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到底是什麼,是否所有企業都應該上BI?
為什麼要花時間來解釋這個並不新鮮的問題?
大概是因為逐漸發現這問題的答案可能並沒有問題本身普及得開。因此,今天來寫這篇文章幫助大家系統認識、理解BI應該也不算過時。
全篇原創乾貨,不妨耐下心,跟我花10分鐘去理清這些你每次都分不清的概念。
入門:弄明白,到底什麼是BI?
進階:BI與大資料、資訊化、數字化轉型的區別?
深挖:BI這麼好,是否所有企業都應該上BI?
01 入門:弄明白,到底什麼是BI?
對於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慧)的解釋,無論是在維基百科還是百度百科,你能搜到的都大差不差,都是告訴你:BI一個是利用XXX技術進行資料分析以輔助決策,提升決策效率的工具/方案。
雖然看著像套話,但BI本質確實是這樣,即“從資料中獲取知識,輔助決策”。
通俗點說,就是企業透過資訊化建設後(例如上了MES、OA、ERP等業務系統),經過多年,在內部積累了大量的業務資料,但這些資料沒道理放著不用對吧,那怎麼用,怎麼把這些資料用出價值替企業賺錢?這就是BI發揮作用的時候:將業務資料轉變為資訊,用資訊支撐企業決策,再透過企業決策產生業務價值。
看到這,我相信也會有不少人開始質疑,BI說來說去最後不就是個報表嗎?體現的價值也就是節省了我們做報表的工作量,僅此而已。
這個質疑,普遍但片面,對此,我想在開頭就給出大家正確的理解。
BI的表象是報表的呈現,這話不假,但其本質也正反映了一家企業業務和經營管理是否清晰、不含糊的問題。
要知道,BI的資料來源於多個業務系統資料的打通,從資料反哺發現、改進業務問題,再透過改進措施產生新的業務資料,最後用新產生的業務資料來驗證改進是否有效。
這個過程看著簡單,實際建設起來並不容易。
而BI就是用來幫助企業更好地沉澱業務資料及經營管理的細緻程度。因為BI不僅可以從上圖此類的大屏駕駛艙,在宏觀層面讓一家企業瞭解全域性情況,同時也可以從微觀層面關注到各個業務細節,盤點出有哪些是中高層管理者或基層業務人員,想看到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而無法看到的地方和問題,讓企業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個層次。
02 進階:分清楚,BI與大資料、資訊化、數字化轉型的區別?
在上一段,我們知道了BI的定義,但還是對BI沒有實際感知怎麼辦? 並且還經常把BI與大資料、資訊化、數字化轉型混淆在一起,只知道它們都是跟資料相關的技術,但具體差別在哪,其實並不清楚。
因此在進階處,我們會帶你理清BI和這些詞的本質區別,幫助你進階理解BI到底是什麼,能做什麼。
1、BI和大資料
先給結論:
BI是大資料領域下的一部分。
但BI側重於讓不懂技術的業務人員帶著業務問題去做資料分析,透過資料找出業務所在問題,同時沉澱出好的分析方法和知識在BI內。而大資料則偏向於挖掘資料、找到企業中的資料價值並應用在實際場景中,會包含一些演算法的內容。
具體點說:
從包含關係上來看,BI屬於大資料領域的範疇,因此BI有時候也會被稱為“大資料BI”。
同時,根據信通院的《大資料白皮書》的定義可知,在整個大資料技術體系中,BI工具與資料視覺化、資料探勘一同位於資料分析應用技術中,而資料分析應用技術又位於大領域技術體系下(如下圖所示)。
因此:大資料>>資料分析應用技術>>BI工具,BI概念小於大資料
2、BI和資訊化
先給結論:
BI和資訊化不屬於同類詞,BI是工具/平臺/系統/解決方案,而資訊化是描述企業資料發展階段的名詞。
聯絡起來說,也就是企業一般會在透過資訊化積累一定的業務資料後,再上BI系統,即在資訊化建設的中後期應用BI。
具體點說:
大多數企業中的資訊化本質是:資料採集→流程管理→資料展示,從這個角度來看,你可以理解BI系統其實也是一類資訊化系統。
BI系統的資料採集是接入企業各類業務資訊系統資料
BI系統的流程管理是資料處理和分析流程
BI系統的資料展示則比一般的資訊化系統更牛
所以有些企業也會利用BI工具去開發一些資訊化系統,用於補足定製業務系統的缺失。
這裡再補充幾點:BI在企業中的不同應用場景,會有不同說法。
①BI工具:指FineBI、PowerBI這種軟體本身
②BI平臺:BI平臺=BI工具+計算機硬體所形成的用於資料連線、處理的環境
③BI系統:是企業業務需求在BI平臺上被開發出來後,形成的業務分析模組
④BI解決方案:BI工具+行業解決方案
3、BI和數字化轉型
先給結論:
企業發展過程是從基礎資訊化→數字化,而BI則是承接企業從資訊化→數字化轉型的更優工具,幫助企業發揮在資訊化階段所積累的資料價值,從而推動加速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式。
具體點說:
就是讓企業的“死資料”透過BI變為“活資料”,讓企業的決策不再是拍腦袋決定出來的,而是有數可依。
03 深挖:既然BI這麼好,是否所有企業都應該上BI?
個人認為這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不同資料發展階段的企業,所面臨的資料問題是不同的。
就中國大多數企業而言,其存在的情況是:資料基礎建設差(資料無法採集收集存放),連最基礎的資訊化都沒做好,就想一步登天到數字化轉型到大資料,有的還直接上了套大資料系統,結果根本用不起來。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對自我認知不足,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沒想明白自己該如何按階段發展。
而目前,業內比較認可的企業資料發展階段是:
第一階段:基礎業務資料資訊化
將企業日常手工事務性繁重的工作→業務系統工作的過程,選擇適合企業應用的各類業務系統,例如OA、ERP、MES等,先把資料系統化地儲存起來。
第二階段:解決資料孤島,實現內部資訊透明
即建立不同業務系統中資料交流的橋樑,以便於中層管理者進行資訊統計。
具體點說,就是做好企業報表,可以用到的工具是例如FineReport這種企業級資料視覺化管理工具,將經營過程中的複雜資料和流程進行梳理與整合,形成一套企業報表系統,做好資料的收集處理展示。
第三階段:數字化轉型,讓已有的資料發揮應用價值
在做完資訊化建設後,多數企業已經不滿足報表的展示了,會開始想上BI,開始讓業務人員去學著做資料分析,因為只有業務人員最懂業務,最能讓已有的業務資料發揮價值。
這時候也就是BI開始發揮作用的階段,即從管理層層面能為企業提供管理依據、提升業務分析效率,從IT層面能整合多系統資料,打通資料壁壘,提高報表製作效率,解放IT人員開發報表時間。
04 總結一下
在本文,主要講明瞭BI的定義,以及BI與大資料、資訊化、數字化轉型的區別,也淺講了國內企業資料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正確發展階段及其應該使用的工具。
而帆軟已在商業智慧領域深耕了17年,從一開始的報表工具FineReport到BI工具FineBI再到現在的低程式碼工具簡道雲、資料整合工具FineDataLink,整套產品矩陣都是為了讓企業的資料更好發揮價值,讓資料真正成為生產力。
在為使用者提供真正有價值的服務路上,我們一直保持初心,踏踏實實打磨產品,虛心也希望多接收大家的疑問和建議,因此如果有BI相關方面的問題和需求,也歡迎大傢俬信或者在評論區留言,若想了解更多可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更多BI相關資料資訊。
來自 “ 談資料 ”, 原文作者:談資料;原文連結:http://server.it168.com/a2023/0516/6803/000006803961.shtml,如有侵權,請聯絡管理員刪除。
相關文章
- BI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收益,企業應該如何選擇好的BI工具?
- 如何進行企業BI分析,該如何選企業BI系統
- 為什麼BI對企業這麼重要?
- 企業級BI為什麼這麼難做?
- 什麼是商業智慧 (BI) ?
- 為什麼要上BI視覺化系統?視覺化
- BI預測分析,是否需要那麼精準?
- Power BI 與企業資料安全
- 商業智慧bi能帶來什麼價值
- BI工具的應用能給企業帶來哪些收益?
- 企業BI智慧大屏,除了頁面炫酷,還能帶來什麼?
- BI工具有多重要?憑什麼得到各類企業的熱烈追捧?
- 和外國bi相比,國產bi軟體更適合中國企業
- BI軟體是做什麼用的,有哪些好用的BI軟體?
- 為什麼在BI應用中,指標管理是重中之重指標
- 虹科乾貨 | 為什麼BI儀表板的共享功能對企業如此重要?
- 虹科乾貨 | 什麼是商業智慧 (BI) 儀表板?
- 簡談企業Power BI CI/CD實施框架框架
- 企業級BI是自研還是採購?
- BI讓傳統傢俱企業“潮”起來
- BI報表系統有什麼特點
- 什麼是bi分析系統 功能有哪些
- bi
- 自助BI工具是BI行業發展的趨勢嗎?行業
- 企業如何利用商業智慧BI打一場翻身戰
- 新型BI解決方案:SaaS BI,在瀏覽器上分析資料瀏覽器
- 為什麼說,整個SaaS行業都應該感謝“寒冬”?行業
- 自助式BI,釋放企業資料潛力!
- 移動BI應該怎麼規劃?每一個資料產品經理必看
- 做BI智慧資料分析,奧威BI系統是專業的
- 展示企業情況的BI資料視覺化大屏怎麼做?視覺化
- 大資料BI系統是怎麼助力企業長久發展的大資料
- 實用指南:打造卓越企業BI實施解決方案
- POWER BI - 與其他BI工具的比較
- 企業數字化轉型到底是什麼?
- 為什麼程式猿都應該學點linux命令?Linux
- 企業上雲是什麼意思?企業上雲的好處是什麼?
- 開源工具是否可以替代傳統BI廠商?TB開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