、高等學校課程編制的主要模式不包括( 環境模式)。
10、人的發展的基本內容具體包括身體發展、心理發展和(社會性發展)。
11、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與關鍵是(職稱評定製度 )。
12、高等學校以學科為基礎,具有鮮明的( 學科規訓)和學科忠誠。
13、反對偽科學是高校教師對(社會 )的責任。
14、以下哪條原則是高等學校教學所特有的原則(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原則)。
40、威廉?洪堡於1810年主持建立柏林大學,並據此推動確立了大學的一項新的社會職能,即(發展科學 )的職能。
41、(課程督導)是對課程實施過程和管理所展開的監控工作,是課程開發中融研討、檢查與指導為一體的管理行為。
42、在教育過程中強調教育的物件是人,以人及個性的自由發展作為教育的最高原則。西方高等教育理念中的這種思想被稱為(理性主義 )。
43、高等學校的教材編寫應當遵循的原則不包括(個性化原則 )。
44、(課程編制模式)是聯絡課程理論與課程編制實踐的中介與橋樑。
45、高等學校的學術屬性,集中體現在學者和(學科 )。
46、高等教育研究的起點是(問題)。
47、基於普遍知識構建的大學課程稱為(普遍知識課程)。
48、高校教師在職業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情感及意志結構、心理結構、穩定的道德意識和個體內在的行為傾向,指的是高校教師的(專業人格 )。
49、最早產生於美國,後成為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高校管理制度的一大特色是(大學董事會 )。
50、以下不屬於高等教育促進個體社會化的作用的是(促進個體差異化發展)
5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十八條規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學校 )和其他高等教育機構實施。
52、依據高等學校決策權力主體的不同,高等學校領導制度可分為(校長負責制、理事會或校務委員會制、董事會制)。
53、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舒爾曼認為,教師專業知識的核心是(課程知識 )。
54、高校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傳播者和創造者,這體現了高校教師職業特性中的(知識性 )。
55、在我國的高等學校管理體制中,有權對高等學校進行行政管理的主體屬於高等學校的( “管理者”)。
56、對選定的高等教育研究問題進行分析、預測和評價被稱為(課題論證 )。
57、高校教師編制與實施課程的剛性指導檔案是(專業課程方案 )。
58、屬於國家推動高校學科建設重要舉措的選項是(評選與建設國家重點學科 )。
59、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是(個人的自主發展)。
60、高等學校課程方案的最終落實層面是( 院系)層面。
61、將學術自由真正付諸實踐的大學是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學)。
62、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舒爾曼認為,教師專業知識的核心是(課程知識 )。
63、高等教育過程中的研究活動,即( 創造或創新知識)的功能衍生出高等學校發展科學的職能。
64、從作用的物件看,高等教育功能可分為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
65、“哲學”這個詞在希臘語的含義是( 愛智慧)。
66、高等教育選擇的是最高層次的文化,與社會發展具有同步關係,這體現了高等教育文化選擇功能的(時代性 )。
67、現場教學法也稱(參觀法)。
68、高等教育宏觀管理制度主要指(高等教育管理體制)。
69、泰勒認為,課程目標應有三個主要來源:一是來自(專家的建議),二是來自學生的需要,三是來自社會生活。
70、高校教師的學術權力要求學術自治和( 基層自治)。
71、高等教育的發展從根本上受制於(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果)。
72、心理發展階段論認為,教師的認識水平開始由二元轉向多元,這表明該教師處於專業成長的(墨守成規期階段 )。
73、高等學校的學術屬性,集中體現在學者和(學科 )。
74、高等學校課程編制的關鍵依據是(學生需求 )。
75、美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是1876年宣告創立的(霍普金斯大學 )。
76、高等教育評價應該以( 事實判斷)為基礎。
77、高等教育是國家有組織地傳播主流思想意識和( 社會價值觀 )的重要途徑。
78、高等學校的核心職能是(科學研究)。
79、高等學校教師勞動的物件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自我教育的主體,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複雜性 )。
80、高校教師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這體現了教師的(需求特性 )。
81、高等學校教師勞動的物件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自我教育的主體,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 複雜性)。
82、進行高等學校的課程評價時首先要(制定課程評價標準 )
83、我國校務委員會實質上是一種(行政決策的諮詢機構 )。
84、高等學校(課程 )是指為學生所制訂的基於高深學問中的普通知識與特定專業知識的學習、研究和行動方案及其實施過程。
85、(人文主義 )高等教育目的觀反對功利性,主張超越現實的非功利性目的,堅持人的精神高於和優於物質。
86、美國曆史上的第一所高校是(哈佛大學 )
87、高校管理人員的行政化管理,體現在(學術活動 )和管理活動兩方面。
88、在高等學校的教學方法中,(發現教學法 )也稱假設法或探究法。
89、高等教育對個體的促進功能不包括( 培養合格公民 )。
90、在教育行政部門保障高校治理的多元參與的問題上,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需要教育行政部門的積極參與 )。
91、我國2016年開展的第四輪學科評估是從師資隊伍與資源、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社會服務與學科聲譽等四個方面對學科建設進行評估,這表明一個學科能否成為重點學科,( 從事科研的人員素質以及科研成果是否達到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標。
92、社會學教學經常會採用調查法,政治、歷史教學多采用講授法,物理、生物、化學教學常用演示法和實驗法。這表明,影響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 )。
93、一般而言,複習舊知識應以練習法為主,傳授新知識應以講授法為主,培養實踐能力應以實習法、案例教學法為主。這表明,影響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 教學目的和任務)。
94、高等教育的負向功能意味著高等教育結果的非目的性。近年來社會上掀起的高學歷熱,導致人們競相追求高學歷而導致高等教育存在過度教育現象,嚴重浪費教育資源。這反映出高等教育負向功能的( 難以消除性)特徵。
95、高等學校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要素是(專業知識)。
96、屬於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的選項是(文化儲存和繼承 ) 。
97、專業基礎課程是某一(專業類別)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術基礎課程。
98、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不良引注主要表現為虛張聲勢和(自我引注 )。
99、高等學校的學科制度首先是以(建設學術、生產系統性高深知識 )為宗旨的制度安排。
100、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要處理的是行政與學術的關係、(學校與學院 )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