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同理心地圖(情景地圖)來更好的理解你的使用者?

weixin_33871366發表於2018-01-07
1755572-05e59e1433ac4c00.png

注:Empathy Map在此篇文章中被譯為:同理心地圖或者移情圖(情景地圖)

同理心/移情圖(Empathy Map )是瞭解使用者在使用特定數字產品或服務時所思所想的一種方式。 它有助於幫助你理解使用者需求和行為背後的“為什麼”。

1755572-b7f1fc95ad88aaa0.png

在構建同理心地圖(移情圖)時,需要標註和定義以下模組:

     任務 -——使用者試圖完成哪些任務? 他們需要回答哪些問題?

     感受 -——使用者的體驗如何? 什麼影響了他們的使用者體驗?

     環境/影響力 -——哪些人、物或地點會影響使用者的行為方式?

     痛點 ——使用者可能遇到什麼樣的並且希望克服的痛點?

    目標 -——使用者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他們怎樣試圖去完成?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有助於指導產品的使用者調研的訪談,並在你的使用者調查中與使用者進行互動。

延伸閱讀:The Top 5 User Testing Methods_http://blogs.adobe.com/creativecloud/the-top-5-user-testing-methods/


使用者訪談

設計移情圖的主要好處之一是能與專案組以外的其他人進行對話。 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往往會把自己的想法和偏見投射到專案中,在考慮使用者的需求或期望之前,就形成了所謂的設計方案。 平衡利益相關者的目標和使用者的需求是具有挑戰性的,需要關注。


       我們的使用者需要一種更好的方法為了__________ ,因為 _________。        “因為”這部分佔有很大的分量/比重。

      ——引自:史丹佛大學的James Patell博士


作為使用者研究和資訊收集的一部分,新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師需要隨時隨地採訪。 直接與使用者直接交流會讓你更瞭解他們的動機。 設計解決方案需要與使用者需求保持一致,並需要定位出使用者的需求和其底線。 找出“為什麼”是進行使用者訪談的關鍵目標。

1755572-7c4066582a17b9ce.png

使用者的反應/表現(user responses)被記錄在便籤(sticky notes)上,並放置在移情圖的適當區域。 其中有些使用者的迴應結果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和深入研究。 再次複核使用者反應標籤,以確定是否需要(對這個點)進一步的後續跟進。在廣度和深度上都需要再次確定,以防止使用者的反應在移情圖上展示出來後被誤解。


為什麼、何時、在哪裡?(Why、When、 Where?)

瞭解“為什麼why” 可以提供洞察力,感知設計的微妙變化,從而對使用者體驗產生有意義的影響,並確保使用者對互動的期望得到滿足。 標籤和互動的變化可以使數字產品/服務從平庸變成到為使用者提供他們期望的價值。

瞭解“何時when”對建立客觀的移情圖是很重要(即好的使用者體驗的產生) ——使用者在不同的條件或環境下,與數字產品&服務進行互動。

同樣,瞭解“何處where”也是很重要的——與應用程式互動中的空間或時間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1755572-55496855f4d67573.png

使用者目標

瞭解使用者目標將有助於你設計出更好的數字產品,創造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常見的使用者目標可能包括使用者想知道:(我的銀行賬戶中有多少錢?明天的天氣預報是如何?)或出於他們對好奇心的滿足,或者解決他們的顧慮如(我的訂單是否正確?我的包裹郵寄過程中是否安全?)

在訂購披薩時,使用“重複上一個訂單”按鈕的例子,動作的動機可以是意願/渴望(期待有披薩),便利(不想做飯)和情感需要(有披薩 讓我感覺更好)。

使用同理心地圖(移情圖)

同理心地圖是為使用者訪談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它給設計師提供了一個用於深入瞭解使用者動機、目標和期望的情景分析框架(contextual framework)。 這些研究的過程,可以幫助你瞭解使用者與數字產品或服務進行互動的“原因”,以及“何時”和“何處”。

關注使用者目標將成為幫助你評估設計解決方案是否符合使用者期望的一個基準。


注:此文為譯文,轉載情註明出處。

原文源自:How to Design Empathy Maps to Better Understand Your Users

https://theblog.adobe.com/how-to-design-empathy-maps-to-better-understand-your-users/

相關文章