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賦能普惠和可持續金融服務】即可下載

普惠金融可以從兩個方面推動可持續發展。首先,普惠金融可以助力拓寬融資渠道、解決貧困問題和提振經濟增長等社會目標向前推進——支援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對於現有或新進金融服務提供商而言,普惠金融可以為利潤率持續受制於競爭壓力的金融服務提供商提供在飽和紅海市場中的替代解決方案,從而為持續增長奠定基礎。

但是,除目標和利潤動機之外,未來價值網路(企業透過賦權客戶創造價值)不斷變化的性質也將促使普惠金融的覆蓋範圍持續擴大。

以科技創新為起點

隨著經濟活動向數字化生態系統持續轉移以及技術應用的範圍不斷擴大,此前未獲得正規金融服務的17億成年人將有機會享受相關服務。造成金融排斥的原因很多,包括成本較高、與服務提供商相距較遠、缺乏必要的身份證明和信用記錄、缺乏金融常識等因素,甚至許多欠已開發國家地區的居民對銀行或金融機構仍存在信任問題。除最後一點外,其他挑戰大多可以透過科技創新得到有效解決。

關於移動和基於雲的金融服務如何推動普惠金融擴大到前所未有的規模,大家眾說紛紜。目前,金融機構已經將人工智慧和資料分析技術投入使用,透過對客戶和企業在平臺上的行為進行分析,對需求、偏好和信用度作出評估,從而確保此前未享受金融服務的使用者的需求得到切實滿足。此外,金融機構可以利用數字身份識別系統(例如覆蓋12億印度公民的Aadhar系統)解決身份證明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球仍有超過10億人需要獲得正式和公認的身份證明。

以價值網路為引擎

數字化價值網路有助於打造全面普及的無摩擦平臺,推動個人和企業在無需實物現金的情況下進行商品、服務和其他價值交易,以此起到鼓勵貿易、提高收入、促進發展的作用。

未來價值網路將利用數字身份的擴充套件概念推進普惠金融——數字身份不僅可以作為驗證手段,而且還囊括了活動所產生資料的價值。這與數字化技術賦能的部分所有權相結合,將為實現更具包容性的財富積累鋪平道路(儘管是分階段進行),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法律和監管制度來適應這種必然趨勢。

對此,企業需要調整其運營和商業模式,以透過為上述新趨勢提供支援而獲益。正如未來價值轉移系列的其他文章所述,隨著企業從技術賦能的超個性化銷售方式轉向客戶賦權,許多現有產品、解決方案和運營模式可能變得無關緊要。在這種環境中,客戶將會認為其擁有主動權,並且能夠從個人選擇中創造和獲取價值。

擴大普惠金融覆蓋範圍

我們預計幾乎所有商品或服務都將以數字化形式存在,這將催生新型金融服務並且帶來價值轉移機會。

隨著賦權成為一條雙行道,現有參與者和新進參與者可以藉此機會開發潛在或全新細分市場和機遇,以此推動財富創造、重塑利潤動態、拓寬目標維度。

目前,金融服務行業主要以點對點和單個細分市場為基礎、定製化服務的傳統模式推動增長。然而,隨著基於多對多關係的價值網路不斷擴大以及以模組化方式提供金融服務的提供商的不斷增多,我們預計上述情況將會發生變化。例如“超級應用”的誕生,將電商、外賣、出行、拼車、快遞、物流與零售和商業金融服務結合。除非這些服務和元件在價格、體驗和資本獲取方面存在根本性差異,否則提供價值網路的單一元件將變得愈發困難。

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顯著利潤增長

我們認為縝密的設計可以推動金融服務參與度持續增長,從而助力普惠金融成為現實。新進金融機構之間不斷提高的瞭解、熟悉和信任程度將會透過社交媒體平臺(價值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傳達給邊緣客戶。隨著更多個人和企業被納入金融服務覆蓋範圍,提供商之間的利潤空間不斷擴大,因此可以推動其加大力度開發其他未獲得充分服務的客戶群體以及開闢全新細分市場。這將促使客戶賦權實現良性迴圈,從而推進普惠金融並且擴大普惠金融覆蓋範圍。

重要的是,這將催生一種新型的可持續商業模式,這種模式重點關注普惠金融市場動態。技術賦能的財富民主化同時也催生了大量未獲得充分服務並且不滿足傳統服務現狀的高淨值和中產階級客戶群體。這些客戶群體將加速賦權程式並從中獲益。

教育和保護對於促進信任、普惠金融和可持續發展依然至關重要。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和服務提供商必須確保消費者意識到他們需要使用金融服務,即使這些服務可能未明確標明屬於金融服務範疇並且可能無法提供必要和基本保護。任何包含賦權激勵措施的體系都必須包含支援客戶保護所需的所有要素。

簡而言之,為使信任體系發揮作用,違反信任體系的行為必須受到懲罰,無論是偶然發生還是有意為之。

另外還需衡量財務能力,目前存在多種方式可以幫助解決缺乏歷史記錄的問題。鑑於公眾愈發傾向於線上獲取收入和支付賬單,公用事業公司、電信供應商和具備支付功能的社交媒體平臺在打造普惠和可持續金融服務生態系統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然而,這將受制於點對點解決方案——點對點解決方案旨在控制客戶,而生態系統解決方案追求賦權客戶,因此二者無法共存。

實施目標導向監管

顯然,完全去中心化系統(信任處於核心地位)可能在理論和技術層面具備可行性,但是實際操作層面卻難以實現。從實際情況來看,對於監管機構的需求將會繼續存在,但與商業模式相同,監管模式亦需不斷演變。普惠金融服務可能會越來越多地由傳統受監管金融機構以外的參與者提供。隨著科技進步以及金融服務可及性和普惠性的提高,金融服務使用者可能愈發難以瞭解服務提供商及其服務內容,也愈發難以區分受監管金融機構和非受監管金融機構。就此而言,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是加快“基於實體”的監管和問責模式與“基於活動”和“目標導向”的監管模式融合。

透明度和互操作性對於確保監管模式能夠支援普惠和可持續金融服務增長而言至關重要。以借貸服務為例,監管機構鼓勵借貸服務提供商利用數字檔案進行定價和風險管理以及行為和價值創造。確保所有受監管借貸服務提供商(無論此等實體情況如何)之間的透明度和互操作性可以為採取保護措施和實施目標導向政策奠定基礎。

在支援未來價值轉移的數字化環境中,客戶、現有參與者和新進參與者都需要可以提供賦權和保護的監管模式。保護對每個人而言意義不同。鑑於金融服務行業無法建立監管協調的烏托邦,也無法形成單一可信的監管來源,因此需要利用可互操作的透明監管模式實現數字化應用、強化和監督以及支援整個服務生態系統的合規性。在這種環境中,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應當致力打造透過賦權提供保護的環境(即制定監管激勵措施),以推動為善意參與者賦權並防止為惡意參與者賦權。

轉變思維模式

我們認為,未來價值轉移可以助力解決目前阻礙全球推進普惠和可持續金融服務的諸多挑戰。

迄今為止,金融服務行業一直依靠技術進步和點對點解決方案佔領市場並實現發展。

未來價值轉移需要轉變思維模式,把握向價值網路轉變帶來的機會,利用技術佔領市場。

金融服務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數字身份的擴充套件概念——其可體現數字存在和數字活動的價值。這也可以助力現有參與者和新進參與者克服信任挑戰、獲得競爭優勢、深化創新工作、推動客戶賦權、利用技術佔領市場以及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式。

現有參與者(包括大型科技公司和常規金融機構)與新進參與者相比具備更多優勢,包括擁有大量的金融資源和來之不易的客戶信任。因此,現有金融機構必將充分利用其在客戶資料保護和身份資訊驗證方面的能力,力求在客戶賦權時代保持核心地位。

最後,創造價值網路的生態系統可以推動善意參與者持續發展,但是也會導致惡意參與者不斷湧現,並且如果新進參與者被趁機利用,上述趨勢或將發生變化。因此,我們認為,為確保未來價值網路能夠推動可持續發展,採取治理、保護和監督措施以及建立零信任網路至關重要。

向價值網路轉變可為推進普惠金融創造前所未有的機會,加之商業模式和監管模式不斷演變,這些將為金融機構提供可持續金融服務奠定基礎(利潤和目標相融合)。

在本系列的後續文章中,我們將深入研究為何互操作平臺對於支援未來價值網路至關重要。

報告下載:新增199IT微信公眾號【i199it】,回覆關鍵詞【賦能普惠和可持續金融服務】即可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