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只是不均衡地分佈在當下
大家好,我是菜農,歡迎來到我的頻道。
本文共 8097 字,預計閱讀 25 分鐘
有的人,從忙中走向事業的成功、家庭的幸福;而有的人,從忙中走向碌碌無為。拋開天賦的微小差別,最關鍵是我們如何對待時間,如何管理時間,進而管理自己的人生。
--- 《小強升職記:時間管理故事書》讀後小結
有人說這世上分為兩種人,一種是很忙的人,另一種是假裝很忙的人。時間去哪了?無非兩個結果,一個是被自己浪費了,一個是被他人浪費了。
很多人每天都聲稱自己很忙,忙的不可開交,忙的暈頭轉向。確實,身邊很多朋友日常的生活工作看的我都壓力很大,怎麼會這麼忙?我常常在想。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忙碌,更加可怕的是,他們已經深陷這種忙碌的狀態,而逐漸習慣。這種盲目是如何產生的?我從網上和生活中逐步探索,直到這幾個原因浮出水面:
- 在人生的某個關鍵時期,被迫完成角色的轉變。
- 來不及構建自己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
- 不具備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 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
- 逐步放棄生活的追求,完全躺平
GTD
開頭我們先引入一個核心的概念: GTD(Getting Things Done) ,這是一種個人效率方法,由David Allen於2001年提出。該方法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有效地組織和管理自己的任務和工作,從而提高生產力和減少壓力。
GTD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將所有的任務、想法、專案等都記錄下來,然後根據重要性和緊急程度進行分類和安排,以便有效地完成任務和實現目標。該方法強調清晰的思考、有序的組織和高效的執行,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和工作。
看到這裡,先不著急反覆理解,暫時忘卻這段話。
一)時間都去哪了
我們要管理時間,我們就先清楚我們的時間去哪了?這樣才能從某個地方去贖回自己的時間。開頭便已提出,存在著兩種人,一種是 確實很忙 的人,一種是 假裝很忙 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突然間想要自律,但卻是間歇性自律,我們可能會在紙上寫滿了日程待辦項,我們期望日程待辦項能將我們的一天過得充實,但卻往往陷入了 時間黑洞。時間黑洞只要一直存在,便會永無止境地吞噬自我寶貴的時間,而讓你無法將每一項都標記完成。
最常見的便是 網路時間黑洞,無分頁的設計,讓你深陷其中 一直滾動,10分鐘的休閒放鬆時間往往會擴充套件成2小時+,而你卻忘乎其然。
時間黑洞比比皆是,它們共同的特點便是提供很多相互關聯的資訊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使消耗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膨脹。你要知道,這款應用的背後可能是數十上百個產品在爭奪你的時間,在這場時間拔河中,你卻是孤身一人!
自白:開始有點恍然,我該怎麼辦?我不禁在想
⑴ 時間日誌
日誌是個好東西,可以追溯任何事件的起止
當我們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後,我們可以利用日誌的方式來記錄下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然後重點分析自己在哪些時間段可以投入較多的注意力。時間日誌的作用:
時間的運用可以分為 主動時間 和 被動時間
做事之前有預期,並且追求預期的結果,這就是主動執行時間,否則就是被動運用時間,而時間黑洞就是指被動時間的集合。那麼揪出時間黑洞的最好方法就可以利用日誌來進行分析。
時間黑洞以時間塊為單位,它們聚集起來就類似於雪球效應,一點一點聚集起來就形成了龐大的雪球。而時間塊之間則存在時間碎片,當你的注意力被打斷之後,如果想要重新集中注意力至少需要 15 分鐘的時間(某個實驗表明)。因此我們急需需要找出自己最高效的時間段進行利用。
管理時間,得先知道它是怎麼花出去的。時間日誌就像是我們記錄自己的支出一樣,忠實地記錄我們的時間都花費在什麼地方。
⑵ 四步整理法
- 第一步:將所有的任務放入工作籃,不論是誰在什麼時候交給自己的任務,統統放進工作籃
- 第二步:將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務清除掉;將必須在某天處理或必須轉交別人處理的任務拿出來;將那些可以在兩分鐘內完成的任務立即完成
- 第三步:將需要在特定日期處理的事情寫進日程表;將需要別人處理的事情立即轉交併且設定到期提醒;將需要現在處理的事情擺在辦公桌上
- 第四步:在自己最高效時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也做合理安排
問題來了,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當多件事情需要你來進行協調的時候,每件事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
自白:此刻,我又進入為難的時刻,我甚至開始想放棄了!
⑶ 找到價值觀
什麼是價值觀,為什麼扯到了這東西?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舉個?,職業價值觀通常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管理: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獲得他人或某事物的管理支配權,能指揮和調遣一定範圍內的人或事物
- 成就感: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不斷創新,不斷取得成就,不斷得到領導與同事的讚揚,或不斷實現自己想要做的事
- 社會交際:工作的目的和價值在於能和各種人交往,建立比較廣泛的社會聯絡和關係,甚至能和知名人物結識
找到了以上三種價值觀的體現,那麼當某件事情來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優先順序分類。
比如:第一件事情是解決專案上的技術難題,第二件事情是主持新專案的管理工作。那麼既然 管理 屬性在價值觀的首位,因此會選擇第二件事先入手。當然了,不同階段的價值觀體現有可能不一樣,首當其要的便是找到目前階段的價值觀體現。
二)幾個工作術
❶ 四象限法則
這個實在太耳熟能詳了,所謂 四象限法則,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Stephen R.Covey)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該理論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而且不緊急
根據 重要性 和 緊迫程度 我們可以將事情進行歸類,也許並不輕鬆,畢竟每件事情都在互相拉扯,總在提升自己的優先順序,但是並非不實現歸類,難道不是嗎?在我看來,容易陷入誤區的是我們處理 四象限事務的原則:
- 第一象限:這些任務需要立即完成,因為它們對你的目標和價值觀至關重要。第一象限就是一片雷區,我們進入這個象限的次數越少越好。這片區域是我們壓力和危機的誕生地,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片區域大部分都來自第二象限!
- 第二象限:有計劃去做,這些任務也和你的目標與價值觀密切相關,但它們不需要立即完成,但我們反而值得將時間分配到這個區域,不能因為它是不緊急就不去處理,我們應該將其拆解,否則但期限到來之時,這片區域的事項就會毫不留情地跑到第一象限。
- 第三象限:儘可能地減少這些任務的數量,或者將它們交給別人來處理。
- 第四象限:儘量別去做。這是一個用於緩衝調整的象限,當你疲憊的時候,可以透過做一些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來調整一下心態和身體。
❷ 猴子法則
威廉姆·翁肯(William Oncken)曾經提出一個理論,叫‘背上的猴子’。翁肯教授有一次偶然發現,自己在忙於加班的時候,下屬竟然在優哉遊哉地打高爾夫。這讓他突然領悟到,主管人員之所以時間不夠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沒有做好授權分責,將太多本該下屬去做的工作招攬到了自己身上,以至於永遠在苦苦追趕工作進度。
試想一下這樣的情況:你在打水的路上碰到一位同事,他說:‘我遇到了一些問題,能不能和你談談?’於是你開始聽他講述。結果發現這個問題果然很麻煩,你聽了半個小時才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而且還沒法立刻給出建議,於是你說:‘這個問題很複雜,讓我仔細想想,回頭我們們再談談。’
讓我們用猴子理論來分析一下這個過程。首先,你和同事偶遇之前,誰的背上有猴子?顯然,是同事的背上。猴子不在你的背上,你甚至不知道有這隻猴子存在。接著,你開始傾聽同事的講述,這時同事背上的猴子悄悄向你的背上跨過來一隻腳。然後,聽完同事的講述,你表示要仔細想想再和同事討論。這時,猴子便完全轉移到了你背上。你接過了同事背上的猴子,而同事則變成了監督者。此後,他會不時跑來問你:‘那件事你想得怎麼樣了?’‘我們什麼時候再談談?’……
我們雖然應該幫助遇到問題的同事,但是也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讓他們把你當作他們自己的猴子的收容站,你收的愈多,他們給的愈多,到最後你被堆積如山的別人的問題所困擾,甚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猴子。你將一些並非自己職責的事情做得很有效率,可這值得你沾沾自喜嗎?你自己的事情完成得怎麼樣呢?這就是猴子法則,應用它的前提是你要明確自己的責任邊界。”
自白:有點意思了,代入感很強
❸ 衣櫃整理法
做事靠系統,不是靠感覺。衣櫃整理法是一種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時間和任務的方法。這個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像整理衣櫃一樣整理你的任務清單,將任務按照重要性和緊急程度進行分類和排序,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完成它們。
整理衣櫃的五個步驟對應著時間管理的五個流程:捕捉、明確意義、組織整理、深思、行動
,這種時間管理方法稱為衣櫃整理法(注:就是David Allen的GTD方法),這些流程是一個開放式迴圈。
- 捕捉: 將所有任務列出來,將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務列在一個列表上,包括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緊急的和不緊急的任務。
明確意義: 確定任務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對於每個任務,評估它的重要性和緊急程度,並將它們分為以下四個象限中的一個:
- 緊急且重要:優先處理這些任務,因為它們對你的目標和價值觀至關重要。
- 重要但不緊急:計劃處理這些任務,以確保你的長期目標得到實現。
- 緊急但不重要:儘量避免或降低這些任務的優先順序,以減少它們對你的時間和精力的佔用。
- 不緊急也不重要:避免或減少這些任務,以節省時間和精力。
- 組織整理: 為每個任務制定計劃。為每個任務制定計劃和時間表,確保你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源來完成它們。重要的任務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而緊急的任務需要更快的處理速度。
- 深思: 定期檢查和更新任務清單:定期檢查和更新你的任務清單,以確保它們仍然符合你的目標和價值觀,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 行動: 選擇最佳方案。按照任務清單和計劃行動,積極地處理任務,確保它們按時完成,並實現你的目標和價值觀。
三)破開行動上的阻塞
❶ 臣服與拖延
拖延就像發燒一樣,是對你的提醒。發燒提醒你體內有病毒感染,而拖延這是提醒你要用正確的方式和自己溝通。
很多人為了戰勝拖延,而進行硬剛,最終敗於拖延。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臣服。沒錯,就是臣服。就像大禹治水,不能哪裡有水就往哪裡堵,這樣子只會擴大事態的嚴重性,而是學會疏通,哪裡有水,我們就進行疏通。
對拖延進行臣服,並不表示我們無所作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種錯誤的做法就是 跟自己做對,想著逼自己一把,總能多做一些事。但每個人就像是一把弓,你要學會鬆緊,不能一直硬繃。在持續的工作的工作之下,精力會越來越差,這就是 工作效率曲線,在經濟學上稱為 邊際效益遞減規律。
這裡說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 。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時間管理技術,旨在幫助人們更好地管理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該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將工作劃分為一系列25分鐘的工作時間塊,每個工作時間塊稱為“番茄”,在每個番茄時間內集中精力工作,然後休息5分鐘,以便恢復精力,然後再進行下一個番茄時間塊。
番茄時間塊的作用是幫助人們集中精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5分鐘(因人而異)的工作時間塊是一個很短的時間段,足夠讓你集中精力完成任務,又不會讓你感到太累或太枯燥。在這個時間段內,你可以將自己完全投入到工作中,避免被干擾或分心,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更多的任務。
番茄工作法包括以下步驟:
- 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務清單:將需要完成的任務列在一個清單上,並按照優先順序排序。
- 設定定時器:設定一個25分鐘的定時器,開始第一個番茄時間塊。
- 集中精力工作:在這個番茄時間塊內,集中精力工作,避免干擾,儘可能完成儘可能多的任務。
- 休息5分鐘:當定時器響鈴時,停止工作,休息5分鐘,以便恢復精力和放鬆身心。
- 每四個番茄時間塊休息長一點:當完成了四個番茄時間塊後,可以休息長一些時間(一般建議休息15分鐘),以便更好地放鬆身心和恢復精力。
- 重複以上步驟:重複以上步驟,直到完成任務清單或工作日結束。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想要 ”吃完一個完整的番茄“ 總是沒那麼容易,免不了會被打斷,並且有專家表示,當人們的專注狀態被打斷後,需要花大約30分鐘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個人認為並不需要這麼久)。但終究我們要學會如何應對被打斷的情況。
打斷分為兩種,一種是內部打斷,一種是外部打斷 - 外部打斷: 外部打斷通常上就是發生在同事協作上,這些都是很正常並且很頻繁的。我們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首先 結合自己的價值觀 來考慮這件事情是不是必須要現在做?如果不是,將根據 衣櫃整理法 ,將事情扔進收集籃中。如果是,那就接納它,並想辦法應對它,畢竟 CPU 都有上下文切換的時間,更何況我們。
內部打斷: 這種常常發生於我們內部世界,突然想到某件事沒做,就想著要馬上去做。但往往很多事情並不需要立即處理,我們依然可以利用 衣櫃整理法 的方式進行應對。
如果你的番茄時間確實經常被這樣的事情打斷,就可以考慮縮短番茄鐘的時間,比如改成15分鐘,這樣被打斷的機率就小很多。
➋ 要事第一
時間管理管理的其實是 承諾 ,履行承諾的能力就是時間管理的能力。
高效率省下來的時間都會被新冒出來的瑣事吃掉了,這和你拼命往盆外舀水,卻沒有關住水龍頭的效果是一樣的。而瑣事往往是源源不斷的。
雖然瑣事很多,我們往往卻會 瑣事優先。為什麼?因為瑣事具備以下幾種特徵:
- 簡單明確
- 即時滿足
不願改變
三個特徵都擊中我們的本性。所以我們往往願意被瑣事所纏繞,也不願去做複雜且麻煩的要事。總在找各種理由進行推脫,這也就是開頭說到的,總是以 我很忙 為藉口,避免了很多要事的處理。
如果每天都做十分重要的事,就會成為十分重要的人;如果每天都做七分重要的事,只會成為七分重要的人。時間管理不是做什麼事用多少時間,而是用時間做什麼事➌ 突發事件的應對
生活總是很難一帆風順,各種挑戰在挑戰著你的心態。很多人面臨突發事件的事後總會在尋找怎麼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但這種方向一開始就是錯的。
既然都稱為突發事件,重在 突發 二字。因此你要學習的是如何應對,並積累經驗。突發事件的來臨,第一個挑戰的便是個人的情緒與心態,遇到臨時突發事件的時候,沒有其他的辦法,只能緊急應對。首先,處理事情之前先處理好情緒,你要知道,不論多糟糕的事情,當它發生的時候就已經過去了,你再鬱悶、煩躁都無法改變過去。反而沉穩的心態總能幫你在絕望的道路上看到星星之火。
四)想法是如何落地的
❶ S.M.A.R.T 法則
"SMART" 法則是一個目標設定的框架,透過指導目標設定的過程來確保目標是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現實可行和有時限的。這個框架通常被用於個人和組織的目標設定。"SMART" 法則是一個縮寫,表示以下五個關鍵要素:
- 具體(Specific):目標應該是明確具體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目標應該回答以下問題:什麼、為什麼、如何、誰將參與以及何時。
- 可衡量(Measurable):目標應該是可衡量的,以便衡量進度和成功。這意味著目標應該有一些量化標準,可以用數字或其他方法來衡量。
- 可達成(Achievable):目標應該是合理的,可以實現的,而不是過於理想化或不切實際的。目標應該挑戰性的同時也應該是可行的。
- 現實可行(Realistic):目標應該與現有資源和能力相一致。如果目標過於遠大,而現有資源和能力無法支援,則目標不現實可行。
- 有時限(Timely):目標應該有明確的截止日期或時間表。這可以幫助確保目標得以實現,並促使人們在規定時間內採取必要的步驟。
5個關鍵點,我們如果每個關鍵點拆開來看的話都很好理解,但是把一件事從這5個點進行分析說明,卻常常難以下手,我們不妨舉個例子:假如我們要減肥。很簡單的一段話,那我們該如何分解呢?
- 具體(Specific):我想減掉我目前體重的 10%,從現在的 80 公斤減到 72 公斤。我希望透過改變飲食習慣和增加鍛鍊來實現這個目標。
- 可衡量(Measurable):我將在每週三次鍛鍊並記錄我的體重,以確保我能夠衡量自己的進展。
- 可達成(Achievable):我將每週增加一次鍛鍊,以逐步增加我的鍛鍊強度。我也會慢慢改變我的飲食習慣,以確保我可以在減肥的同時保持健康。
- 現實可行(Realistic):我的減肥目標是現實可行的,因為我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的健康飲食和鍛鍊習慣,並且我打算逐步改變它們,而不是一下子改變太多。
- 有時限(Timely):我將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實現這個目標,也就是到六月底之前。
網上常常以長篇大論來證明 Samrt 法則的作用,然而我卻覺得這不是一種 Smart 的做法。我們實際論證,透過 Smart 分解後減肥這個目標一下子變得清楚了,不再讓人覺得這是一句空話!這就是最直觀的感受,因此這也是為什麼領導很喜歡員工能夠利用 Smart 法則來作自己的 OKR 總結。
➋ 思維導圖
實現目標的關鍵是將目標轉變成計劃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化的思考工具,用來組織和表達想法、資訊和概念。它是一種用樹狀結構、關係圖或其他視覺圖形來展示資訊的方式。思維導圖的中心節點通常代表主題或主要概念,而分支則代表相關的想法、觀點或資訊。這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但實際上用的人不多,用的好的人就更少了。下面是一些使用技巧和建議:
- 確定主題:思維導圖的核心是主題或中心點,因此在開始畫思維導圖之前,確保清楚明確地確定主題,這將幫助你更好地組織和分類資訊。
- 使用關鍵詞:思維導圖的分支應該是簡短和有意義的關鍵詞,這將有助於記憶和理解。使用顏色和符號來進一步區分不同型別的資訊。
- 保持簡潔:思維導圖應該簡潔明瞭,儘可能避免使用過多的文字和詳細的描述。可以使用簡潔的短語、關鍵詞和圖示來代替詳細的文字。
- 組織結構清晰:思維導圖應該具有清晰的結構,以便讀者可以輕鬆地理解和跟隨。使用樹狀結構或其他簡單的視覺圖形來組織資訊。
- 定期更新:思維導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更新。當你獲得新資訊時,不要忘記將其新增到思維導圖中。
- 實踐多次:思維導圖需要實踐才能掌握,因此不要害怕嘗試。越多的練習,你就越能熟練和自如地使用思維導圖。z
對於時間的救贖,我們一直在路上。以上便是本篇的所有內容,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的小夥伴不妨點個關注做個伴,便是對小菜最大的支援。不要空談,不要貪懶,和小菜一起做個吹著牛X做架構
的程式猿吧~ 我們們下文再見!
今天的你多努力一點,明天的你就能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我是小菜,一個和你一起變強的男人。
?
微信公眾號已開啟,菜農曰,沒關注的同學們記得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